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焉知非福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专家认为,气候变暖,或许能造福人类。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梅伊勋爵,对全球暖化忧心忡忡,他说:“人类从未遇过这种遍及全球的威胁;就像一列火车失控而且持续加速,如果我们现在不制止,未来将更难以阻挡。”梅伊勋爵说出这番末日言论,希望推动各国政府采取较严厉的环保措施,并对那些否定气候正在变化的科学家做出反击。
  不过,有一群农业乃至医学方面的专家,虽然都同意气候正在变化,观点却与梅伊截然不同。他们从谷物收成到人体健康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发现气候变暖绝非世界末日,甚至可能利多于弊,而且人类完全可以适应无虞。
  这幅乐观远景,并不全然是电脑模型的运算结果。他们分析了过去几段气候剧变时期,认为温暖的世界让人类获益良多。
  伦敦大学生物地理学荣誉教授菲力普·史托特说:“如果气候变迁可以投票决定,大家都会选择比较暖和的天气。寒冷的影响,在各方面包括农业、经济、人类健康等,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史托特认为,历史上的太平盛世,通常出现于较温暖的时期,公元1100年到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就是典型的例子。相较之下,1450年到1870年之间的“小冰河期”,却是饥荒连年、瘟疫猖獗、社会动荡。
  2003年热浪席卷欧洲,在法国夺走至少1.4万人的性命。这桩事件经常被生态运动者当作铁证,突显全球暖化带来的恶果。然而,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去年公布一份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寒流每年害死的人数远多于热浪。以英国为例,依照未来45年间的气温上升幅度估算,死于热浪者一年将增加2000人,但死于寒流者却会减少2万人。
  其他种种关于气候变暖的骇人说法,也在深入研究下站不住脚。2002年,英国卫生部首席医疗官连恩·唐纳森赞同疟疾将重返英国的说法。然而,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社会经济趋势分析,认为疟疾重返英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项解除警报的消息,却不见媒体普遍报道。
  极地冰层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听起来也惊心动魄。学者警告,从西方国家滨海城市到太平洋岛国,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正面临危机。但是海平面会升高150厘米的早期说法,已经被较平实的估计取代。根据国际海平面变化委员会最新的研究显示,预测值应该在上升20厘米到下降10厘米之间。另一项研究也指出,马尔代夫群岛周遭的海平面,学者原来预测会上升到危险程度,但实际却是逐渐下降。
  农业方面也有类似情况。上个世纪90年代,有学者大声疾呼,全球暖化将严重打击主要农作物的收成;但更为缜密的研究把人类的适应能力都纳入考量后,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理查·亚当斯指出:“如果你只是研究农业经济模型,将气候条件调整为更加炎热、干燥,农作物的产量当然会下降。但如果你务农为生,当察觉农作物生长欠佳时,自然会改种更能耐热的品种。”
  亚当斯和一群学术界同道,开风气之先,在研究中纳入了人类适应能力的考量,其结果往往与过分简单化的模型截然不同,惨重的损失可以化为丰厚的利润。许多关于气候变迁如何冲击美国农业经济的研究,都预测农作物收成将剧减20%;但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孟德尔森将人类适应能力纳入考量之后,发现收成反而会增加13%。 颇具讽刺的是,气候变暖的好处之一,原来源自大家闻之色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生长。全球的小麦与稻米产量,可望增加18%;通常作为牲畜饲料的苜蓿,产量更将攀升36%。亚当斯说:“我对未来感到乐观。农民的本领令我叹为观止,担心爆发大规模饥荒,根本是杞人之忧。”他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分配农民生产的粮食,并协助发展中国家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许多经济学家深信,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法门,是持续的经济增长。他们担心现在各方呼吁对全球暖化立即采取行动,反而会扼杀经济增长的动力。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的比荣·隆伯格教授著有《持疑的环保论者》一书,他对气候变暖的批判,激怒了不少环保人士。隆伯格说:“经济学研究清楚地提示,与其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如设法适应一个较为温暖的地球,所付出的代价相对而言少得多。”史托特也指出,就算关闭所有石化燃料发电厂、将汽车都压成废铁、禁止飞机升空,地球的气候还是会继续变化。他说:“真正要担心的,是我们到时会不会已经民穷财尽,根本无力应付气候变迁的后果。”
