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关于任务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dWE4R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普勒”任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第1 0号发现任务,是专门用来观测在银河系中恒星系统宜居带或宜居带附近发现的几十个地球大小的行星,并分析在银河系数十亿个恒星系统中有多少这样的行星。“开普勒”任务得到了美国航空航天局设在华盛顿的科学任务理事会的资助。艾姆斯研究中心负责执行“开普勒”使命、开发接地系统以及分析科学数据。美国航空航天局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开普勒”的任务研发。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保尔航空航天科技公司开发了“开普勒”飞行系统,并协助科罗拉多大学大气空间物理实验室执行任务。巴尔的摩档案馆内的空间望远镜科学院负责保存和发布科学数据。
  


  “开普勒”任务的目标是探讨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这要通过观测大量恒星样本来实现:
  ①确定位于恒星系统宜居带及宜居带附近的较大行星的丰度;
  ②确定这些行星的轨道大小和形状;
  ③估算在多恒星系统中有多少这样的行星;
  ④确定短周期巨星的反射率、大小、质量、密度和轨道大小;
  ⑤利用其他技术识别已发现的行星系统和它们的其他成员;
  ⑥确定其主恒星的属性。
  “开普勒”任务也有助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起源主题任务——太空干涉测量法和类地行星探测器,可通过识别主恒星的属性进行未知行星搜索,定义搜寻需要的空间体积,通过识别已知系统来搜寻类地行星。
  “开普勒”任务的主要设计思路是通过凌星法来探测系外行星。正如我们看到的,当行星在其主恒星前面横穿而过时,会使观测到的主恒星的光度变暗,这一过程被称为凌。如果这种光度变暗是由行星引起的,它一定会呈现出周期性,因此就提供了一个可高度重复的信号和很好的检测方法。
  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发的太空光度计,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可以检测到这种变化。一旦检测到恒星周期性的光度变暗,便能根据周期的长短估算出行星的轨道大小,从凌的深度(恒星的亮度下降多少)和恒星的大小得出行星的大小,同时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估算行星的质量。行星的表面温度可以通过恒星的轨道大小和温度计算出来,而行星的温度是判断其是否适宜居住的关键。
  行星轨道能否横穿恒星前方,其概率与沿着视线方向的轨道的直径及恒星的直径有关,即轨道正好对齐的概率等于轨道的直径除以恒星的直径。对地球大小的行星来说,在1天文单位的距离上横穿过太阳大小的恒星的概率约为0.5%。对在距离恒星4光天的轨道上发现的巨行星来说,这一概率可以达到1 0%。为了检测到更多的类地行星,人们不能只观测几个或者几百个凌星现象,需要观测成千上万个行星才可能发现几个。在设计上,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可以同时观测超过1 0万颗恒星,并且每3 0分钟测量一次它们的亮度变化。因此,如果地球是罕见的,零或者近似于零的结果仍然是有意义的。如果地球大小的行星很常见,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应该可以探测到好几百颗。
  


  考虑到我们的目标是在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宜居带找到类地行星, 凌星的周期大约为1年。由于光度减弱得非常少,因此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必须至少连续3次观察到行星凌星造成的光度变暗才能确定该行星。大行星凌星造成的信号比较容易被检测出来,因此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最先发现的应该是类似木星或者更大的行星。对较小的行星和距离更远的行星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为了确定观测结果,通常需要3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必须稳定工作至少4年。如果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稳定工作的时间超过4.5年,它就可能:
  ①通过观测更多的凌星现象提高信噪比,检测到更小的行星;
  ②在轨道上寻找公转周期更长的行星;
  ③围绕恒星寻找更难找的行星。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直径为0.9 5米,也可以被称为光度计或测光表。这种大直径的设计减少了光子计数统计的干扰,便于测量到类地行星凌星亮度的细小变化。“开普勒”的轨道也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而是在太阳轨道上尾随着地球。因此,它不会被地球遮蔽,光度计也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漫射光线的影响,可以持续观测。此外,这样的轨道也避免了引力摄动和地球轨道的固有扭矩,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观测平台。
其他文献
光的速度为什么是每秒30万千米而不是更快一点或慢一点?一种新理论使我们离答案曙光更进了一步。   如果你去参观塞纳河左岸的巴黎天文台,就会看到墙上有一块展板,上面说光速是在1676年首次被测得的。其实,这一结果实属无心之得。当时,丹麦人奥拉·罗默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助手,他想弄清木星的一颗卫星相邻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什么是变化的。罗默和卡西尼讨论认为,光速可能是有限的(在这之前
