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吃辅食的6个秘密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食添加对于宝宝来说,相当于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这段新旅程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得很好。有的宝宝只认奶,排斥除奶以外的任何其他食物。仔细分析一下,原来这些吃饭困难户宝宝各有各的难言之隐。
  NO1. 夜奶摄入过多,白天没胃口
  很多母乳妈妈在宝宝半岁到1岁这个阶段,会遇到一个特别黑暗的时期:每天晚上都会喂多次夜奶,白天困到天昏地暗。宝宝白天爱玩、爱闹,无暇吃奶,到了晚上开始拼命补充能量,或者把母乳当作睡眠的错误联想,导致夜间摄入了过多能量,白天反而吃不了多少辅食。
  给妈妈的建议:
  ●杜绝宝宝靠吃奶入睡,逐步找到更好的睡眠安抚物,比如安抚巾、安抚玩偶等。
  ●宝宝在6月龄到1岁之内,建议保留1~2次夜奶,尽可能使用其他方式替代其余的夜奶,不建议每次宝宝夜醒都毫无判断地直接喂母乳。
  ●白天增加活動量,延长两顿进食的间隔。在1岁之内,辅食的重要意义是品尝味道,培养对食物的兴趣,不要担心少吃一顿就会饿坏宝宝。要记住,最好的味道就是“饿”。
  NO2. 添加辅食过早,呕吐反射、挺舌反射尚未消失
  通常添加辅食的合适时机包括宝宝至少会扶坐了,呕吐反射和挺舌反射消失,对食物表示出兴趣。这个时间大概在宝宝4~6月龄之间,但每个宝宝发育成长的速度都不一样。若呕吐反射和挺舌反射尚未消失,添加辅食难度会增大,具体表现就是对食物完全不感兴趣,或只吃一点就吐出来。
  给妈妈的建议:
  可以再稍作等待,等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上升,他的身体做好迎接辅食的准备之后,再试加辅食。这个阶段一般不会超过6月龄。
  NO3.添加辅食过晚,错过了味觉敏感期
  4~8月龄时是宝宝的味觉敏感期,在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于各种味道的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如果添加辅食过晚,错过了味觉敏感期,那么宝宝对于之前未尝试过的味道的接受度就会比较低。或者在早期添加辅食过程中,尝试的食物种类比较单一,造成一部分特殊味道的食物未及时添加,也会造成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较低的情况。
  给妈妈的建议:
  ●针对错过味觉敏感期的宝宝,可以在某几种接受度比较低的味道中添加奶味,让宝宝在奶味的辅助下将特殊味道逐步过渡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如将食物加入奶制作奶糊、加入酸奶制作奶昔、用奶和面制作奶香小点心等等。
  ●通过视觉刺激,提高食物对宝宝的吸引力。颜色丰富形状各异的摆盘,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宝宝对食物兴趣的方式。比如将馅料隐藏在小包子内,将小包子的外表制作成卡通图案,让宝宝自己拿着吃,在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同时,也能拉近食物与宝宝的距离,让宝宝更容易接受。
  ●尽量调整辅食进食时间与大人的早中晚三餐重合。试想一下,如果只是大人抓一个勺子,对着宝宝一口一口去喂饭,一种显而易见的压迫感会让食欲瞬间降低。如果是全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美食,表现出对食物的喜爱,宝宝也会对食物感兴趣,这种言传身教对于宝宝是极为重要的。
  NO4.辅食颗粒过细,咀嚼能力弱,习惯直接吞咽
  很多妈妈认为宝宝还没有长磨牙之前是不能够咀嚼食物的,因此会一直给宝宝吃泥糊状食物。这样做的隐患是无法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总是习惯直接吞咽,遇到稍有颗粒甚至是略大一些的块状食物,则很难顺利吃进去。有的宝宝会习惯一口吞下去,然后造成干呕甚至完全吐出来。有的宝宝则直接一口吐出来,不再尝试进食。
  给妈妈的建议:
  ●长磨牙并不是咀嚼的必要条件,没有长磨牙甚至没有长牙的宝宝,一样可以用牙龈尝试咀嚼。特别是即将出牙,牙龈有红肿的宝宝,特别愿意用咀嚼来缓解牙龈肿胀带来的不适感。
  ●妈妈准备辅食时,也要有意从7~8月龄起开始在泥糊状食物中增加小颗粒,鼓励宝宝咀嚼食物,然后逐渐过渡为大颗粒、块状食物。
  ●此外,妈妈可以很夸张地对着宝宝做咀嚼的动作,其实宝宝都会暗暗模仿呢。
  NO5.尝试次数过少,误以为宝宝不爱吃辅食
  宝宝的天性是不喜欢改变,喜欢维持原状。当营养来源从奶转变为固体食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辅食从口感、外观、气味、味道上都与奶的差别很大,所以接受起来本身需要一个过程。试喂几次被拒绝,就给宝宝贴上不爱辅食的标签,那宝宝心里简直太委屈了。
  给妈妈的建议:
  添加辅食多一些耐心,每种食物尝试30~40次以上,然后再判断宝宝是不是真的不喜欢。通常,大部分原以为不爱吃的辅食都能被接受。
  NO6.进食顺序有误,宝宝的肚子没有空间了
  关于先吃奶还是先吃辅食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因人而异。对于胃容量本就偏小的宝宝,如果每顿饭总是先吃奶,150毫升的奶下肚,基本上胃里就没剩什么地方了。
  给妈妈的建议:
  调整吃饭顺序,先吃营养密度较高、占胃空间较小的辅食,然后再吃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小胃口宝宝吃辅食少的问题。需要提醒的是,1岁以内的宝宝还是要保证一定的奶摄入量,也不要因为太想让宝宝多吃一些辅食而减少宝宝的奶量。
其他文献
