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很抱歉在当下的严峻形势面前只能以这种形式与你们见面。我知道,你们度过了一个漫长而不安的假期,第一次那么迫切地想见到老师和同学;但我相信,你们也一定看见了那群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最可爱的人”的身影:古稀老人“挂帅出征”、青年请缨队“逆流而行”、环卫工人捐赠毕生积蓄……我希望你们在感慨“中国到底怎么了?”之余,多一些思考与成长。
我们这一辈人特别喜欢一句毛主席的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它代表的是中国人骨子里那股顽强不屈的韧劲: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地震,我们都挺过来了!2020年“新冠”,入目的是那生命易逝的悲伤,感受到的却是生命不屈的力量:于“暗夜”中“逆行”的英雄们知晓生命的脆弱,却愿意为了我们选择坚强,从四面八方奔赴战场。这其中或许有你们的爸爸妈妈,请帮我转达谢意,感谢他们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勇毅付出,也希望将来的你们以他们为榜样。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大家卡耐基如是说道。当你们于百无聊赖中拿起身边的手机时,满满的正义感一定会在看见“商贩趁机发灾难财恶意哄抬物价”,“一女子疑似半夜向居民门把手上涂抹口水致使小区几百人感染”等类似消息时爆发吧?尼采说过,“不要让我们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我希望你们能从无谓的口舌之交中抽出身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患难与共。犹记得几天前看过一则新闻,内心仍存着些许感动,想拿来与诸位分享:疫情当前,在众多国家唯恐避之不及之时,日本只强调了两点:一是不要对中国人有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二是希望家长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我想,从中我没有看见歧视与冷漠,我看见的是“尊重生命”这四个厚重肃穆的字。有人觉得,现在对你们谈及死亡,为时过早,也有人认为,“死”是一个不吉利的词,应尽量避讳。但是同学们,我期待你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由“死亡”而起,也以“死亡”为终。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一句话:“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在葬礼上,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就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世界。”面对死亡,身患渐冻症的医生说,他要跑赢时间,抢夺生命;面对病痛,耄耋之年的教授说,葬礼从简,他希望在弥留之际给予更多年轻的生命存在下去的可能……千千万万人正合力拉住疫情这辆“死亡飞车”,正是对死亡的关切,使他们从必死的恐惧中走出,闪耀着生的灿灿金光。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只有愿意并准备好结束生命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滋味。”既然死亡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学习体验,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想着老了,老了?为什么要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归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一位无法冲锋陷阵的教师,我想,我也有义务唤醒你们内心的良知,教会你们,如何做一个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的人。因为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掌舵人,你们的样子,将决定中国未来的样子。
现在的你们,衣食无忧,一切仿佛触手可及,但请你们一定要相信,真正的富足,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人格的完整,是懂得珍惜。我常常思考:当肆虐的病毒呼啸而过,当紧闭的门窗重又打开,这场惨痛的战役,能给我们留下什么?那时,我希望听到的,是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让野生动物们自由自在地在它們自己生存的地方生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希望你们把这次危机当成一次契机,一次停下疾驰的脚步,给灵魂以沉思和回望的契机。
未来度过这段艰苦岁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愿你们铭记鲁迅先生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愿你们长大后,也会全力以赴保卫我们的国家、亲友、孩子,以及无数不认识的同胞;愿你们父辈的勇敢、坚韧、付出,在你们身上体现;愿你们长大以后,成为他们。
愿你们抬头已见花展新颜,阳光和煦,未来可期。最后,送给你们一段话:“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慵慵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一位人民教师
2020年2月11日
指导老师点评:这是一篇模拟老师的口吻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试图引导同学们正确的价值观。诸如如何看待生死,看待疫情中的各种现象,殷切期望同学们在见证中获得人格的力量!真不愧是一位有才华、有担当的好班长!
你们好!
很抱歉在当下的严峻形势面前只能以这种形式与你们见面。我知道,你们度过了一个漫长而不安的假期,第一次那么迫切地想见到老师和同学;但我相信,你们也一定看见了那群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最可爱的人”的身影:古稀老人“挂帅出征”、青年请缨队“逆流而行”、环卫工人捐赠毕生积蓄……我希望你们在感慨“中国到底怎么了?”之余,多一些思考与成长。
我们这一辈人特别喜欢一句毛主席的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它代表的是中国人骨子里那股顽强不屈的韧劲: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地震,我们都挺过来了!2020年“新冠”,入目的是那生命易逝的悲伤,感受到的却是生命不屈的力量:于“暗夜”中“逆行”的英雄们知晓生命的脆弱,却愿意为了我们选择坚强,从四面八方奔赴战场。这其中或许有你们的爸爸妈妈,请帮我转达谢意,感谢他们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勇毅付出,也希望将来的你们以他们为榜样。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大家卡耐基如是说道。当你们于百无聊赖中拿起身边的手机时,满满的正义感一定会在看见“商贩趁机发灾难财恶意哄抬物价”,“一女子疑似半夜向居民门把手上涂抹口水致使小区几百人感染”等类似消息时爆发吧?尼采说过,“不要让我们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我希望你们能从无谓的口舌之交中抽出身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患难与共。犹记得几天前看过一则新闻,内心仍存着些许感动,想拿来与诸位分享:疫情当前,在众多国家唯恐避之不及之时,日本只强调了两点:一是不要对中国人有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二是希望家长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我想,从中我没有看见歧视与冷漠,我看见的是“尊重生命”这四个厚重肃穆的字。有人觉得,现在对你们谈及死亡,为时过早,也有人认为,“死”是一个不吉利的词,应尽量避讳。但是同学们,我期待你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由“死亡”而起,也以“死亡”为终。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一句话:“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在葬礼上,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就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世界。”面对死亡,身患渐冻症的医生说,他要跑赢时间,抢夺生命;面对病痛,耄耋之年的教授说,葬礼从简,他希望在弥留之际给予更多年轻的生命存在下去的可能……千千万万人正合力拉住疫情这辆“死亡飞车”,正是对死亡的关切,使他们从必死的恐惧中走出,闪耀着生的灿灿金光。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只有愿意并准备好结束生命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滋味。”既然死亡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学习体验,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想着老了,老了?为什么要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归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一位无法冲锋陷阵的教师,我想,我也有义务唤醒你们内心的良知,教会你们,如何做一个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的人。因为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掌舵人,你们的样子,将决定中国未来的样子。
现在的你们,衣食无忧,一切仿佛触手可及,但请你们一定要相信,真正的富足,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人格的完整,是懂得珍惜。我常常思考:当肆虐的病毒呼啸而过,当紧闭的门窗重又打开,这场惨痛的战役,能给我们留下什么?那时,我希望听到的,是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让野生动物们自由自在地在它們自己生存的地方生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希望你们把这次危机当成一次契机,一次停下疾驰的脚步,给灵魂以沉思和回望的契机。
未来度过这段艰苦岁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愿你们铭记鲁迅先生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愿你们长大后,也会全力以赴保卫我们的国家、亲友、孩子,以及无数不认识的同胞;愿你们父辈的勇敢、坚韧、付出,在你们身上体现;愿你们长大以后,成为他们。
愿你们抬头已见花展新颜,阳光和煦,未来可期。最后,送给你们一段话:“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慵慵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一位人民教师
2020年2月11日
指导老师点评:这是一篇模拟老师的口吻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试图引导同学们正确的价值观。诸如如何看待生死,看待疫情中的各种现象,殷切期望同学们在见证中获得人格的力量!真不愧是一位有才华、有担当的好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