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杭州从2011年开始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四宜要求连续推出三批共计29个风情小镇,在全省乃至全国特色小镇发展上走在了前列。但总体来看,杭州市风情小镇在“宜游”文章上做的还较为薄弱,突出表现在风情小镇旅游产业不发达,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不够创新。本文从旅游产业融合的角度,提出杭州市风情小镇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风情小镇;产业融合
一、杭州市风情小镇发展现状
2009年11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1-2年努力,创建市级“风情小镇”10个左右。也正是因此,杭州开始了寻找“风情小镇”的脚步。西湖外桐坞(艺术村落)、滨江文化创意、萧山桃花源、余杭塘栖、桐庐芦茨、淳安姜家、建德新叶古民居、富阳新沙岛等第一批风情小镇相继呈现。2014年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深入开展市级“风情小镇”创建工作,使之不仅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样板,而且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精品样板、“四边三化”的精品样板、“三改一拆”精品样板。截至2014年年底,杭州累计规划建设29个风情小镇。
二、杭州市风情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风情度、精致度不足
风情小镇关键在于“风情”与“小镇”。“风情”意味着小镇有可以游览观赏的独特景观,或者有可以参与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小镇”划清了与城市或者乡村的区别,在居住区规模与居民数量上都有小镇的独特属性,即不追求规模宏伟或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小镇是资源与人情的载体与表现,资源与人情是小镇的特色、本质与内容。当前,杭州市风情小镇的新农村建设改造痕迹很重,旅游休闲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小镇还不是很精致。
(二)旅游業态不够丰富
当前杭州市风情小镇旅游产品普遍缺乏个性和特色,明显存在着产品结构低度化倾向,低档次、雷同化、功能单一的普通产品占绝大多数。“山水观光+农家乐”成为主流产品。相反,小而美、市场影响力大、高质量消费的精品较少,比如特色民宿,创意农业,养生康疗,果蔬DIY等新型业态普遍还没有发展起来。就服务体系建设而言,还存在住宿、会议接待能力不高,接待设施低档且不完善,服务项目单调等问题。每年只有在节庆活动期间,游客量较多,其余都是淡季。风情小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当前杭州市风情小镇总体处于观光一日游阶段,留不住游客,人均消费低。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2016年,杭州自驾车出游比例占到70%,三分之一游客选择智能手机APP下单,在线旅游市场活跃。自驾、自助、智慧成为当下休闲度假旅游的三大关键词。面临旅游出行方式转变的新常态,杭州市风情小镇总体上还没有及时跟上市场步伐。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旅游标识引导系统等基于自驾游特征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绿道,自行车、休闲观光车慢行交通工具等还没配套到位;WIFI网络还没全面覆盖,微信互动旅游产品还不是很多;部分风情小镇开始探索农村电商,物流等新型配套设施,但还不是很普及。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以麻学锋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主要有4种方式,表现在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4条路径 [1]。
(一)资源融合路径
资源融合路径主要是指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而融入旅游产业。即: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产品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和创新性开发利用,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如熟悉的农业旅游、工业旅游,诸如以文化节庆活动为依托而发展的节庆旅游、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的森林旅游等。
(二)技术融合路径
这一方式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的产业。比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与动漫、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产生新型的旅游形式。智慧旅游就是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产物。
(三)市场融合路径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条件下,旅游业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地,各相关产业的企业为保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瞄准旅游市场寻找发展契机,也即市场成为这些相关产业融入旅游业的有效路径。这些产业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与旅游的结合,形成旅游地产项目。除旅游房地产业之外,会展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等也均是以市场为融合路径与旅游业相融合,形成新型的旅游业态。
(四)功能融合路徑
每个产业都具有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当这些独特明晰的功能和作用也为旅游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之一时,两者所具有的类似功能特点,便可成为两者相融合的切入点,以功能为共融路径的旅游产业融合便是功能融合型。比如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业态——体育旅游,还有如:教育旅游、修学旅游、医疗旅游、奖励旅游等,这些旅游类型同样使旅游的某种特定功能得到强化和有效发挥,融入产业的发展方式得以创新。