我们曾问过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童趣,其中有一个这样的答案令我们印象深刻:“健康就是心在跳,深呼吸,就是妈妈做的饭真好吃,就是我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无法改变生命的终点,但我们可以像这个孩子一样,珍惜健康身体所带来的幸福感受,让生命的过程变得明亮、真實和温暖。  与孩子一起开启生命的认知之旅吧:读懂生长的奥秘
我是一名咨询师,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如今一个孩子就已经让妈妈们崩溃,3个孩子,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居然还有空写书,这个人是不是假妈妈啊?  我并不是天生孩子迷,天性八字带“玩”,琴棋书画诗酒歌是我的头号玩具,20岁走过了15个国家,学了好几门外语,我的生活曾经都是诗与远方……然而,23岁怀孕生子,我这个玩心极其重的大孩子在内心小人儿打了无数次架以后,决定接受“妈妈”这个新角色
读者来信  宝宝出生后健健康康,是个聪明漂亮的小姑娘。这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了宝宝后,我的正常生活混乱了。  我和老公都是经过一番努力说服双方的父母才走到一起的。我父母因为老公没有房子不是很满意,他父母觉得我家是大城市人规矩多,怕儿子受欺负。不过最终由于我俩感情好,双方父母都妥协了。我爸妈怕我受委屈,把房子腾给了我们住,自己又买了一套很小的房子。但是我老公却因此很敏感,
(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副主任医师)  如果医院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就是这场战争中的先头部队。这里是医患双方最直接的面对之地,每天深夜,医生们都还在处理着各种紧急病症,有时在数小时内就要治疗近百名病人。外科急诊接诊的通常都是较为严重的病例,根据孩子外伤的急与不急程度,父母也能判断出个一二。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年冬季我接诊的一位被严重烫伤的孩子,除了孩子自身的病情外,家庭因此
孩子生长得好不好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这6个提醒,你可要记住了!  生长是孩子生存的基础,在孩子的生命初期,绘制并使用生长曲线,定期精准地测量并监测孩子的体重、身长、头围、匀称度这4项生长情况,可以判断孩子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而要想让孩子的生长曲线不出现异常情况,生长良好,下面的6点需要家长关注:  不拿邻家孩子做比较  孩子的生长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每个孩子都有
如何好好说话,轻松搞定家里人?如何实现沟通零距离,营造相亲又相爱的家庭?相信,每一位妈妈都想知道答案。  受访专家/金韵蓉(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婚姻家庭治疗师)采写|肖巍  在家庭中,女人的身份是远的,既是老公的亲密爱人,又是孩子最爱的妈妈,更是父母的贴心女儿。身份如此多重,女人究竟该如何与家人愉悦相处?是否有秘籍能让女人轻松化解绝大部分家庭沟通的难题?  关于这个问题,著名心理学家、影响上亿人的婚
宝宝上火了,拉便便太费劲,吃点什么才能让他便便通畅?  小宝又上火了,这几天一便便就哭闹,妈妈看着心疼不已。妈妈不想给小宝吃通便的药,想通过食物调理来让宝宝便便通畅,下面这些各种各样的招数,真的能缓解便秘吗?应对上火便秘的办法  便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种,功能性便秘主要是指一些排除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的便秘,食疗方法主要针对功能性便秘。  中医角度认为,功能性便秘包括食积便秘、燥热便秘、气
十几年前,我刚当妈,那时候还没有微信群,大家都泡门户网站母婴板块的论坛(非常古老的一个称呼,我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妈妈们聚集在一起,从孕期开始就一起“泡”,看肚子形状猜儿子还是闺女,一起分析B超报告,一起“败”各种物品......等娃出生了,一起讨论母乳喂养、宝宝生病,吐槽不靠谱的娃爹,一起“败”各种物品(每个年龄段论坛中不变的主题)......好像形态并没有和现在差很多。那时候
看诊问不到的精髓  50 个孩子患病揪心场景50节课精辟解读  500分钟倾情讲授  细致的解读 温暖的提醒  把疾病理论转化成能被快速理解的语言  让父母在疾病侵袭孩子前  做出最智慧的防病决策  网络搜不着的要义  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扁桃体炎、高热惊厥、鼻炎、哮喘、咳嗽、幼儿急疹、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细菌性脑膜炎、流脑、便秘、急性胃肠炎、肠绞痛、  食物过敏、湿疹、荨麻疹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真的很像  有调查表明,食物不耐受会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皮疹、红斑、皮肤瘙痒、偏头疼、失眠,甚至出现关节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过敏的人群中同样会发生。而且,英国过敏协会也统计得出,过敏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因此,父母发现宝宝出现某些症状,怀疑宝宝是食物过敏时,也需要考虑食物不耐受的可能性。  食物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