期刊
“飞碟”一词消失了一两个月之久。我也把这两个字忘得一干二净,并专心致志地分析米格-15战斗机的表现。当时,朝鲜战场是米格-15战斗机的首秀,因此,对它进行全面了解是当务之急。  不久,“飞碟”这两个字又回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但这一次,人们并没有捧腹大笑,而是歇斯底里。白沙试验场的不明飞行物  我听说有个《生命》杂志的作家正在对UFO进行一些研究,而且有人说这本杂志打算做一期UFO专栏。这位作家曾跑
期刊
不可思议的“英雄”让星光的存在成为可能。  凭借其神秘的起源、光明与黑暗的力量和复杂得足以让化学巨头巴斯夫公司脸红的化学反应,宇宙完成了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场合并。为了将这个故事拼凑完整,科学家抬头仰望星空,同时也在实验室中模拟宇宙有史以来最极端的环境。最后的结果让人感到十分惊讶:如果没有那些不可思议的“英雄”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一切就无法发生,而且永远也不会发生。其中最重要的两位“英雄”——至少在涉
期刊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时,我就经常过了睡觉时间还在外面闲逛。我会推开滑动玻璃门,抬头仰望,透过树影寻找散落在天上的星星。那时候,我甚至都没有理解,我正在看的是什么。然而,每一个光芒四射的“灯塔”,都代表一个秘密,代表浩瀚未知宇宙的最前沿。  今天,在前人几个世纪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加上我个人20多年的研究,赋予我对夜空更为深刻的洞察力。但是,还是有大量的谜题仍未解开。你也许会说,宇宙的大部分对我们而言仍
期刊
你多半没听说过克莱尔· 卡梅伦· 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他本人差不多就是丢在人堆里也不会被找出来的样子,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一个地质学家,而且还是半路出家。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使我们的生活被改变。  帕特森本来是个化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和妻子一起参加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战争结束后,他们像每一个参与战争的人一样,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妻
期刊
问:宇宙中的行星与恒星都只依靠万有引力自转,为什么大家都说万有引力的作用力很小?   答:用一块磁铁可以吸起地面上的钉子——小磁铁的磁力战胜了地球的引力,说明磁力比万有引力强。   用梳过头发的橡胶梳可以吸起地面上的碎纸屑——梳子上的静电引力战胜了地球的引力,说明静电引力比万有引力强。   把一个固体的东西拿起来,再松开,它是整个儿掉在地球上,而不是一个原子接一个原子地掉下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问:量子波函数真有其事吗?   答: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有一个底线:我会尽我最大的可能去回答。量子力学是一套了不起的理论,用它做出的预测极为精准,但当思考它的真正意义时,解释起来却困难得多。伟大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说,他有十足的把握认为世界上谁也不理解量子力学。我认为这种说法至今仍然正确。但是,波函数与现实世界有什么关系呢?波函数是解决像薛定谔方程这样的东西时产生的,是一个求解波函数的微分
期刊
人类获得天体知识的道路,就其精彩程度而言,丝毫不逊色于这些天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奇观。  ——约翰尼斯·开普勒  公元1 5 7 1年1 2月2 7日,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符腾堡州的威尔德斯达特镇,拥有德国国籍。他自幼体弱多病,家境穷困。但是,他以他那显而易见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赢得了奖学金,得以入读蒂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路德教派相关的神学知识。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哥白尼的学说,并对此感到欢
期刊
开普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解释了行星的运动,是天体力学的奠基者。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自然定律,符合现代意义上人们对自然定律的定义:普遍适用、可以验证,并且精确。    在其著作《天文学的光学部分》中,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第一次正确解释了光线在人的眼睛中经过折射形成视觉的过程;第一次将为近视和远视患者所配眼镜的度数公式化;第一次正确解释了为什么用两只眼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来,月球一直在嘲弄科学界最杰出的头脑。埃里克·阿斯普豪格认为,这种状况应当适可而止了。  这种嘲弄始于1959年10月7日,阿斯普豪格出生前3年。这一年苏联的“月球3”号太空飞船绕到月球背面,拍下了一系列画质粗糙的独特照片,并把它们用无线电传送回地球。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它的公转是完美同步的,因此一个半球总是朝向地球,而另一个半球总是背对地球,从来没被人看到过。“月球3”号传回的月球背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