其他文献
我确信,如果他们宁愿孤独,那只是一时负气的念头。  我的父母都快80岁了,生活看起来很平静——正如人们可以想像的那样,平静得像雪、像雨或是像仲夏里树叶的沙沙声。  父亲通常在7点半起床,拿着个公文包远远地去散步。他的着装看起来像一名律师,要去办理一件最令人激动的案子。他先是去市中心的一家旅馆,坐在门厅里抽雪茄。之后他会步行数英里,逛商店,泡图书馆。他认识许多人,都是些小人物,或者说是劳动人民,如办
期刊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一位仰慕已久但从未谋面的美国知名企业家的讲座。企业家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讲座中,我向企业家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成功人士,您认为,在成功的诸多前提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里长
期刊
那年夏天,他们大学毕业。虽然深深相爱,但同样倔强。最终她留在了省城,而他则去了西藏当了名排长,实现自己的梦想。军列徐徐开动了,女孩疯狂地追着火车,流着泪大喊:“我爱你,我会等你!”他把脸贴在玻璃上,看着她被抛得越来越远,不禁也红了眼眶。在那个繁华而寂寞的都市,她渐渐感到了亲人们担忧的眼神,和心底深深的孤独——她多么想要他回来!而他总是回信说,现在哨所缺人,我不能走!三年后就能复员回家了!  她继续
期刊
那时候孩子们还小,我们还住在北千束。等到附近的原野鲜花绽放的时候,家里人一定会去野餐。找一块合适的树阴,舒舒服服地坐下来,打开带的便当。提篮里有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像煮青菜、又成又甜的牛肉烧土豆等等,再配上美味的饭团。大家还会合唱起巴学园吃饭时的校歌来:“好好嚼啊,好好嚼啊!”  大家唱啊笑啊,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孩子他爸拉小提琴的收入不像上班族那样稳定,家里经济窘迫也是当然的,不过我先
期刊
1976年初秋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河北博野县张岳村第十生产队干活儿,地头一个推自行车的社员,我的乡村好友素英对我高喊着:“铁凝,你看看谁来啦!”我向地头望去,见一个身穿红黑方格罩衣的小女孩站在素英身边正对我笑,是我妹妹,这个小学五年级女生,就这么突然地、让人毫无准备地独自乘一百多华里的长途汽车,从我们的城市来村里看我了。  张岳村离县长途汽车站还有八华里,妹妹下了汽车本是决心步行八里独自进村的,路上
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论调:“8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不知道这个论调的来源和根据是什么,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明白的,一代人中,肯定是有垮掉的,也肯定有不会垮掉的,如果说整个一代人都给垮掉了,那肯定是无稽之谈。  比如我们一代人,也即60年代人,曾经被说成是被“文革”毁掉的一代人,或者说是被“文革”耽误了的一代人,现在我可以这样说,“文革”的确毁掉或耽误了一些人,但如果说把我们整个一代人都毁掉
期刊
也不加冷水,一大一小两双脚在脚盆边缘试探,左右脚沾点水互相摩挲,蒸汽裹着一老一少。当脚完全入水后,他会点支“游泳”或“星火”,满足地吸着。这时外公就开讲了  外公全名唐棣华,出自《诗经》“何彼(衤农)(音浓)矣,唐棣之华!”带着华丽的名字,民国13年出生,却做了一辈子泥水匠,公历1994年辞世。“一个热闹人走了”,大家这样评价。  记事的时候起,我就和外公睡,冷天互相暖脚,热天借着比蜡烛亮不了多少
期刊
1985年农历正月,宋玉领的丈夫一早就到地里去给麦子浇水,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襁褓。但当宋玉领打开襁褓换尿布时,却呆住了:襁褓中的弃婴双膝以下齐刷刷的什么也没长,左手只有大拇指,右手只有食指和中指,而且还紧紧地连在一起。  宋玉领当然清楚收养一个四肢先天性残疾的婴儿会给自己本来已很穷困的家庭带来什么。但善良的她还是不顾丈夫的反对把这条小生命留了下来。  宋玉领给留下来的男婴取名娄会运,希望上天会给他
期刊
模仿    一天放学后,我无意间瞥了一眼教室,发现有一个女生正站在讲台上认真地模仿着我残留的板书写粉笔字。那是一篇课文的题目,那个女生已仿照着我的笔迹写了5遍了,有的字已写到了真伪难辨的程度。我十分汗颜,想:早知如此,该把那几个字写得更好一些啊!  学生模仿老师的又何止是笔迹!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立身行事,这一切一切无不在模仿之列啊!想到这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摒弃瑕疵,让自己接近完美呢?    赞
期刊
魔术师汤尼和简是在一个酒会上一见钟情的。他们爱得热烈,绚烂,都认定了对方是彼此的终身依托。为了这段美丽的爱情,简放弃了生活了22年的西班牙,随他去了加利福尼亚生活。  简是一个对生活一无所知,连路都分不清楚的小女人。汤尼像宠女儿一样爱着简。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他们相继有了儿子和女儿,一家人过得很幸福。简总是很幸福地对朋友说,自己的生活真像一场梦,甜蜜而温馨。她爱加利福尼亚,爱汤尼和孩子们。  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