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明的意义在于传承,博物馆与青少年的关系就好像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免费开放后,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发挥文物资源的作用,向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历史传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博物馆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博物馆 青少年
文明的意义在于传承,博物馆与青少年的关系就好像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免费开放后,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发挥文物资源的作用,向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历史传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博物馆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举办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展览、提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各类教育活动并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等多种形式,使其成为青少年自觉接受教育的精神乐园。
首先,博物馆要利用自身资源,主动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展览。博物馆与学校不同,这是自愿发生的,在博物馆里没有任何人是被强迫学习的;它没有规定的课程和顺序,没有人给博物馆的学习规定完整的课程和学习进度;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踏入博物馆,教育就随时可以发生,因此,博物馆应扬其长,避其短,走出自己教育方式的特色。今年十月,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与市第二实验小学合作,在模拟考古展区进行模拟考古竞赛活动,通过工作人员的示范、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同学们在看到文物之余,更了解了他们的发现过程。这项活动既增加了同门的知识面,又抓住了青少年喜欢动手实践这一兴趣点,深获同学们的喜爱。其它小学闻讯后纷纷与博物馆联系,表示要合作进行这一项目所以,只要每个博物馆都挖掘自身的优势,解放思想,拓宽新思路,就一定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和青少年的欢迎。
其次,博物馆要突破图片加文字的传统陈列方式。博物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广大观众的教育部门,它所展示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适用于青少年,根据青少年社会经验、社会知识不足,思想单纯等特点,博物馆在进行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教育时,尽量做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邃的问题表面化,历史的问题现实化,使展览看起来通俗、直观、易懂,从而才能引起他们参观学习的兴趣。? 青少年“拒绝”参观博物馆的原因主要是:博物馆“不好玩”、“不方便”、“没意思”,是啊,一走进博物馆,满眼都是图片加文字,再加上一些文字内容太深奥,他们根本都理解不了,又怎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呢?曾有一位小学生在留言簿中写道:“里面有好多文字我还不认识,要是再标上汉语拼音就好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多举办一些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互动性、参与性强的展览。在2011年3月三门峡市博物馆推出了《雷锋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展》,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诠释“平凡中的伟大”,解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大力开辟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该展览是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另外,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把陈列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放入电脑和触摸屏之中,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查询,这样做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也可以把展览内容做成影片,专门成立一个放映室;或者组织青少年进行征文比赛或绘画比赛,这样他们会真正受到启发和教育,也能和他们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我想每个博物馆只要善于挖掘和组织,都会达到很好的社会效益的。
再次,在进行社会教育时,要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在博物馆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讲解员通常会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组织针对中小学生的专门讲解,在内容的取舍和参观过程的安排尽可能贴近学校的教科书。
博物馆讲解作为一种智力开发型的教育,它不像学校上课一样对某些问题的意识预先设定好的结果,而是引发青少年对某些问题的意识以及对实物展品背后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得到提高,并终生受益。博物馆讲解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讲解的对象是多元化的,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进行讲解。对中小学生来说,要能把悠久历史变为通俗化或故事化讲解,利用借古喻今、今昔对比等方法,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讲解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要“听其言,观其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努力使讲解“三贴近”,即贴近年龄、贴近心理、贴近兴趣,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共鸣,进而对参观内容入脑、入心,增加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博系统现有博物馆、纪念馆近2000座。文物本身就代表着一定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中国古代在科技、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要更好的为青少年服务,博物馆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研究队伍、讲解队伍。每个文博工作者不仅要娴熟的掌握文博专业知识;更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这是博物馆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博物馆人神圣职责。
作者简介:
张敏,女,汉,河南省三门峡市,1981年5月,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关键词 博物馆 青少年
文明的意义在于传承,博物馆与青少年的关系就好像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免费开放后,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发挥文物资源的作用,向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历史传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博物馆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举办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展览、提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各类教育活动并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等多种形式,使其成为青少年自觉接受教育的精神乐园。
首先,博物馆要利用自身资源,主动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展览。博物馆与学校不同,这是自愿发生的,在博物馆里没有任何人是被强迫学习的;它没有规定的课程和顺序,没有人给博物馆的学习规定完整的课程和学习进度;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踏入博物馆,教育就随时可以发生,因此,博物馆应扬其长,避其短,走出自己教育方式的特色。今年十月,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与市第二实验小学合作,在模拟考古展区进行模拟考古竞赛活动,通过工作人员的示范、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同学们在看到文物之余,更了解了他们的发现过程。这项活动既增加了同门的知识面,又抓住了青少年喜欢动手实践这一兴趣点,深获同学们的喜爱。其它小学闻讯后纷纷与博物馆联系,表示要合作进行这一项目所以,只要每个博物馆都挖掘自身的优势,解放思想,拓宽新思路,就一定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和青少年的欢迎。
其次,博物馆要突破图片加文字的传统陈列方式。博物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广大观众的教育部门,它所展示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适用于青少年,根据青少年社会经验、社会知识不足,思想单纯等特点,博物馆在进行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教育时,尽量做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邃的问题表面化,历史的问题现实化,使展览看起来通俗、直观、易懂,从而才能引起他们参观学习的兴趣。? 青少年“拒绝”参观博物馆的原因主要是:博物馆“不好玩”、“不方便”、“没意思”,是啊,一走进博物馆,满眼都是图片加文字,再加上一些文字内容太深奥,他们根本都理解不了,又怎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呢?曾有一位小学生在留言簿中写道:“里面有好多文字我还不认识,要是再标上汉语拼音就好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多举办一些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互动性、参与性强的展览。在2011年3月三门峡市博物馆推出了《雷锋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展》,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诠释“平凡中的伟大”,解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大力开辟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该展览是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另外,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把陈列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放入电脑和触摸屏之中,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查询,这样做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也可以把展览内容做成影片,专门成立一个放映室;或者组织青少年进行征文比赛或绘画比赛,这样他们会真正受到启发和教育,也能和他们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我想每个博物馆只要善于挖掘和组织,都会达到很好的社会效益的。
再次,在进行社会教育时,要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在博物馆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讲解员通常会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组织针对中小学生的专门讲解,在内容的取舍和参观过程的安排尽可能贴近学校的教科书。
博物馆讲解作为一种智力开发型的教育,它不像学校上课一样对某些问题的意识预先设定好的结果,而是引发青少年对某些问题的意识以及对实物展品背后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得到提高,并终生受益。博物馆讲解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讲解的对象是多元化的,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进行讲解。对中小学生来说,要能把悠久历史变为通俗化或故事化讲解,利用借古喻今、今昔对比等方法,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讲解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要“听其言,观其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努力使讲解“三贴近”,即贴近年龄、贴近心理、贴近兴趣,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共鸣,进而对参观内容入脑、入心,增加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博系统现有博物馆、纪念馆近2000座。文物本身就代表着一定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中国古代在科技、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要更好的为青少年服务,博物馆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研究队伍、讲解队伍。每个文博工作者不仅要娴熟的掌握文博专业知识;更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这是博物馆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博物馆人神圣职责。
作者简介:
张敏,女,汉,河南省三门峡市,1981年5月,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