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喜剧《是,大臣》对英欧关系的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英国政治讽刺剧《是,大臣》可谓此中佼佼者。该剧不仅揭批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当中也涉及到对英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的探讨。本文拟对其中一集进行分析,以求理解创作者对英欧关系的探讨及其创作意图。
  关键词:电视喜剧;英欧关系;政治讽刺
  作者簡介:齐笑一(1988-),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一、基本信息
  《是,大臣》是一部于1980年2月在BBC2台上映的有关政治生活的喜剧。该剧上映后广受好评,曾获三项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编剧奖,四项BAFTA表演奖及三项BAFTA提名[1]。2004年,其在英国最佳情景喜剧投票中名列第六。该剧的主创人员包括编剧安东尼·杰伊(Antony Jay)和乔纳森·林恩(Jonathan Lynn),导演兼制片人斯图尔特·艾伦(Stuart Allen)、西德尼·洛特比(Sydney Lotterby)以及彼得·惠特莫尔(Peter Whitmore)。主要演员包括饰演行政部大臣詹姆斯·哈克(James Hacker)的保罗·爱丁顿(Paul Eddington)、饰演大臣常任秘书汉弗莱·阿普比(Humphrey Appleby)的奈杰爾·霍桑(Nigel Hawthorne)以及饰演大臣首席私人秘书伯纳德·伍利(Bernard Woolley)的德里克·福德斯(Derek Fowlds)等。[2]全剧共包含三个系列,每系列由七集构成,每集时常约30分钟。另有一时常约60分钟的圣诞特别篇,合计22集。[3]每集故事相对独立,主要以行政部大臣与其常任秘书在政治生活中的合作与斗争为题材,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弊端和矛盾。
  二、情节梗概
  圣诞特别篇题名为《政党游戏》[4],主要讲述的是行政部大臣哈克[5]在获得首相常务秘书和自己的常务秘书的认可后,通过解决不存在的问题而树立威信、以竞争对手的过往问题来要挟他们退选,从而争得首相职位的故事。
  本集伊始,大臣哈克的首席私人秘书伯纳德向其提出了在圣诞贺卡签名的工作。哈克注意到一张发给一欲推行欧共体内香肠标准化政策的欧共体官员的贺卡,遂产生反感。而在此时,大臣的常任秘书汉弗莱爵士正和首相常任秘书阿诺德爵士讨论有关后者退休后继任人选的问题。在汉弗莱向阿诺德暗示会帮助其获得一系列职位以及掩饰其曾犯下的过错后,阿诺德也许诺将推荐汉弗莱担任未来的首相常任秘书。回到办公室后,汉弗莱向哈克通知了这一消息。
  在圣诞酒会上,汉弗莱宣布了升职一事,而哈克则醉得语无伦次,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日后,汉弗莱批评了哈克的酒驾行为,同时告知他内政部大臣已因酒驾而致即将被迫辞职。
  在哈克家中,他的妻子和私人秘书伯纳德通过电视新闻得知现任首相即将退休的消息。匆忙赶到家中的哈克亦已得知此事,并开始思考应该支持现任财政部长埃里克还是外交部长邓肯继任首相。
  哈克分别拜访了埃里克和邓肯,双方均暗示哈克在胜选后将任命其作为双方对手的职务替代者。
  另一方面,汉弗莱和阿诺德在共同进餐时提到了新任首相人选问题。二人对已有的两位候选人都不甚满意,而期望找到一位“听话”的首相——最终,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行政部大臣哈克。为迫使现有的候选人退出,阿诺德建议汉弗莱去调取他们的军情五处档案。此时,伯纳德为公事来找汉弗莱,汉弗莱向其告知了他欲扶持哈克成为首相的意图,并叮嘱伯纳德令其确保哈克在未来一段时间无任何过激行为。
  在办公室里,哈克向伯纳德抱怨欧共体的官僚行为,也透露了不知该支持埃里克还是邓肯的犹疑。伯纳德则向哈克暗示了后者自身成为首相的可能。
  汉弗莱找到持同样反对两位现候选人立场的党鞭以及身兼党主席职务的哈克,并在哈克未到之前与党鞭商议哈克出任首相的可能。哈克到来后,汉弗莱将证明两位现候选人过往问题的档案交给了哈克过目,并假意询问哈克是否可举荐其他候选人。哈克起初佯装不知自己已被看中,但在党鞭和汉弗莱的怂恿下最后仍表示愿意担任首相这一职务。此后,党鞭和汉弗莱又指导哈克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以便成功胜选以及怎样劝退两位现候选人。
