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精神内涵的时代矛盾与目标追求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437556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代师范精神应该反映当代师范教育的特性,为师范院校的主体所追求、并洋溢于师范院校之中的一种精神风范。当代师范精神的目标追求,应当体现出对传统师范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将传统师范精神与当代师范专业意识之精华重新融于一体。既充分吸收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教育精神的精华,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既吻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又充分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 师范精神 时代矛盾 目标追求
  
  “师范”和“师范精神”等概念是可以描述和分析我国教育历史变迁的重要话语,以“师范”为前缀构成的一系列词汇,既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意义的创新与演变。我国的师范教育自1896年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开始,已经走过110年的历程,依靠师范教育制度为人类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研究“师范精神”的内涵演变及目标追求,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范精神”
  “师范”最初指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如《全后汉文•报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师范”表示“教师”义,最早是东汉时期作为选任洛阳太学授业师资(时称“博士”)的标准出现的。当时十分强调为人师范者要“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学通行修”(汉卫宏《汉官旧仪》卷上),在能力上是“人师”“经师”同求。如《全后汉文•高阳令杨著碑》:“凡百陨涕,缙绅慛伤,门徒小子,丧兹师范,悲将焉告,仰叫穹仓。”现代师范教育意义上的“师范”,是伴随师范教育在近代的兴起和师范学校的创立而衍生出来的。
  “师范精神”首先属于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范畴,它是从事师范教育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教师爱业、敬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从教育精神来看,“师范精神”是指以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丰富深广的人文精神为渊源,以对自身与他人的人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为根本宗旨,趋美向善、修身正己、奉献示范,向着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具有主体化、人情化和人类化的特征,而且有着示范性、楷模性和先导性的感召力。
  “师范精神”虽然是教育人文精神的一种永恒存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内涵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兹主要探讨“师范精神”的传统内涵、“师范精神”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师范精神”在当代的目标追求等问题。
  二、“师范精神”在近现代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矛盾
  近现代的“师范精神”是指从近代师范学堂的兴起和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在科学化、理性化、专业化的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师范精神。一方面,各类师范学校积极依赖系统化的普通教育理论,对师范生进行分科制的学科专业教学,表现出将教师职业纳入专业化轨道的现代师范意识;另一方面,各学科包括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训练逐渐消解了教育所固有的完整的人文精神,师范教育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缺少了传统师范精神中的人文价值追求与人格关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对矛盾:
  教育学术化与人文精神的矛盾。教育活动是以人影响人的活动,师范性决定了师范教育是培养具有“示范能力”的学生的专业化教育。师范精神的根本宗旨是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关怀。但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教学被理解为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活动,人性中诸如情感、价值观、道德观等被置于派生的地位。
  教育理性化与实践性的矛盾。17世纪以来,逐渐系统化了的普通教育理论在给师范学校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使得原本与教育实践血肉相联的教育理论传授变得抽象而且程式化,难以实现师范教育的目的;随着教育理论研究日益走入象牙塔,所谓学院派的教育理论难以发挥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
  教育市场化与奉献精神的矛盾。奉献精神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也是师范精神的重要内涵,然而,在世界性的教育市场化进程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侵蚀和冲击着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
  三、当代“师范精神”的目标追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都普遍受到市场机制及其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冲击,因此,教师应当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师范精神在当代应该具有怎样的目标追求,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师范精神作为人类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创建过程中整合出来的价值系统的精华。
  当代师范精神的目标追求,应当体现出对传统师范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将传统师范精神与当代师范专业意识之精华重新融于一体。既充分吸收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教育精神的精华,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既吻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又充分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价值目標。笔者认为,当代师范精神的目标追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四个方面。
  1.道德精神
  “师范”的本义即“楷模”,闪耀着师范精神的人们在自我发展和促进他人发展的过程中总在追求楷模、寻求完善,并在教师的职业精神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奉献精神,从事教育事业需要教育者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做学问的知识经验、做人的伦理之知,甚至是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生命。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一种“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园丁”精神和“人梯”精神。
  2.科学精神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的产生,把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农耕文明孕育的鄙夷科技、注重经验的心态尚存,我们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素质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以文辅德,以文博识,以文益智,以文裨才,将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视为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创新精神
  由于师范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较长的周期,因而在急剧发展的社会背景中,教师更应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具有科学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握科学前沿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4.人文精神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富有爱心的人文情怀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人生,而且要关心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存智慧,而且要提升他们的生活情感。《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越来越密切。在教师的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关爱受教育者,而且要热爱祖国,关心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爱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文化自信可以为培育艺术专业大学志愿服务精神提供正确的方向,培育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助于为坚持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培育艺术专业大
目的:对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
会议
脱下眼镜、戴上头套的裴勇俊,首次以古装扮相出现在他的电影处女作《丑闻——朝鲜男女相悦之词》中。出道将近10年的裴勇俊在电视剧的演出里向我们展现的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一
男宝宝赵一达和女宝宝伊娜是我们通过微博征集来的今年的小主角,我们将用一年的时间,关注他们的生长发育,并请专家跟踪点评和指导两位妈妈的养育,欢迎持续关注!开始吃奶瓶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突显.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再次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本文介绍“有故无殒”理论反应了中医传统理论对中药安全性的独到认识,对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基于该理论,可以从病/证状态下进行毒性研究,毒代动
学生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专业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国家高校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引进社会研究成果的优秀社区管理模式.对学生工作进行以学生为本,文化
“我们是陕西的‘地方兵’,帮助驻地群众脱贫致富,我们责无旁贷!”有“三秦劲旅”之称的武警陕西总队从“小康蓝图”绘就的那一天起,就把扶贫帮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主动
如今艺术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歌剧在中国的艺术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民族歌剧也日益受到关注,民族歌剧的发展不仅需要充沛的感情,更需要
目的:观察雷公藤次碱(wilforine)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采用LPS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