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斛走出大棚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82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刚过53岁的张家泽,精神矍铄,粗硬的头发虽然有些泛白,发型却一丝不苟。在金寨,这是个远近闻名的能人,他不仅开创了树上栽培石斛的先河,他的故事也常常被人提及。
  结缘:匠人与仙草
  上世纪80年代,张家泽已经小有成就,并建起一家小型砖厂。寒冬来临之际,因为无法解决砖坯低温下的保存问题,周围的砖厂纷纷选择歇业。张家泽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着手实验解决问题。在当时极度缺乏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他用秸秆、塑料布制成了简易的保温棚。一个冬天,他几乎“垄断”了当地的砖市。凭借着爱动脑筋肯钻研,张家泽迅速积累起自己的起步资金。
  此后,他又进入建筑业,也做过摩托经销商。每进入一个行业,总能留下一个让旁人津津乐道又满心佩服的故事。张家泽的一次次成功,不是偶然。与石斛结缘,对他而言,同样不是偶然。
  2012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到大别山区域的金寨县、霍山县考察调研,并欣然题词“霍山石斛,中华瑰宝”。此后,大别山区域的石斛产业迅猛发展。
  石斛又名石斛兰,被道家典籍《道藏》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野生石斛濒临绝迹,人工培育亦非易事,因而也被称为“药界大熊猫”。稀缺,加上很高的药用与食疗价值,石斛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新鲜石斛动辄数千元一斤。
  张家泽嗅到了商机,但因栽培石斛前期投入大、风险高,他选择到临县霍山帮助亲戚栽培石斛,一边了解市场行情,一边学习栽培技术。
  2013年,张家泽回到老家金寨梅山镇徐冲村,成立金泽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石斛事业。
  梦想:让石斛回归自然
  在大棚种植石斛一年后,周边的石斛栽培也越来越多。因为技术过硬,加上管护细致,张家泽对自家的石斛信心满满,却又忍不住想要做点什么,超越同行。
  在经过几次外出培训和交流后,张家泽了解到,现在的人们渴望原生态,但真正野生的石斛可遇不可求。问题或者说困难的出现,对张家泽而言,反而让他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大的动力。一个梦想在他心中形成:让石斛走出大棚,回归自然。
  3年过后,张家泽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在金泽基地办公室,张家泽特意给记者寻出2根鲜石斛,“你尝尝,看看有什么不同。”记者分别折了一段,粗略一品,立马感觉到了区别:一根清甜爽口、嚼后基本无渣,一根味道要淡上许多,还有明显的纤维感。听着记者的反馈,张家泽脸上乐开了花,频频点头,“清甜爽口、嚼后基本无渣的这种,就是在山里树上养的,另外一种是大棚里采的。走,我带你去山上看看。”
  一路上,记者了解到。目前金泽合作社基地面积共500亩,其中大棚种植50亩,山林活树附生种植300亩,加上蔬菜水果等,总投资2800万元。
  基地山林里,长满了板栗树。不过真正的主角,还是树上长满的石斛。“山里养、树上栽,就是我们金泽石斛的特色。虽然不能说是完全的野生,但是石斛的品质确实有了质的提升。”张家泽介绍道,这种栽培方式,改变了常规在大棚内栽培的模式,实际上是把大棚内1-2年的驯化苗附在树干的青苔上,让石斛与树木共同在大自然中生长,恢复其野生品质。
  “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在这些板栗树上附生石斛之后,这些原本多年不结果的板栗树今年都开始结果了。”张家泽随后又解释道,可能是因为附生石斛后,一年比一年用药少的缘故,植物开始自我恢复,山林里的鸟也多了。
  品质:不仅是为了生意
  树上栽培石斛的成功,没有让张家泽停止创新的脚步。“树上栽培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在空间上还有很大的浪费,我现在正尝试着在林下栽培。”张家泽指着远处林下的一处屋顶式设施说,无论是大棚还是树上栽培,空间利用率都不够。
  相比起扩大规模,张家泽更加关心的还是石斛的质量。同样的时间,树上仿野生石斛的产量不及大棚石斛的三分之一,同时野外栽培也意味着风险更大,即便价格每斤能高达3千元左右,远高于大棚石斛每斤约1千元的价格,但是综合考虑下来,树上栽培的效益是不如大棚栽培。
  张家泽坦言,有专家跟他建议,在普通老百姓都吃不上石斛的时候,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上。但是张家泽“拧”得很,在他身上,更多的是匠人的执着,而不是生意人的务实,“我只想做好的石斛,很多人都知道,有些事我是不计成本的”。
  同样的大棚石斛,金泽基地对药肥的使用也格外讲究。为了让石斛的品质更佳,基地目前正在和中科院合作,请专家为基地石斛量身配比生物菌肥。“你看这些石斛,长势看起来不是很旺,实际上是肥不够。”在基地大棚,张家泽顺手在石斛苗床上扒拉了一番,抓出一把褐色的球状物说,“这是我们特意买的羊粪有机肥,如果用的是氮肥,长势会好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用。我的客户基本都是回头客,看重的就是我家的品质。”
  从一名砖厂老板到摩托经销商,再到建立大别山金泽石斛基地,张家泽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带着他鲜明的个人印记——匠心做事、诚心做人。
其他文献
9月,是大别山区最为绚丽多彩的季节,第一届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安徽省金寨县隆重举行。社会各界热切的目光,投向了这里的绿水青山。  金寨是革命老区,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四月到金寨考察时,对加快革命老区产业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老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四个月后,以“发展药用菌,促进精准脱贫”为主题的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
期刊
