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人把“mobile phone”翻译成“手机”而不是“移动电话”时,后边的故事似乎在冥冥之中已注定——手机的功能远不止打电话那么简单。移动互联网风潮渐起,终端的界限变得模糊。在各类应用程序的帮助下,移动互联网终端大有不满足用户一切需求不罢休的架势。
衣食住行都沾了移动互联网的光,用户掏出移动终端,吃喝玩乐都能得到指引。与健康相关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摇身一变,成了“贴身医生”。从健康测试、病情诊断到救护,健康医疗类应用让医院大松一口气,能帮得上医生忙的不仅仅是护士。
医生的福音
根据曼哈顿市场调研公司今年5月发布的统计数据,美国75%的医生拥有苹果移动设备, iPhone是医生购买智能手机的首选,30%的医生拥有iPad,另有28%表示计划在6个月内购买。
医生为何这么爱苹果的设备?App Store里能获得电子病历的应用功不可没。
这样的场景没少在美国医生身上发生:深夜,一个电话打来,通知何塞·索勒医生有患者处于紧急状况。何塞抓起了他的iPad,查看患者心电图的结果。幸亏iPad上有自动跟踪患者心跳并分析的应用AirStrip,何塞在两分钟内就做出了诊断。要不然,他得等着护士把打印结果传真过来或者登录电脑查看PDF格式的数据。这么久的时间内,患者的心脏或许已经罢工了。
AirStrip已在数百家美国医院里试运行了。医生的感受是不用担心分身乏术,可以同时照看多个病人。这对减轻医院压力来说很重要。难怪,红杉资本已经向开发AirStrip的公司投了不少钱。
Mobile MIM早就名声在外。2008年,Mobile MIM 获Apple Design Award 的“最佳医疗保健程序”奖。可直到2011年2月, Mobile MIM才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真正开始用于诊断。名正言顺后,Mobile MIM很快现身美国App Store。
Mobile MIM 可以把拍好的放射影像,如CT (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检测结果,发送到医生手中的 iPad 或 iPhone 中。在危急时刻,医生不用回到工作台,不用等待最终影像冲洗完成,直接通过 Mobile MIM 查看图片作出诊断。
FDA在考虑是否放行Mobile MIM时慎之又慎。FDA 在多种 iOS(苹果操作系统) 设备上花了很长时间审查 Mobile MIM 的实际显示效果,严格杜绝了同一款设备,在不同的亮度下出现不同诊断结果的情况。
Mobile MIM的绿灯来之不易。FDA給出的结论是:“FDA评估了不同设备上的测试结果,包括亮度、图像质量(分辨率),还将噪点与国际标准进行了比对。FDA和放射专家一起评估了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演示结果。评估人员一致认为,在推荐的光线情况下,设备足以满足诊断影像判读的要求。”
OsiriX是一款医疗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把CT和MRI的数据加以整合生成3D图像,目前只支持iOS。
根据普华永道的最新数据,截至去年9月,超过1万个手机应用可以划到保健、健身类,其中专业的健康医疗类应用仅有300多个,大部分用于教学科研。能直接用于治病救人的屈指可数,它们正成为医生的新宠,虽然它们要获得官方许可会很费劲。
用户防微杜渐
自古就有神医扁鹊推崇“治病重在早期发现和治疗”。非专业人士也明白了事前做好防范措施胜于事后补救的道理,于是,让普通用户能了解身体运行情况,及时监测异常状况的“平民”健康应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费用预算的紧张,使得政府也乐于看见移动终端帮助人们形成关注身体状况、防患于未然的习惯。
科技网站informationweek在诸多健康应用中披沙拣金,选出了最值得下载的12个。排在首位的是3D4medical公司的肌肉展示系统应用。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放大、旋转甚至“切掉”表层肌肉查看下层肌肉。它会告诉你每块肌肉负责哪些动作以及连接哪些神经,还能提示你如何锻炼这块肌肉以及相应的肌肉群。
如果有人想了解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Atlas会提供全彩色、三维的动画对人体各部分进行展示。Atlas带有画外音叙述,适用于iOS、黑莓和安卓系统。
中国开发者也有尝试。5月17日,39健康网推出iPhone客户端“病了吃啥”,提供健康养生食疗菜谱。“病了吃啥”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发疾病及一些亚健康症状。它收录了一万多种菜谱,包括主食类、汤粥类、前菜、热菜、甜品点心、饮品等种类。每个菜谱都有对应的疾病,让用户通过食物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针对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用户,很多贴心的应用免去了他们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的烦恼。
iHealth血压监控系统配备血压计。用户可以查看他们的血压读数,随时跟踪这些数据,并运行报表。血压测量的结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和家庭成员分享。他们还可以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与其他高血压病友们讨论。
DiabetesManager是一个实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虚拟教练。它记录患者的药物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基于这些数据,该应用会提供包括关于测试、服药、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膳食的建议。这些数据会定期发送给病人的医生,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不会因噎废食
