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发声机能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艺术去打动人,要想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歌者必须具备完善的发声技能,而机能训练正是帮助歌者完善自我能力的有效方式。本课将从男高音发声机能训练中有关呼吸、“关闭”两方面的问题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对相关发声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掌握歌唱技能,运用于歌曲演唱和表演中,为艺术服务。
关键词:男高音;技能训练;呼唇哼音;关闭;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Z(2015)02-0139-02
众所周知,男高音这一声部训练困难较多,在高声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是针对男高音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男高音发声机能训练
上课时间:40分
课程类型:专业小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重点难点:呼吸调节、“关闭”训练
教学对象:高级程度男高音
教学目的:本课从男高音发声机能训练中有关呼吸、“关闭”两方面的问题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对相关发声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掌握歌唱技能,运用于歌曲演唱和表演中,为艺术服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声乐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艺术去打动人,要想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歌者必须具备完善的发声技能,而机能训练正是帮助歌者完善自我能力的有效方式。众所周知,男高音这一声部训练困难较多,在高声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节课就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来探讨男高音的发声机能训练。
本课的机能训练分为两大板块:
(一)呼唇哼音 (二)“关闭”训练
二、呼唇哼音练习
(一)教学程序:
1.教师介绍、示范,学生唱一遍后谈感受。呼唇哼音又称“打嘟”,是呼吸练习和哼鸣练习的完美结合,可帮助男高音建立良好的呼吸对抗,并增强呼吸和声音位置有效配合的能力。
2.讲解原理和注意要点后让学生唱第二遍并谈感受。歌唱发声涉及了嗓音学、心理学等学科,必须遵循相关的科学规律,才能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声乐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感觉式启发教学”,老师总是希望“授之以渔”,而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悉究本末”,搞清楚蕴含在其中的科学原理,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
3.用示意图说明带对抗的呼吸是最均匀和持久的。请看这幅关于呼吸的示意图(略)(具体图例可根据文章描述自行设置)。这个气球好比我们吸满气的身体,外围的箭头代表作用于呼气的内缩力,内部的箭头代表作用于吸气时的外扩力,箭头的大小代表力的大小,呼气时,两股力之间要相互作用,产生对抗力,才能使气息为发声产生平稳持久而流动的原动力。这就是我们主张带着吸气状态来歌唱的原因之一,吸气时肋骨、后背和腰腹会产生扩张的感觉,因此歌唱发声时要带着这样的内感觉,仿佛后背坐在腰腹部的气垫上,声音靠着呼吸叹着唱(加上拳头的实验,并告知内感觉像上下两个拳头在横膈膜处相互对抗,但要流动起来,特别是气不够和音节上行时要加强)。越到高音共鸣点越小,呼吸压力越大,呼吸和位置配合的刚刚好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遵循音阶上行与下行的规律。
(二)此练习完整的过程是:“激起”-“保持”-“收气”
带着律动,全身唱。
谱例和要点
54 32 | 1234 5432| 1 0 ||
du
(三)注意事项:
1.带对抗的、流动的气息,保持良好的声音位置;
(抓两头,放中间,喉、口一点不沾边)
2.遵循音阶上行和下行时呼吸和位置的变化规律;
3.带着律动,全身唱。
三、“关闭”训练
(一)教学程序
1.教师介绍、示范,学生唱一遍后谈感受。“关闭”是什么?歌唱要保持管道的畅通,为何又要关起来呢?答案后面来揭晓,现在,请同学遵循上一条练习的呼吸、声音位置随音高变化的规律唱一下这条练声曲。
2.讲解原理和注意要点后让学生唱第二遍并谈感受。人的乐器如同能自动调节长短粗细的双簧管,簧片是声带,管身是由喉腔、咽管、鼻腔底部、口腔等共鸣腔调节而成,结合胸腔、头腔等部位的共振产生丰满的音色;根据声学原理,乐器的尺寸越小产生的整体音频越高,反之越低。