本刊讯 ( 记者 周圆圆 摄影 霍然)绿色生态是湘西精美的名片,湘西吉首农联就带着湘西的绿和湘西的生态来到了北京人的身边。由吉首农联和北京农联共同主办的“湘西农产品进京销售”活动于3月23-24日在北京农联服务中心1号厅举办,双方将在农产品生产动态、品牌塑造、市场营销洽谈等方面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活动期间,湘西州21家参展企业在活动现场进行产品品鉴、展示展销,直接與北京农联旗下13家企业及集团
期刊
金寨地处美丽富饶的大别山腹地,素有“西山药库”美誉,这里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悠久的菌药栽培历史,为菌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菌药产业的发展也为金寨这块红色热土增添了一道风景,富裕了一方百姓。  近年来,金寨县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富县”战略,高度重视菌药产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做强产业带动农户,金寨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菌药主产地和交易集散地。其中灵芝孢子粉的交易量占全国的6
期刊
金寨素有安徽“西山药库”之称,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天然场所,山区群众历来重视药材种植。近年来,金寨县大力推进药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药用菌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材功效的认知,开发和利用中药资源成为未来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势。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出台,把中药材产业提升
期刊
近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富县”战略,把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重点推进特色生态农业,致力打造高档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规模特色产业基地达50万亩,农业总产值49.1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99.34亿元。先后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全国十大生态
期刊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波已在商业地产领域工作二十余年,投资运营的项目众多,遍布安徽各市县、江苏、黑龙江等地。作为2009年度合肥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曾获得“六安市突出贡献企业家”等称号,也曾一度被业内人士笑称“疑难杂症的终结者”。怀揣好奇与期待,记者与张波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金寨: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  记者:张总,您好。在此之前,我们对您的经历略有了解,这次为什么会
期刊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素有“西山药库”美誉,得天独厚的气候与优渥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名贵药材,这里也是我国灵芝的原产地。康美来大别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坐落于此。  很久以来,当地农民就以种植加工灵芝为业。金寨所辖沙河乡更是全国著名的灵芝种植交易集散地。但由于种植销售零散化,产业无法形成规模,很多农户仍处在贫困线下。康美来依靠资源优势、依托产学研结合,同时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共同投资合建
期刊
一位与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因机缘巧合熟识了珍贵药用菌——桑黄,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种种障碍,在国内较为空白的桑黄培育领域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一位茶人是怎么在药用菌领域特别是鲜有人了解的桑黄领域取得成功的?他成功的背后是一段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故事。  自幼结茶,成为资深茶人  陆本坤,1961年出生在金寨县青山镇余店村一个普通的茶农之家,从出生起便与茶叶结上不解之缘。197
期刊
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久负盛名。可以治疗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和虚劳症等。对普通人来说,灵芝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灵芝作为一种珍稀药材,对人大有益处。陌生的是由于其珍稀、贵重,一般人少有机会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江庆伍,这位来自“中国灵芝第一乡”金寨县沙河乡的农家汉子,靠着坚韧的品质、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从开始的灵芝种植、销售到现在的加工、研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路。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刘月姣)11月5日,由农业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保交所承办,中国农村杂志社协办的第五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论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风险管理”为主题,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的作用,有效管理农业市场风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