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开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因为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同时由于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诸子的散文到唐宋元的诗歌词曲,再到明清的小说,无一不是先贤们所留下的智慧结晶。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古代语言的言简意丰、遣词考究、艺术高超等特点,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更能逐渐上升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年代久远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用对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前提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力军,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我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讨论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我还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二、摆脱进度的枷锁,精讲精练,不重要的不讲
  有的教师认为所谓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就省略了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的过程,只是让学习好的学生简单讲讲主要事件,看似节省了时间,进行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的前提是参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中,从诵读、翻译入手,动脑思考,了解内容,看似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才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一篇文言文需要2到3课时,而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文言知识掌握的目标下普通高中至少需要5课时,能学会是建立学习自信的前提,学得轻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按照进度进行,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灵活,更好地贴近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联系史实,要拓展见闻,要激发兴趣
  就目前高中阶段所选的文言文来看,大多数是秦诸子的散文,其中多数内容都与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性质相关,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但它更重要的是真实地再现了史实情景。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等等,这些都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牵一动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联系史实,只是一味地讲解、翻译课文,那么,不仅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严重破坏了文本教材的整体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识记的效果。
  四、正确翻译,重原则、技巧,更重方法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正确翻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求学生遵循文言文的基本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忠实于文本,将文言文的字字句句用现代文落实,之后才是语言畅通、简洁、生动等要求。其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做好“留、补、换、调”的工作。“留”,就是说要对专有名词进行保留,不必翻译;“补”就是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换”,就是将古代汉语表达方式直接换成汉语;“调”,就是将一些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还应该学会比较阅读。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分课时、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学生仅仅学会了某课时内容、学好了某阶段知识,而缺乏不同课文、不同阶段之间的交叉、渗透、整合学习的能力,其学习品质是很难发展、提升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一部分的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在教法上还是在学法上,都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一起探索、研究,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莹.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D].扬州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341100)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信息化来临的时代,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在教育理念不断翻新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被时代推到前沿,这是一种注重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上运用十分广泛,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 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措施  引 言:以往的凭借教师口述和强制灌输的教授手段已经被时代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导学互动”的新教育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对整个试验的步骤進行模拟,确保学生对其试验过程进行熟悉。为了提高化学试验的质量,相关的负责人还可以加大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只有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学生才会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良好品格,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开拓、善于创造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 问题诊断;价值分析;创新思维  随着我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数学教师要能够将数学学科融入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当中去,从学科角度有所突破,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随着新型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利用信息化设备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促进学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学生很是特殊,他们在学生群体中没有表现出智力能力的缺陷,可是一到语文学习之上便显现出学习的困难,这种学生被我们形象的形容为:“学困生”。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绝大多数的“学困生”都能被转化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学困生”之困往往在于其内在的心理因素,而不是他们缺乏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学困生”,我们相信只要他
摘要: 创新一词原本属科学范畴。创新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念。创新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各行各业的专业行为上。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数学学习天赋占有一定比例,数学思想启蒙也占有重要地位,数学思想启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灵魂思想。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作为抽象思维学科,是
摘要: 一直以来,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業,其设置的重要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以便于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所以,很多的小学教师都十分注重作业的布置。然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减负,减压”理念的提出,也并没有改变教师对于作业布置的本质性认识,反而促使其中很多的问题都凸显了出来。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为此提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面临巨大压力,也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互动式教学法是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旨在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对互动式教学法进行分析。  關键词: 互动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应用效果  互动教学实质上是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负责自我
基于2012年夏季野外考察、微粒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SEM-EDX)微观形貌观测研究,对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西段典型极大陆型冰川区老虎沟12号冰川、野牛沟十一冰川积雪
摘要: 以DIS实验为基础的新型物理教学方式具备了以下优势:与传统实验相比,DIS实验系统下的物理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有效率,也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目前的DIS也存在着忽视实验过程特别是实验细节的重现、局限于教材中有限的物理实验等欠缺。为此,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DIS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关键词: DIS实验;物理
摘要: 微课是目前新兴的教学方式,也是教育从业者在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项目,它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对于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高中地理微课在教学应用上却远远跟不上步伐。本文从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开发、制作与应用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研究,探讨高中地理微课“热”之背后的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