  哈克拜访了邓肯和埃里克,并成功地以已掌握的信息作要挟,说服了二人退选,还谎称自己不准备参选。但这种政治谎言却被二人很轻易地识破。
  汉弗莱请来了哈克和一位恰在英国的欧共体委员。哈克和汉弗莱以不将欧盟的官僚作风告知英国民众为筹码,换得了委员提出将计划中的“高脂肪碎渣管”改称作“英国香肠”的议案的回报。
  而后,哈克请来了数位记者,谎称欧共体将宣布英国香肠是非法的,并为未来树立威信而撒谎说政府尚无应对之策。
  在媒体的关注下,哈克举行了一场颇具民族主义色彩的演讲。演讲中哈克声称,英国过去太过迁就欧共体的政策,但这次他不会在香肠问题上妥协。而在之后的访谈节目中,哈克一方面继续谎称欧共体要封杀香肠,一方面亦回避了主持人问其是否必定不会参选首相的问题。
  那之后的某日,哈克匆忙进入汉弗莱的办公室,并从后者口中得知党员会议已经开始,这场会议将决定是否会有另一候选人与之竞争。在一番紧张的等待后,哈克终于得知自己顺利成为首相的消息。
  三、剧情分析
  在这一集中,贯穿主线的剧情是行政部大臣哈克登上首相宝座的过程,但当中亦穿插了关于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的讨论。
  本集开篇提出了一个关于欧洲香肠标准化的问题。面对欧共体对英国香肠含肉量少的指责,哈克虽心知肚明,但却担心推行这一政策会招致选民的反对。[6]而在之后的剧情中,哈克在面对记者、主持人和演讲的听众时,又不止一次地谎称欧共体将宣布英国香肠是非法的。[7]特别值得留意的是,在对公众演讲中哈克谎称欧共体威胁英国的香肠时,编剧设计了剧外人的笑声。[8]   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编剧对于哈克在演讲中的夸大其词持有的是一种批判态度。作为一部政治讽刺剧,编剧在这里想要批判的正是借着虚假的问题以及通过对虚假问题的解决而博取选票的政客的不齿行为。而从电视剧观众的角度来看,欧共体的某些政策是真地极其不堪抑或只是政客的夸大宣传,便值得商榷了。
  剧中的欧共体虽并未真地要宣布英国香肠非法,但亦存有其他问题。哈克在参加完一场欧共体的招待会后,质疑了欧共体的制度问题。其对伯纳德说起,汉弗莱向他介绍了一位欧共体官员,该官员的职责是雇佣农民在必要需求以外生产过剩的食品;汉弗莱又介绍了另一位官员,其则负责销毁过剩的食品。[9]现实的情况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欧共体在农业生产方面确已出现过剩现象。如在1981/1982年度,小麦已过剩907.5万吨,大麦过剩509.4万吨,食糖过剩290.1万吨。在1982/1983年度,葡萄酒生产过剩164120万公升。[10]电视剧虽为虚构,但考虑到本剧中的国名、国际组织名均在现实中真实存在,所涉及的问题亦是事实,便可看出编剧显然是在借哈克之口、以虚构的电视剧批判现实中的欧共体。
  而在剧中的英国与欧共体关系问题上,哈克虽在演讲开篇中说起自己支持统一的欧洲,但又谈到:“我们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11]听说此语的聽众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而在此处并未出现任何剧外人的笑声。显然,编剧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严肃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英国加入欧共体在其国内是一件争议很大的议题。1971年10月下旬,英国下院就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问题进行了辩论。在这之后,经过长达五个月时间,欧洲共同体法才在下院通过。其中关于允许欧共体立法在地位上凌驾于英国国内立法的条款更是引起较大争议。[12]
  在演讲中哈克又说到,“我们已经吞下了红酒湖和黄油山……”[13]哈克在这里批判的是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带给英国人民的负面影响。