人体是封闭的,我们的乐器内部是难以窥见的,好在这件乐器仍然有可见的部分,请看左边这幅图,这是人张口时的状态,在口腔深处、小舌头的下方两侧是我们的咽柱,这里是我们发声管道的一部分,你来看看老师发高音时这里的状况。(发高音,让学生看咽柱状态—相互靠拢)接下来请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咽柱在靠拢时的状态,并记住内感觉---如同“咽部关了起来”、“喉咙有痰吐不出来”等感觉(咽柱靠拢代表着看不见的部分也在调节)。
3.请学生加上这样的感觉唱一下高音,体会 “吸着唱”、“往脸上打”等感觉。 “关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代表一种技巧,是指发高音时管道变细,声带振动区域变小的一种内感觉。运用“关闭”技巧会产生如同“咽部关了起来”、“喉咙有痰吐不出来”、“吸着唱”、“往脸上打”等感觉 ,可见部分---咽柱会随音的增高逐渐靠拢。下巴、舌头等相关部位要放松,“关闭”要和卡着喉咙唱区别开来。
强调在发声时,共鸣点、开口、呼吸要相互配合,随着音高而变化。音越低呼吸压力越小且流量越大,音越高呼吸压力越大且流量越小,感觉头腔共鸣点随着音高增加逐渐变小。口腔在高声区要变成喇叭状以配合实现管子整体变短。
4.学生带着律动唱第三遍。
(二)练习要点:
13 56 | 53 1 ||
a e
(三)注意事项:
1.带对抗的流畅呼吸及各音区呼吸的变化;
2.“关闭” ;
(抓两头、放中间。)
3.带着律动“全身唱”。
重复是人学习新动作的途径,歌唱发声要不断重复正确的动作才能形成理想的发声习惯。因此要获得良好的机能,光是学会还不行,必须加强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方法。
四、用以上机能训练的声音要求演唱声乐作品片段
五、课堂总结,结束新课
在歌唱的学习中,基础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技术不是歌唱的全部,机能训练的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良好的声音诠释艺术,希望同学课后要加强练习,高音练习要注意节制,以免损伤喉器。最后,让我们在《今夜无人入睡》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参考文献:
[1]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3]韩德明,Robert T.Sataloff,徐文.《嗓音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钟振发.《发声技巧训练在歌唱艺术与嗓音矫治中的作用》[J].《咽音研究文选》,2001(1):10.
[5]理查德.奥尔德森著,李维渤译.《嗓音训练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向松(1981.7-),男,籍贯四川,声乐硕士,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嗓音学的声乐教学。
关键词:男高音;技能训练;呼唇哼音;关闭;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Z(2015)02-0139-02
众所周知,男高音这一声部训练困难较多,在高声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是针对男高音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男高音发声机能训练
上课时间:40分
课程类型:专业小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重点难点:呼吸调节、“关闭”训练
教学对象:高级程度男高音
教学目的:本课从男高音发声机能训练中有关呼吸、“关闭”两方面的问题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对相关发声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掌握歌唱技能,运用于歌曲演唱和表演中,为艺术服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声乐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艺术去打动人,要想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歌者必须具备完善的发声技能,而机能训练正是帮助歌者完善自我能力的有效方式。众所周知,男高音这一声部训练困难较多,在高声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节课就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来探讨男高音的发声机能训练。
本课的机能训练分为两大板块:
(一)呼唇哼音 (二)“关闭”训练
二、呼唇哼音练习
(一)教学程序:
1.教师介绍、示范,学生唱一遍后谈感受。呼唇哼音又称“打嘟”,是呼吸练习和哼鸣练习的完美结合,可帮助男高音建立良好的呼吸对抗,并增强呼吸和声音位置有效配合的能力。
