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的比较中深化认识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页至65页“认识几分之一”。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17世纪微积分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数学发展的里程牌。由于微积分具有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规则和步骤的非凡能力以及深遂的思想方法,它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数学以及整个科学的发展。正如美国数学家柯朗(Courant)所说:“这是一门撼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这种奋斗已经经历了两千五百年之久,它深深的扎根于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并且只要人们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努力一日不止,这种奋斗就将继续不
一、缘起:“乘法分配律”的两次对比教学  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从两个研究方向进行了研究。  (一)两次对比教学  1.第一次对比教学  研究主题:言语在数学概念形成和符号化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过程: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两个组选取的学习材料、课堂结构完全相同,区别只在于实验组没有出现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叙述。  研究结论:教学时只出现
[摘要]近代以来,围绕儿童发展问题,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发展现,并反映到相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代表了人类对儿童发展认识的两个极端,由此形成了教育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洛克的经验主义教育观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我们必须从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理解这两个传统的哲学基础、教育观点及其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悖论。  [关键词]发展;儿童教育;预成论;经验主义;浪漫自然主义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智慧的方法。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就可以使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数学练习题不应只是用来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案例】  在六年级毕业班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半径是2厘米的三个圆(如图1所示),求阴影部分面积的和。  学生开始沉思。一个男生嘀咕着:“三角形面积容易计算,但空白部分就不知道了!”过了两三分钟,几个学生举手了,脸上绽放得意的笑容
赵伟,徐州三十五中校长、徐州市名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曾任铁道部济南铁路局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主任。  现任徐州市数学会常务理事、徐州市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班学员。曾荣获济南铁路局“首批教学能手”、“济南铁路局十大青年标兵”、 “济南铁路局十大优秀知识分子标兵”, 徐州市名校长称号。  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
背景介绍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7页,有一道组合图形的复习整理后的思考题,题目如下:  为了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笔者在课前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条和三张树形图,这些图形都是笔者用几何画板精确画出来的,并再按比例缩小。  这里的第1小题是求小树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从上到下分别由一个三角形、两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学生在计算时不会有什么问题。第2小题是求大长方形里面剪几个这样的小树,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4~135 页“找次品”。  【教材解读】  “找次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广角的内容。在学习中,要求利用天平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一个外观与正品相同,且事先知道比正品轻(或重)的次品,从而经历思维过程,感悟数学思想,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有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植树问题”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化归思想、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一面鲜明旗帜,高度概括了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也集中体现了办学者的办学理想和学校特色。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学校人文精神的凝练。在学界对大学校训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而对中小学校校训问题关注不够的背景下,笔者对江苏省首批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量化分析,从表现形式、内容特征、思想来源等维度揭示了高中校训的一般特征,并使高中校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以凸显,以期为进一步探讨
【教材解读】  人教版数学教材对一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内容进行了如下安排:例1(见图1)是通过直接数一数各种颜色花的盆数,涂一涂格子,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例2是通过逐一报出花的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记录收集的方法,并在比较中感悟用画“正”字号容易数出数量,同时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虽然容易理解,但在体验收集数据和画图的过程中是比较费时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把以上内容合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