  如上文所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欧共体内已出现农业生产过剩问题。而对于这一负担,各成员国不得不共同应对,其应对方式是由在1971年被纳入欧共体总预算的“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承担[14]。但各国的负担比例又是根据其经济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必然有着较大的差别。“英国在共同体外的贸易额比法国、德国的大,上缴给欧共体的关税多,而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又低于其他国家,上缴给共同体的差价税也多,英国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少,得不到农产品的各种补贴,英国的国家利益同欧共体的整体利益产生了矛盾。”[15]
  所以,哈克演讲中的这两段话应可看作是对现实问题一定程度的反映与讨论。加入欧共体对英国究竟是好是坏,在现实中显然是一个值得观众深思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集的编剧一方面辛辣地批判了夸大欧共体问题以争取国内选票的英国政客,一方面又质疑了欧共体的制度并阐明了加入欧共体的弊端。但在这些批判、质疑与否定的背后,很难说创作者是希望直接改变当时的政治面貌,毋宁说是希望通过发人深省又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情来提升民众关于政治与外交问题的思考水平及对相关议题的参与热情。毕竟,亨利·基辛格于其所著《大外交》一书中,在论及历史上的英国外交时曾谈到:“自一七〇〇年起,民意在英国外交政策上即扮演重要角色。”[16]那么,为了使国家有更多的具备足以深刻思考外交议题的能力的人民,通过电视剧这样一种载体和喜剧的形式来进行启蒙,大概才是编剧的用意所在吧。
  注释:
  [1]《是,大臣》.(英)林恩,(英)杰伊编著.王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8月第1版:封二.
  [2]http://www.bbc.co.uk/comedy/yesminister/.
  [3]http://www.yes-minister.com/episodes.htm.
  [4]原文為“PARTY GAMES”,此名由笔者试译.
  [5]人名译称多数采用注1中所列书籍,下同.
  [6]本集2分41秒至3分19秒.
  [7]本集50分56秒至55分50秒.
  [8]本集54分20秒至54分25秒.
  [9]本集29分18秒至29分37秒.
  [10]《欧洲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程极明著.译林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87.
  [11]本集53分43秒至53分44秒.
  [12]《战后英国政治史》.(英)阿伦·斯克德 克里斯·库克著.王子珍 秦新民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243-244.
  [13]本集53分59秒至54分08秒.
  [14]《欧洲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程极明著.译林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120.
  [15]《欧洲当代一体化思想与实践研究:1968~1999》.胡瑾 宋全成 李巍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46.
  [16]《大外交》.(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 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90.
  参考文献:
  [1](英)林恩 杰伊.2012.是,大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英)阿伦·斯克德 克里斯·库克.1985.战后英国政治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3]程极明.1994.欧洲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M].江苏:译林出版社.