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严格的管制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和控制医疗费用。移动终端医疗应用将获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应用能使医院成本降低,医生也不会有那么多怨言,两全其美。
5月17日,IEEE描述了4G解决电子诊断后顾之忧的美好愿景。4G的高传输速度足以满足病人和医生之间传送实时数据的要求。
嗅觉敏锐的科技先锋公司也在快马加鞭地研发,以拔得头筹。
英特尔和通用电气看到大多应用都是基于iOS后,有了想法。2009年4月,他们成立合资公司Care Innovations,在医疗保健行业展开合作。Care Innovations于本月发布了无线健康平台。这个平台通过病人和医生的互动,帮助病人改善生活习惯。它只能装载在使用Windows7 系统的设备上,可以让PC、平板电脑连接到医疗外围设备,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脉搏血氧仪等。
5月25日,X大奖基金会宣布启动一项奖金高达1000万美元的竞赛。它此次的合作伙伴是高通。竞赛旨在鼓励参赛者开发出一种便携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地评估健康状况并高度准确地诊断多种疾病。不妨猜测一下高通的企图:它在移动终端硬件市场如鱼得水,如果这样的设备真诞生了,高通把它整合到移动终端上轻而易举。
微软则打起了拓展自有设备用途的主意。5月16日,微软在TechEd会议上展示了Kinect如何用于非游戏类场景。Sunnybrook健康科学中心使用Kinect让外科医生在手术室使用手臂和手的动作来移动CAT扫描影像,不需要直接用手接触这些影像,免去洗手的环节。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野心勃勃,它为诺基亚打算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首批基于Windows Phone系统的手机开发健康医疗应用不足为奇。
当然,有不少医生对移动设备引入诊断深表顾虑。当移动终端能轻松地被带出医院大门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医生把这个担心放在首位。也许周密的密码保护和远程擦掉内存可以减轻他们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但移动设备无法消毒和设备过载的问题不容忽视。
以GTX心脏监控iPhone应用为代表的紧急情况通知类应用则还需面对另一个难题。GTX心脏监控iPhone应用在检测到患者可能有危险时,会把手机的GPS坐标连同警报一起发给医生。虽然很多患者表示需要这一应用,但医生想的却是,如果这个应用出错了怎么办?谁来负责?我会不会被起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之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微瑕不掩瑜,移动终端为政府和医院减负、造福医生和用户的好日子已不远。
衣食住行都沾了移动互联网的光,用户掏出移动终端,吃喝玩乐都能得到指引。与健康相关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摇身一变,成了“贴身医生”。从健康测试、病情诊断到救护,健康医疗类应用让医院大松一口气,能帮得上医生忙的不仅仅是护士。
医生的福音
根据曼哈顿市场调研公司今年5月发布的统计数据,美国75%的医生拥有苹果移动设备, iPhone是医生购买智能手机的首选,30%的医生拥有iPad,另有28%表示计划在6个月内购买。
医生为何这么爱苹果的设备?App Store里能获得电子病历的应用功不可没。
这样的场景没少在美国医生身上发生:深夜,一个电话打来,通知何塞·索勒医生有患者处于紧急状况。何塞抓起了他的iPad,查看患者心电图的结果。幸亏iPad上有自动跟踪患者心跳并分析的应用AirStrip,何塞在两分钟内就做出了诊断。要不然,他得等着护士把打印结果传真过来或者登录电脑查看PDF格式的数据。这么久的时间内,患者的心脏或许已经罢工了。
AirStrip已在数百家美国医院里试运行了。医生的感受是不用担心分身乏术,可以同时照看多个病人。这对减轻医院压力来说很重要。难怪,红杉资本已经向开发AirStrip的公司投了不少钱。
Mobile MIM早就名声在外。2008年,Mobile MIM 获Apple Design Award 的“最佳医疗保健程序”奖。可直到2011年2月, Mobile MIM才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真正开始用于诊断。名正言顺后,Mobile MIM很快现身美国App Store。
Mobile MIM 可以把拍好的放射影像,如CT (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检测结果,发送到医生手中的 iPad 或 iPhone 中。在危急时刻,医生不用回到工作台,不用等待最终影像冲洗完成,直接通过 Mobile MIM 查看图片作出诊断。
FDA在考虑是否放行Mobile MIM时慎之又慎。FDA 在多种 iOS(苹果操作系统) 设备上花了很长时间审查 Mobile MIM 的实际显示效果,严格杜绝了同一款设备,在不同的亮度下出现不同诊断结果的情况。
Mobile MIM的绿灯来之不易。FDA給出的结论是:“FDA评估了不同设备上的测试结果,包括亮度、图像质量(分辨率),还将噪点与国际标准进行了比对。FDA和放射专家一起评估了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演示结果。评估人员一致认为,在推荐的光线情况下,设备足以满足诊断影像判读的要求。”
OsiriX是一款医疗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把CT和MRI的数据加以整合生成3D图像,目前只支持iOS。
根据普华永道的最新数据,截至去年9月,超过1万个手机应用可以划到保健、健身类,其中专业的健康医疗类应用仅有300多个,大部分用于教学科研。能直接用于治病救人的屈指可数,它们正成为医生的新宠,虽然它们要获得官方许可会很费劲。