2.讲解原理和注意要点后让学生唱第二遍并谈感受。歌唱发声涉及了嗓音学、心理学等学科,必须遵循相关的科学规律,才能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声乐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感觉式启发教学”,老师总是希望“授之以渔”,而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悉究本末”,搞清楚蕴含在其中的科学原理,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
3.用示意图说明带对抗的呼吸是最均匀和持久的。请看这幅关于呼吸的示意图(略)(具体图例可根据文章描述自行设置)。这个气球好比我们吸满气的身体,外围的箭头代表作用于呼气的内缩力,内部的箭头代表作用于吸气时的外扩力,箭头的大小代表力的大小,呼气时,两股力之间要相互作用,产生对抗力,才能使气息为发声产生平稳持久而流动的原动力。这就是我们主张带着吸气状态来歌唱的原因之一,吸气时肋骨、后背和腰腹会产生扩张的感觉,因此歌唱发声时要带着这样的内感觉,仿佛后背坐在腰腹部的气垫上,声音靠着呼吸叹着唱(加上拳头的实验,并告知内感觉像上下两个拳头在横膈膜处相互对抗,但要流动起来,特别是气不够和音节上行时要加强)。越到高音共鸣点越小,呼吸压力越大,呼吸和位置配合的刚刚好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遵循音阶上行与下行的规律。
(二)此练习完整的过程是:“激起”-“保持”-“收气”
带着律动,全身唱。
谱例和要点
54 32 | 1234 5432| 1 0 ||
du
(三)注意事项:
1.带对抗的、流动的气息,保持良好的声音位置;
(抓两头,放中间,喉、口一点不沾边)
2.遵循音阶上行和下行时呼吸和位置的变化规律;
3.带着律动,全身唱。
三、“关闭”训练
(一)教学程序
1.教师介绍、示范,学生唱一遍后谈感受。“关闭”是什么?歌唱要保持管道的畅通,为何又要关起来呢?答案后面来揭晓,现在,请同学遵循上一条练习的呼吸、声音位置随音高变化的规律唱一下这条练声曲。
2.讲解原理和注意要点后让学生唱第二遍并谈感受。人的乐器如同能自动调节长短粗细的双簧管,簧片是声带,管身是由喉腔、咽管、鼻腔底部、口腔等共鸣腔调节而成,结合胸腔、头腔等部位的共振产生丰满的音色;根据声学原理,乐器的尺寸越小产生的整体音频越高,反之越低。
人体是封闭的,我们的乐器内部是难以窥见的,好在这件乐器仍然有可见的部分,请看左边这幅图,这是人张口时的状态,在口腔深处、小舌头的下方两侧是我们的咽柱,这里是我们发声管道的一部分,你来看看老师发高音时这里的状况。(发高音,让学生看咽柱状态—相互靠拢)接下来请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咽柱在靠拢时的状态,并记住内感觉---如同“咽部关了起来”、“喉咙有痰吐不出来”等感觉(咽柱靠拢代表着看不见的部分也在调节)。
3.请学生加上这样的感觉唱一下高音,体会 “吸着唱”、“往脸上打”等感觉。 “关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代表一种技巧,是指发高音时管道变细,声带振动区域变小的一种内感觉。运用“关闭”技巧会产生如同“咽部关了起来”、“喉咙有痰吐不出来”、“吸着唱”、“往脸上打”等感觉 ,可见部分---咽柱会随音的增高逐渐靠拢。下巴、舌头等相关部位要放松,“关闭”要和卡着喉咙唱区别开来。
强调在发声时,共鸣点、开口、呼吸要相互配合,随着音高而变化。音越低呼吸压力越小且流量越大,音越高呼吸压力越大且流量越小,感觉头腔共鸣点随着音高增加逐渐变小。口腔在高声区要变成喇叭状以配合实现管子整体变短。
4.学生带着律动唱第三遍。
(二)练习要点:
13 56 | 53 1 ||
a e
(三)注意事项:
1.带对抗的流畅呼吸及各音区呼吸的变化;
2.“关闭” ;
(抓两头、放中间。)
3.带着律动“全身唱”。
重复是人学习新动作的途径,歌唱发声要不断重复正确的动作才能形成理想的发声习惯。因此要获得良好的机能,光是学会还不行,必须加强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方法。
四、用以上机能训练的声音要求演唱声乐作品片段
五、课堂总结,结束新课
在歌唱的学习中,基础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技术不是歌唱的全部,机能训练的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良好的声音诠释艺术,希望同学课后要加强练习,高音练习要注意节制,以免损伤喉器。最后,让我们在《今夜无人入睡》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参考文献:
[1]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3]韩德明,Robert T.Sataloff,徐文.《嗓音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钟振发.《发声技巧训练在歌唱艺术与嗓音矫治中的作用》[J].《咽音研究文选》,2001(1):10.
[5]理查德.奥尔德森著,李维渤译.《嗓音训练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向松(1981.7-),男,籍贯四川,声乐硕士,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嗓音学的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