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学习语言运用”上,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而提高表达能力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核心。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凸显“语用”的有效形式之一。文章从仿写、扩写、改写、补写、续写五个方面阐述了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训练策略
新课标中提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含义:其一,学生在口头及其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对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全面掌握;其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能够正确掌握汉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相关特点,即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述自身想要传达的思想;其三,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仅仅将其作为工具来运用,而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领悟能力。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唯有深入的学习语言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现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课堂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价值观,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典型的“语用”形式。随文练写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进行的练笔活动。其中包含不仅限于课文内容的添加、课文情节的补充、课文感想的抒发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适时帮助学生掌握绝佳的写作方法,对课文展开一系列的仿写或者续写等,并鼓励学生将相关写作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写作中得以遵循章法。
一、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
某些学生认为写作难如登天,这是由于其未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无法切实满足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讲述课文中生动的部分,使得学生能够大声动情地朗读,并充分理解其中蕴含的写作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阐明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从而逐步了解并掌握写作规律。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写作充满兴趣,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对于在课本中出现的生动段落,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还要巧妙掌握该段落中的“仿写练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锻炼他们仿写的能力。
(一)单项模仿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学生进行仿写的资源。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炼课文中的生动词句,帮助学生频繁训练多样化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如在课文《猫》中,有下述关键连词:“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可是……”,这用最简洁的语言,将课文中猫的性情描述的淋漓尽致。学习本篇课文后,学生就能基于这种关键连词,对某个动物的性格进行仿写。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能够娴熟地遣词造句,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二)片段模仿式
教师应该实时领会教材的精髓,帮助学生正确找到蕴含于课文之中的写作规律,还要巧妙掌握段落中的“仿写练点”。如引导学生弄清段落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总结出构段的一般规律。再比如引导学生总结文本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方法,进而让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构段知识及语言的表达方法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段能力。
如在课文《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中,作者运用了“站、蹦、推、拽、扳”等相关字眼,深入刻画出小嘎子的诸多摔跤动作,也由此体现出该人物鲜明的基本特征。通过该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写生活中的片段。
(三)全文模仿式
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了独特的表达技巧,能在某个角度上看作典型课文,故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每一篇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细致揣摩,并通过学习将其运用至写作当中,从而丰富自身掌握的读写技能。
如在课文《北京的春节》中,作者描述了老北京春节的年俗。全文承上启下,衔接得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故此,在已经完成本文的全部学习后,笔者就鼓励学生描写故乡的传统节日,并以写作的依次顺序为主,确保内容的饱和性。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扩写实则是在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将文中描述的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进一步扩充。通常情况下,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含蓄或简练,留下悬念,激发想象。当针对此类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基于这些“空白”的地方,将尚未描述具体的部分进行进一步扩充,将稍显含蓄的语句进一步明确。换言之,就是将课文中描写相对笼统的情节铺开,再基于自身的实际经验依次扩写。实际上,扩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逐步拓宽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写作技巧的提高。
如在课文《将相和》中,笔者在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扩写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详细阐明廉颇和蔺相如各自的性格特征,其次,鼓励学生对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委进行描述,最好将廉颇请罪时的语言和神情都一一描述出来。如此,能帮助学生深刻掌握课文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
(一)体裁改变式
对于相同题材的课文而言,引导学生选用多样化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细致表述。学生的心灵如一张白纸,但他们的想象力却是惊人的,教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活跃,思维空间得到延伸,情感充分流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课文《清平乐·村居》中,描绘出一幅简洁却不失优美的田园美景图,词中深入刻画了某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动态形象。在完成该篇文章的学习后,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入刻画各个人物的神情与动作,并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大胆描绘出来,把这首词改写成生动的短文。
(二)移花接木式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其对于语言的敏感程度并不高,并且语言基本功也不扎实。教师针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基于课文中的关键句型,鼓励他们进行语言重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这种方式即为典型的“移花接木”式。
如在课文《蝙蝠和雷达》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本篇文章的学习时,设计如下练习场景:某天晚上,蝙蝠在黑暗中寻找食物,突然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大为惊诧,故而向它提出疑问:“你怎么也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飞机特别骄傲地告诉蝙蝠,这全都是来源于雷达的帮助。于是蝙蝠特地去拜访雷达,它和雷达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基于课文,就能对文章结构进行重组,这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
教材中的省略号具有独特的含义,能够表现出结构的分段,并蕴含着情节的转换。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含有的省略号,深入引领学生对其进行一系列推导和反思,从而通过练笔的方式来填补“空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够适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他们突出的练笔能力。
如在课文《月光曲》中,有学生好奇文章中省略号的含义。笔者就基于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大部分学生认为,该省略号主要為了遮盖《月光曲》的真实内容。在此情况下,笔者播放《月光曲》,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尽力描绘出海面可能存在的变化,将被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这样经过长期的空白补写练笔,习作指导实现了由段到篇的过渡,学生也能系统掌握补写方法,并进行深入的细节描写。
五、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以课文为基础,对文章尚存在疑虑的内容进行填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续写相关情节,达到练笔的根本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课文《滥竽充数》中,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来的南郭先生还会不会继续吹竽?”并借此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创新与推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从而达到授课的目的。