  [4]胡瑾 宋全成 李巍.2002.欧洲当代一体化思想与实践研究:1968~1999[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5](美)亨利·基辛格. 1998. 大外交[M].海南:海南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所谈到的并不是生理上的男与女的性别差异,而是一种从社会的角度来区别二者的。这里所说的性别包括对自身生理的认知和社会是如何对它进行界定的一种角色的反思。其实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不只是女作家创作的专利,一些男性作家也会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着眼于女性形象的刻画。  关键词:叙事模式;叙事视角;性别  作者简介:陈叶(199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对《荆轲刺秦王》、《恐怖直播》与《雪国列车》中所体现对秩序的反叛行为进行思考,系统分析此类现象的表现特征,启发人们深入思考此类现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反叛秩序  作者简介:海啸(1995.12-),女,回,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黄
一条路在田野里穿过  他在一片稻田里有个婉转的迂回  之后 将两行思索抛向远方  不用云的高度  我们便可看见万亩稻穗  托举起一颗惊叹的心  稻田里最后一滴水的消失  那些被裸露的精灵  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 或许  只有風是静默的  她在聆听青蛙的歌声  归家的脚步  一定是匆匆的  急促地敲醒了母亲的梦 久别的妻  这是一条喜悦的平安路  一条路在小镇穿过  老屋便消失了  童年的记忆犹
摘 要:鲁迅一生中有两次较为集中地写作回忆性散文,一是1926年完成的十篇散文并于1927年成册出版的《朝花夕拾》;一是1936年,也即鲁迅晚年所集中创作的《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也是生活……》、《女吊》、《死》、《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以及去世前两日所写而未完稿的《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等。在这两次的集中创作尤其是晚年回忆性散文的回归,都能显现出在这一民族斗士不屈的人格下细腻的真情流露。但这些
假如清风有坦白的打算,秋天就稳定了。  我像牦牛一样站立,站不出它的静止和性格,反复接受一些悄悄话,接受眼眶里新鲜的潮湿。  牦牛的衷肠在流云之上,嘴里吞咽秋天,固执地嚼出大片高原的时光。你可以指名道姓,去修改身体里的软弱,善良无辜收缩,不能延伸。你要的属性在天空之下,负重而行,携带了坚硬的现实。  草原暗藏着来路不明的流水,它們是自己的情调,用一群鱼游动的方式,叩问长空,疏导牦牛的耐心。  阳光
摘 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明亮而含蓄,清澈而深厚,酣畅而凝重,抒发了作者向往幸福而又矛盾孤独的情绪。本文主要是用英美新批评的方法对诗歌进行分析,探求诗歌蕴含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新批评;含混;反讽;张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新批评
摘 要: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深刻表达了媒介文化及其深层表达的关系,通过这一理论应用于电影艺术中,并对陈凯歌导演作品进行分析,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具象”与“意象”统一的逻辑、“虚实相生”的意境以及“变与不变”的求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文化表征 哲思构建 电影  作者简介:李钰,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我是一堵移动的土墙  生命本源于泥土  不断堆积的血肉  是水和铡碎的麦秸或稻草  飘移到城市一隅  像一位贫穷局促的亲戚  顺目而立 不动声色  风仍无情地举起砍刀  雨无端地抽打  我的皮肤千沟万壑  草籽和树籽在毛孔里繁衍  小鸟儿趁机做窝  烏鸦吐了满身秽语  老鼠啃噬蚁蛀的腿脚  我尽力找来石灰漂白自己  尽力让自己的五官衣饰整齐  变得越来越规则  对得起自己  也对的起他人的眼神  
在河的这岸  我一开始就晾晒肠胃  和健壮的嗉子  以及足以一同遁世的野餐  我不断地打磨金属的嗓子  梳理磁性的羽毛  腋窝里暗暗储藏柴草  和不安分的火苗  矮的枝头已经参天  我积攒的是一把  蛇一样缠绕的年轮  一帆半世秋风  水的倒影里  你依然狐步杨柳  颦笑生花  媚在你垒砌的世界里  我敲打着風湿的关节  抚慰孱弱的心跳  像灵魂奔逃的蜈蚣  躯壳只剩一股烟尘  我是这岸安静的邻居
摘 要:活着是一门艺术,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本论文将以《活着》为例,来探讨余华是怎样看待活着,人又该怎样的活着。  关键词:忍;不死;平平淡淡  作者简介:郭丽英(1989.3-),女,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人,辽宁师范大学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