用户防微杜渐
自古就有神医扁鹊推崇“治病重在早期发现和治疗”。非专业人士也明白了事前做好防范措施胜于事后补救的道理,于是,让普通用户能了解身体运行情况,及时监测异常状况的“平民”健康应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费用预算的紧张,使得政府也乐于看见移动终端帮助人们形成关注身体状况、防患于未然的习惯。
科技网站informationweek在诸多健康应用中披沙拣金,选出了最值得下载的12个。排在首位的是3D4medical公司的肌肉展示系统应用。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放大、旋转甚至“切掉”表层肌肉查看下层肌肉。它会告诉你每块肌肉负责哪些动作以及连接哪些神经,还能提示你如何锻炼这块肌肉以及相应的肌肉群。
如果有人想了解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Atlas会提供全彩色、三维的动画对人体各部分进行展示。Atlas带有画外音叙述,适用于iOS、黑莓和安卓系统。
中国开发者也有尝试。5月17日,39健康网推出iPhone客户端“病了吃啥”,提供健康养生食疗菜谱。“病了吃啥”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发疾病及一些亚健康症状。它收录了一万多种菜谱,包括主食类、汤粥类、前菜、热菜、甜品点心、饮品等种类。每个菜谱都有对应的疾病,让用户通过食物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针对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用户,很多贴心的应用免去了他们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的烦恼。
iHealth血压监控系统配备血压计。用户可以查看他们的血压读数,随时跟踪这些数据,并运行报表。血压测量的结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和家庭成员分享。他们还可以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与其他高血压病友们讨论。
DiabetesManager是一个实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虚拟教练。它记录患者的药物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基于这些数据,该应用会提供包括关于测试、服药、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膳食的建议。这些数据会定期发送给病人的医生,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不会因噎废食
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严格的管制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和控制医疗费用。移动终端医疗应用将获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应用能使医院成本降低,医生也不会有那么多怨言,两全其美。
5月17日,IEEE描述了4G解决电子诊断后顾之忧的美好愿景。4G的高传输速度足以满足病人和医生之间传送实时数据的要求。
嗅觉敏锐的科技先锋公司也在快马加鞭地研发,以拔得头筹。
英特尔和通用电气看到大多应用都是基于iOS后,有了想法。2009年4月,他们成立合资公司Care Innovations,在医疗保健行业展开合作。Care Innovations于本月发布了无线健康平台。这个平台通过病人和医生的互动,帮助病人改善生活习惯。它只能装载在使用Windows7 系统的设备上,可以让PC、平板电脑连接到医疗外围设备,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脉搏血氧仪等。
5月25日,X大奖基金会宣布启动一项奖金高达1000万美元的竞赛。它此次的合作伙伴是高通。竞赛旨在鼓励参赛者开发出一种便携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地评估健康状况并高度准确地诊断多种疾病。不妨猜测一下高通的企图:它在移动终端硬件市场如鱼得水,如果这样的设备真诞生了,高通把它整合到移动终端上轻而易举。
微软则打起了拓展自有设备用途的主意。5月16日,微软在TechEd会议上展示了Kinect如何用于非游戏类场景。Sunnybrook健康科学中心使用Kinect让外科医生在手术室使用手臂和手的动作来移动CAT扫描影像,不需要直接用手接触这些影像,免去洗手的环节。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野心勃勃,它为诺基亚打算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首批基于Windows Phone系统的手机开发健康医疗应用不足为奇。
当然,有不少医生对移动设备引入诊断深表顾虑。当移动终端能轻松地被带出医院大门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医生把这个担心放在首位。也许周密的密码保护和远程擦掉内存可以减轻他们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但移动设备无法消毒和设备过载的问题不容忽视。
以GTX心脏监控iPhone应用为代表的紧急情况通知类应用则还需面对另一个难题。GTX心脏监控iPhone应用在检测到患者可能有危险时,会把手机的GPS坐标连同警报一起发给医生。虽然很多患者表示需要这一应用,但医生想的却是,如果这个应用出错了怎么办?谁来负责?我会不会被起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之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微瑕不掩瑜,移动终端为政府和医院减负、造福医生和用户的好日子已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