总而言之,被收入教材中的文章,由于作者性格的差异,通常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故此,对于多样化文本而言,需要设定有针对性的表达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语用”,发现文章中独特的语言,并引导学生领悟、内化,进行随文练笔,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训练策略
新课标中提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含义:其一,学生在口头及其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对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全面掌握;其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能够正确掌握汉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相关特点,即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述自身想要传达的思想;其三,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仅仅将其作为工具来运用,而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领悟能力。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唯有深入的学习语言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现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课堂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价值观,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典型的“语用”形式。随文练写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进行的练笔活动。其中包含不仅限于课文内容的添加、课文情节的补充、课文感想的抒发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适时帮助学生掌握绝佳的写作方法,对课文展开一系列的仿写或者续写等,并鼓励学生将相关写作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写作中得以遵循章法。
一、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
某些学生认为写作难如登天,这是由于其未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无法切实满足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讲述课文中生动的部分,使得学生能够大声动情地朗读,并充分理解其中蕴含的写作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阐明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从而逐步了解并掌握写作规律。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写作充满兴趣,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对于在课本中出现的生动段落,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还要巧妙掌握该段落中的“仿写练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锻炼他们仿写的能力。
(一)单项模仿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学生进行仿写的资源。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炼课文中的生动词句,帮助学生频繁训练多样化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如在课文《猫》中,有下述关键连词:“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可是……”,这用最简洁的语言,将课文中猫的性情描述的淋漓尽致。学习本篇课文后,学生就能基于这种关键连词,对某个动物的性格进行仿写。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能够娴熟地遣词造句,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二)片段模仿式
教师应该实时领会教材的精髓,帮助学生正确找到蕴含于课文之中的写作规律,还要巧妙掌握段落中的“仿写练点”。如引导学生弄清段落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总结出构段的一般规律。再比如引导学生总结文本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方法,进而让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构段知识及语言的表达方法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段能力。
如在课文《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中,作者运用了“站、蹦、推、拽、扳”等相关字眼,深入刻画出小嘎子的诸多摔跤动作,也由此体现出该人物鲜明的基本特征。通过该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写生活中的片段。
(三)全文模仿式
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了独特的表达技巧,能在某个角度上看作典型课文,故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每一篇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细致揣摩,并通过学习将其运用至写作当中,从而丰富自身掌握的读写技能。
如在课文《北京的春节》中,作者描述了老北京春节的年俗。全文承上启下,衔接得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故此,在已经完成本文的全部学习后,笔者就鼓励学生描写故乡的传统节日,并以写作的依次顺序为主,确保内容的饱和性。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扩写实则是在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将文中描述的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进一步扩充。通常情况下,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含蓄或简练,留下悬念,激发想象。当针对此类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基于这些“空白”的地方,将尚未描述具体的部分进行进一步扩充,将稍显含蓄的语句进一步明确。换言之,就是将课文中描写相对笼统的情节铺开,再基于自身的实际经验依次扩写。实际上,扩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逐步拓宽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写作技巧的提高。
如在课文《将相和》中,笔者在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扩写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详细阐明廉颇和蔺相如各自的性格特征,其次,鼓励学生对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委进行描述,最好将廉颇请罪时的语言和神情都一一描述出来。如此,能帮助学生深刻掌握课文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
(一)体裁改变式
对于相同题材的课文而言,引导学生选用多样化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细致表述。学生的心灵如一张白纸,但他们的想象力却是惊人的,教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活跃,思维空间得到延伸,情感充分流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课文《清平乐·村居》中,描绘出一幅简洁却不失优美的田园美景图,词中深入刻画了某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动态形象。在完成该篇文章的学习后,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入刻画各个人物的神情与动作,并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大胆描绘出来,把这首词改写成生动的短文。
(二)移花接木式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其对于语言的敏感程度并不高,并且语言基本功也不扎实。教师针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基于课文中的关键句型,鼓励他们进行语言重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这种方式即为典型的“移花接木”式。
如在课文《蝙蝠和雷达》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本篇文章的学习时,设计如下练习场景:某天晚上,蝙蝠在黑暗中寻找食物,突然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大为惊诧,故而向它提出疑问:“你怎么也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飞机特别骄傲地告诉蝙蝠,这全都是来源于雷达的帮助。于是蝙蝠特地去拜访雷达,它和雷达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基于课文,就能对文章结构进行重组,这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
教材中的省略号具有独特的含义,能够表现出结构的分段,并蕴含着情节的转换。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含有的省略号,深入引领学生对其进行一系列推导和反思,从而通过练笔的方式来填补“空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够适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他们突出的练笔能力。
如在课文《月光曲》中,有学生好奇文章中省略号的含义。笔者就基于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大部分学生认为,该省略号主要為了遮盖《月光曲》的真实内容。在此情况下,笔者播放《月光曲》,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尽力描绘出海面可能存在的变化,将被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这样经过长期的空白补写练笔,习作指导实现了由段到篇的过渡,学生也能系统掌握补写方法,并进行深入的细节描写。
五、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以课文为基础,对文章尚存在疑虑的内容进行填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续写相关情节,达到练笔的根本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课文《滥竽充数》中,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来的南郭先生还会不会继续吹竽?”并借此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创新与推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从而达到授课的目的。
总而言之,被收入教材中的文章,由于作者性格的差异,通常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故此,对于多样化文本而言,需要设定有针对性的表达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语用”,发现文章中独特的语言,并引导学生领悟、内化,进行随文练笔,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