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因为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同时由于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诸子的散文到唐宋元的诗歌词曲,再到明清的小说,无一不是先贤们所留下的智慧结晶。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古代语言的言简意丰、遣词考究、艺术高超等特点,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更能逐渐上升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年代久远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用对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前提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力军,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我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讨论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我还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二、摆脱进度的枷锁,精讲精练,不重要的不讲
有的教师认为所谓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就省略了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的过程,只是让学习好的学生简单讲讲主要事件,看似节省了时间,进行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的前提是参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中,从诵读、翻译入手,动脑思考,了解内容,看似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才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一篇文言文需要2到3课时,而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文言知识掌握的目标下普通高中至少需要5课时,能学会是建立学习自信的前提,学得轻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按照进度进行,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灵活,更好地贴近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联系史实,要拓展见闻,要激发兴趣
就目前高中阶段所选的文言文来看,大多数是秦诸子的散文,其中多数内容都与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性质相关,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但它更重要的是真实地再现了史实情景。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等等,这些都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牵一动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联系史实,只是一味地讲解、翻译课文,那么,不仅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严重破坏了文本教材的整体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识记的效果。
四、正确翻译,重原则、技巧,更重方法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正确翻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求学生遵循文言文的基本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忠实于文本,将文言文的字字句句用现代文落实,之后才是语言畅通、简洁、生动等要求。其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做好“留、补、换、调”的工作。“留”,就是说要对专有名词进行保留,不必翻译;“补”就是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换”,就是将古代汉语表达方式直接换成汉语;“调”,就是将一些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还应该学会比较阅读。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分课时、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学生仅仅学会了某课时内容、学好了某阶段知识,而缺乏不同课文、不同阶段之间的交叉、渗透、整合学习的能力,其学习品质是很难发展、提升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一部分的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在教法上还是在学法上,都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一起探索、研究,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莹.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D].扬州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341100)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诸子的散文到唐宋元的诗歌词曲,再到明清的小说,无一不是先贤们所留下的智慧结晶。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古代语言的言简意丰、遣词考究、艺术高超等特点,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更能逐渐上升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年代久远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用对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前提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力军,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我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讨论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我还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二、摆脱进度的枷锁,精讲精练,不重要的不讲
有的教师认为所谓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就省略了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的过程,只是让学习好的学生简单讲讲主要事件,看似节省了时间,进行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的前提是参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中,从诵读、翻译入手,动脑思考,了解内容,看似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才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一篇文言文需要2到3课时,而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文言知识掌握的目标下普通高中至少需要5课时,能学会是建立学习自信的前提,学得轻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按照进度进行,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灵活,更好地贴近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联系史实,要拓展见闻,要激发兴趣
就目前高中阶段所选的文言文来看,大多数是秦诸子的散文,其中多数内容都与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性质相关,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但它更重要的是真实地再现了史实情景。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等等,这些都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牵一动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联系史实,只是一味地讲解、翻译课文,那么,不仅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严重破坏了文本教材的整体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识记的效果。
四、正确翻译,重原则、技巧,更重方法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正确翻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求学生遵循文言文的基本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忠实于文本,将文言文的字字句句用现代文落实,之后才是语言畅通、简洁、生动等要求。其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做好“留、补、换、调”的工作。“留”,就是说要对专有名词进行保留,不必翻译;“补”就是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换”,就是将古代汉语表达方式直接换成汉语;“调”,就是将一些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还应该学会比较阅读。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分课时、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学生仅仅学会了某课时内容、学好了某阶段知识,而缺乏不同课文、不同阶段之间的交叉、渗透、整合学习的能力,其学习品质是很难发展、提升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一部分的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在教法上还是在学法上,都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一起探索、研究,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莹.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D].扬州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3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