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美术教学策略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智力,是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是以提高想象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策略;审美能力;培养
  一、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美育全称是“审美教育”,也叫“感性教育”。美育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存在发展成长而非学习的对象内容,美育讲求人生存的具体性、情感性、过程性和生活化,因此也称“个性教育”。美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人的感性,保护生命的活力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肉体化的联系。美育的目的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提升中学美术有效课堂教育的基本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美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着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采用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教学效率为核心内容,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从教学理念上来说,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应建立开放、互动的现代教学观,这是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和灵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目标。其次,建立开放、互动的现代教学观,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学过程是一个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二)在教学的内容上,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不断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能力结构,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提高美术素养,这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指的是美术专业教学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指的是美术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三)在教学的方法上,应注意:1.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应用多方位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积极与学生互动。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天赋、个性、素质等方面注重培养的创造力,给以引导和鼓励。课堂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讲善练,、当场反馈,才能有效地巩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基本美术技能的水平。3.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是很好的辅助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语言讲解为主。多媒体课件利用文字、声音、视频图画等多种功效的结合,将视、听一体化,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摆脱了理论的枯燥说教。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发现其中艺术要素,提高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让学生了解美术就在身边,楼房建筑的造型、公园的雕塑、盆景等无不在体现美术的技巧,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审美素养
  应试教育重技术轻情感忽略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不断地提升美术教师自身的素养,如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的敬业爱生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着力打造教师与学生的仪表美和语言美,积极重视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制作美术课件,努力营造审美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服务于美术课堂教学。
  (二)挖掘美育素材,培养形式美感,把握情感之美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到的是其审美形式,这其中包括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图案等。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具有形式美感的内容,充分培养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能够把观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之中,激发起人们思想感情的波涛。在美术教学中应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将其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多方位地展开。
  (三)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美术欣赏是一种主动接受艺术的审美过程。美术欣赏教学是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通过对作品构成因素及艺术表现特点的分析,理解作者创作初衷,从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获得再次感受,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伴随着激越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对于美术作品教学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高峻的黄山,壮美的三峡,连绵的大青山,巍峨的长城……深沉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幽雅飘渺的《小夜曲》、疯狂激烈的霹雳舞曲等,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画的海洋之中。
  (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中学美术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让学生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运用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和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余乐孝.应用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宋士明.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9(07)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郑集中学】
其他文献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唐代疆域宽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纺织、染织工艺前所未有的发达。大唐服饰,雍容华贵,美不胜收。主要代表为女子服饰。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要突破道德与法律理论教育灌输瓶颈,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走进生活,用社会生活充实课堂,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针对后进生与优秀学生的不同差别对症下药,灵活选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后进生内心深处处于抑制状态的各项潜能发挥出来,后进生的转化就能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其发病率不高,但常易误诊,我们对16例AHCM观察
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技术成功的关键,支架材料表面的空间拓扑结构,尤其是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微观形貌结构、立体结构、孔隙的大小及分布等均对细胞的形态、粘附、生长及功能有
期刊
摘要:关注学生中的学习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对转化“学困生”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自信心  在我们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中,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会遇到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学习
【摘要】学生难以坚持练习基本功,与人类头脑中的某种机制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这种机制导致人们对有些事情难以割舍,而有些事情却无法坚持。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好是坏,我们要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它?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对如何挑战难以坚持之事,提出了思考方向。  【关键词】信息反馈 基本功 心学一、“瘾”的由来  笔者首先要聊一个题外话——游戏,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游戏如今发展如火如荼。这种网瘾已然令青
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胸闷、心悸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以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Ⅳ级,于2001年2月27日住院,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9天,效果不佳,故使用多巴
电化疗是利用电刺激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可逆的暂时性改变,从而利于药物等外源性的物质进入细胞,发挥其细胞毒作用,提高抗癌效果.因其疗效显著、创伤小、副作用少已逐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