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二物理学习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因此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学科伊始,若能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提振学生学好物理自信心、延续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有效的学法指导务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情境教学,能使概念、现象、规律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这门功课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沿着兴趣→乐趣→志趣的途径发展,才可能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往往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匆匆带过,而忙于让学生记结论,再辅之以大量的练习、测试,通过题海战术,来督促或强迫学生去掌握知识,结果就出现了事倍功半、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每个物理概念、规律都有其提出、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让它们生动起来,学生就容易掌握。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汽化”时,可通过拆字的方式把“汽”拆成“氵” 和“气”,并说明“氵”是指液体,“气”是指气体,“汽化”的“化”是指变化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立即对“汽化就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指导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习《声现象》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鼓面上为什么撒纸屑,这些纸屑有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如学习蒸发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晾衣服时,为什么要把衣服用衣架撑开来晾,而且还要晾在太阳下,如果没有太阳就尽可能晾在通风的地方,通过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善用课本,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本是学生进行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获取并巩固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初中物理课本主要设计了活动、信息快递、方法技巧、生活·物理·社会、知识梳理和信息库这几个栏目,在学习过程中这几个栏目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应提前向学生加以说明,便于学生在阅读时理解。初中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情境化的插图,许多插图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重视对插图的分析讲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的物理意义。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通过插图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四、强化自主学习,加强物理学习小组的建设
课前的自主预习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重要,为了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预习,教者应精心设计好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设计大体可分为“自学要求”、“知识准备与自学反馈”和“质疑问难”三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首先认真阅读自学要求,明确通过预习应该了解哪些相关知识或对某一知识的应用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然后依照“知识准备与自学反馈”的要求与物理课本进行对照,进行知识点的同步预习。通过这一段的预习,将自己的疑问找出来,再利用学生自备的参考资料(如《同步导学》)中对本节知识内容阐释,去解决自己尚存在的疑惑。完成以上学习后,再返回到预习作业的“自学要求”上来,看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将存在的问题记录在预习作业的“质疑问难”部分。完成了预习作业,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预习情况交流,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对组员的预习作业进行批阅,小组长在检查作业时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本组同学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尤其是具有共性的疑问,进行统计,并交给课代表,由课代表再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课堂统一答疑,教师也可单独辅导。
五、指导学生利用单元学习小结,进行自我反思
一个完整单元的学习结束后,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按物理学本身的内部结构,整理成有机联系的完整知识体系,弄清章节的前后联系及每一部分知识在教材内容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加强情境教学,能使概念、现象、规律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这门功课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沿着兴趣→乐趣→志趣的途径发展,才可能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往往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匆匆带过,而忙于让学生记结论,再辅之以大量的练习、测试,通过题海战术,来督促或强迫学生去掌握知识,结果就出现了事倍功半、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每个物理概念、规律都有其提出、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让它们生动起来,学生就容易掌握。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汽化”时,可通过拆字的方式把“汽”拆成“氵” 和“气”,并说明“氵”是指液体,“气”是指气体,“汽化”的“化”是指变化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立即对“汽化就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指导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习《声现象》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鼓面上为什么撒纸屑,这些纸屑有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如学习蒸发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晾衣服时,为什么要把衣服用衣架撑开来晾,而且还要晾在太阳下,如果没有太阳就尽可能晾在通风的地方,通过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善用课本,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本是学生进行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获取并巩固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初中物理课本主要设计了活动、信息快递、方法技巧、生活·物理·社会、知识梳理和信息库这几个栏目,在学习过程中这几个栏目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应提前向学生加以说明,便于学生在阅读时理解。初中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情境化的插图,许多插图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重视对插图的分析讲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的物理意义。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通过插图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四、强化自主学习,加强物理学习小组的建设
课前的自主预习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重要,为了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预习,教者应精心设计好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设计大体可分为“自学要求”、“知识准备与自学反馈”和“质疑问难”三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首先认真阅读自学要求,明确通过预习应该了解哪些相关知识或对某一知识的应用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然后依照“知识准备与自学反馈”的要求与物理课本进行对照,进行知识点的同步预习。通过这一段的预习,将自己的疑问找出来,再利用学生自备的参考资料(如《同步导学》)中对本节知识内容阐释,去解决自己尚存在的疑惑。完成以上学习后,再返回到预习作业的“自学要求”上来,看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将存在的问题记录在预习作业的“质疑问难”部分。完成了预习作业,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预习情况交流,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对组员的预习作业进行批阅,小组长在检查作业时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本组同学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尤其是具有共性的疑问,进行统计,并交给课代表,由课代表再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课堂统一答疑,教师也可单独辅导。
五、指导学生利用单元学习小结,进行自我反思
一个完整单元的学习结束后,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按物理学本身的内部结构,整理成有机联系的完整知识体系,弄清章节的前后联系及每一部分知识在教材内容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