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对策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的探索,在完成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该学科的学科本质,培养学生拥有探索学科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能力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文章立足研究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实践探索
  一、 引言
  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时,在教学当中应该以人为本,贯彻教育为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煉,而缺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加强对学生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要求,在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设置合理的学科问题,引发学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热情是学生完成该学科教学内容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在意识上重视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展开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价值与作用的进一步探讨,从而使学生在探讨该学科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明白该学科的教学价值,使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充满主观能动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情景设置,通过合理设置学科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联系当下社会生活自己所见到的具体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整体质量,加强培养学生社会核心素养。
  例如,在历史学科当中教授“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统一基业”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网上收集到的图片或者视频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做好课前教学内容的导入工作。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对观看的教材内容的思考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秦始皇为什么可以做到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大家对于秦始皇有什么想法?”等。教师通过设置以上合理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能够认真观看多媒体课件,同时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观看,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后续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当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在理解设置问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中,以及内容的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与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学习中,提高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三、 树立唯物史观,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引入历史人物,做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
  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探讨。在培养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背景下,学科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环节。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需要以唯物史观为评价的基础,结合该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发展的眼光和批判性的评判方法对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还需要结合历史史实来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入来开展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因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人物形象要以多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且能够以正确的角度,加强判断历史人物的形象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整体质量。
  例如,李鸿章是近代史当中具有争议性的代表人物,有的人认为李鸿章的行为是爱国,有的人认为李鸿章的行为是出卖国家割让土地的行为。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对李鸿章进行历史客观评价时,可以通过对李鸿章所处的历史背景当中的真实历史史实的讲述,引导学生对李鸿章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得学生在评价李鸿章过程中能够做好对史实人物、历史事件的提炼,同时能够站在近代史具体情况的大背景下,利用唯物史观的观念来客观地评价李鸿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四、 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的探索,让学生拥有爱国观念
  教师带领学生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拥有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实践教学活动时,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以及教学契机,渗透爱国主义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掌握的基础上,树立社会责任感,拥有爱国情怀。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使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且能够在具体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中华文明探索”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组建小组,以小组的方式来开展该篇文章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打造高效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课堂,同时也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对于该篇文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该篇文章的内容,了解我国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中华民族的发展起源和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我国文明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进行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该篇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我国民族起源及发展过程。又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诞生”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学生可以通过对幻灯片当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的观看,站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角度對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发展的变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取得的傲人成就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引入与史实相关的个人或群体相关的事件来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繁荣昌盛的局面,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人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英雄人物的努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拥有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与此同时,利用对比的教学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逻辑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五、 以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以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学科,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尊重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特点,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参考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契机,使学生能够在全面地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时,可以带领学生组织与该篇文章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将文章中的资源问题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问题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巩固教学内容。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素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利于学生对生活方式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以及对于教学内容的感悟能力,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能够节约资源,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入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改变传统的课本授课固有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全新的教学方式的体验,使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
  六、 利用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拥有时空观念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时要利用学科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产生好奇心,促进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从而使得学生发现认知的规律,找到学科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拥有时空观念意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鸦片战争》时,很多学生在意识中对于鸦片战争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对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评价,从客观角度上来讲,学生的认知都是不全面的,很多学生都认为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为什么还要讲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针对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客观评价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展开讨论与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前,中国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方式,中国闭关自守,对外来的思想和物品具有排斥的意识。为此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前,中国都是自产自销的生活模式,很少涉及通关贸易,导致很多的外国人想来中国进行贸易都很难达成。而与此同时,由于清政府经济的衰退,封建思想严重,对人民的压迫越来越厉害,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了通商口岸的开放协议,这时外国的商品以及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给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得中国的商品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中国原有的自产自销的经济模式宣告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兴起。同时,西方国家的民主与自由平等等思想涌入中国,给中国的封建思想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人民敢于冲破封建体系的压制,反对封建统治的压迫,勇于维护自身的权利,为此在思想上解放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科教师在带领学生利用辩证思维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以及认知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意识,让学生拥有了时空观念素养,同时也使得学生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历史问题,做到从全局出发,拥有全局意识,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想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那么学科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对历史人物客观的评价教学环节,发挥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的机会,以及参加与教学内容相关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精神。与此同时,还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引发学生对原有认知的重新构建,使得学生拥有时空观念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严立明.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前导》专题复习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8):91-93.
  [2]邱荣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建构“生活中的地理”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0):17-21.
  [3]王天宝.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观摩2019年河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有感[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1):33-36.
  [4]余秋萍,杜玲.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49-52.
  [5]钱噙香.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文理导航,2019(11):52 54.
  [6]孙新华.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高考,2019(3):239 249.
  作者简介:
  施雪辉,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折桂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实现以评促教的价值。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当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对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也要发生转变,要结合教学改革的方向来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革新。对于深度教学视角下的智慧课堂,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要构建对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出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和优势。  关键词:深度教学;高中
时代影响了人,人同时也创造了时代.在文明演进中,人始终是主角.以人物为主线构建历史课堂,将史实、史论围绕人物教学展开,以人物的人生轨迹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体系,历史核心素养自然生成.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从优化创新的层面加强重视,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要能抓住重点,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学习。英语听说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在课堂实践当中要能采用创新的方式提高听说课教学质量,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观念。听说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標之一。立足初中物理学科,教师根据课程知识内容构建相应的物理情境,构建情境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活动、探究与探索等需求,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认知物理现象,以此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观念、科学意识与实验探究素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章简要分析了核
摘 要:分层教学具体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运用的一种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不过相比初中化学,高中化学不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所以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合理引入分层教学策略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
摘 要: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造就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其是目前学校中相对突出的弱势群体,而对其的教育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对其问题所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相应的问题给出有效解决措施,力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教育困境;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一、 引言  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教育情况来看,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摘 要:开展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坚持科学正确的原则实施探究教学,全面掌握物理探究式教学要素,严密组织与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探究式教学成效,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探究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要素运用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发展高中学生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是孩子们在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们发挥其社会性的最佳途径.”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也是幼儿社会化培养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同伴交往会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性的戏剧主要利用其即兴的和非演出性的,并以过程为主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执行之后,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戏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让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戏剧中找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技能,并在创造性戏剧中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利用戏剧中的不同体验,并将这样的感受自主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从而矫正孩子
摘 要:新课改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更多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将迎来全新的考验与挑战,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在高中这个特殊时期,班主任应找到适用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管理制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心理引导,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课
摘 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和研究此项工作,我校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已经研究了一年多时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把核心概念、研究过程、特性、转化策略等进行总结,与大家交流,意欲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后进生;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课标要求下,以往的“一言堂”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