四、杭州市风情小镇提升对策思路
(一)注重创意规划,凸显小镇旅游风情
风情小镇要凸显“风情”,必须差异化发展,避免风情小镇间的千镇一面。差异化发展的前提是找准定位和地方特色的挖掘整理。
1.从空间角度,要突出“镇”的肌理。一个“镇”的空间肌理结构,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雕琢,因此风情小镇建设前期,应该研究和借鉴历史进程中,该小镇的体系形成机制及空间架构组织,先“造”出小镇的肌理,造出“小镇”的味道,形成具有文化韵味的道路、街、巷、院、景、园、区。风情小镇是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主打地域文化特色,才能真正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让他们停留下来,过“小镇”一般的生活; 2.从景观方面,要突出“乡愁”的文化符号。深层次地去保护一个小镇的时代记忆,提炼特有的、历史的、消失的地域文化符号及元素,以景观小品、情境再造、文化表演、符号展示的方式,嵌在小镇建设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感受到昨天的历史就在这里。
3.从功能方面,突出“静、雅、美”的体验格调。小镇不同与城市,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清雅之地,风情小镇的建设应该聚焦于打造这种远离城嚣的体验,应该主打“慢生活”的主题,“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小镇中应充分体现,最终满足游客能够吃在小镇,住在小镇,行在小镇,游在小镇,购在小镇,娱在小镇。
4.从管理方面,风情小镇的管理应该远离“标准化”,要让传统的民俗实现原真性的复活,让游客体验真山真水真性情。
(二)注重产业融合,创新小镇旅游业态
1.注重“旅游+农业”的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主要是指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而融入旅游产业。即: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产品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和创新性开发利用,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旅游与农业是风情小镇最可以进行资源融合的方面,要充分挖掘农耕文化,田园文化,民俗文化,大力发展婚庆产业,牧场生活体验,创意瓜果,渔乐体验,创意景观农田,民俗技艺展示,田园养生,森林旅游等业态。
2.注重“旅游+互联网”、“旅游+创意”的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这一方式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的产业。比如:风情小镇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与动漫、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产生新型的旅游形式。
3.注重“旅游+地产”的市场融合
即市场成为这些相关产业融入旅游业的有效路径。这些产业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地产与旅游的结合,形成乡村旅游地产项目。风情小镇要以民宿建设为着力点,打造高質量消费新产品,具体可按风情小镇资源与环境差别,分类发展乡村度假屋、特色民宿、旅居部落等住宿体系。
4.注重“旅游+运动养生”等的功能融合
以功能為共融路径的旅游产业融合便是功能融合型。比如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业态——运动休闲游,还有如:教育旅游、修学旅游、康疗旅游等,这些旅游类型同样使旅游的某种特定功能得到强化和有效发挥,融入产业的发展方式得以创新。
(三)注重“智”“资”叠加,创新小镇运营模式
风情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智力投入,按照浙江省特色小镇打造标准,每个小镇预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这么个大体量的投入不能光靠当地政府的力量,必须依托外力,包括智力与资本。风情小镇新型业态开发,如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高端度假等都需要技术高手与资本高手的加入与推动。为此,风情小镇必须创新运营模式。
1.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扶持鼓励政策,特别是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2.研究招商引资、人才引进、腾笼换鸟等方面的政策,完善风情小镇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加快产业和人才集聚,吸引创客与投资客入驻。
3.实现资源导入、资本对接,搭建“资源-资本”,“项目-设计”理念的直接资源对接平台,培育新型度假产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现阶段携程、同城、驴妈妈、途牛等在线旅游服务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力军,例如景域集团开始乡村旅游投资战略,借助规划设计团队,驴妈妈在线营销,帐篷客品牌酒店号召,走向“规划设计+品牌运营”一体化全链条式服务。杭州市风情小镇应积极与这些大集团合作,合力打造高品质度假小镇。
(四)注重配套建设,完善小镇接待体系
面对手机族、自驾族、驴友族等新兴客源市场,风情小镇必须完善基于自驾、自助、智慧的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重点打好“六大硬仗”:1.加快完善风情小镇的WIFI网络覆盖;2.新建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3.加强生态停车场建设;4.新建或改造三星级以上的旅游厕所;5.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6.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乡村休闲绿道系统。
参考文献:
[1]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 经济地理,2010,4(30),678-679.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6015)。
关键词:风情小镇;产业融合
一、杭州市风情小镇发展现状
2009年11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1-2年努力,创建市级“风情小镇”10个左右。也正是因此,杭州开始了寻找“风情小镇”的脚步。西湖外桐坞(艺术村落)、滨江文化创意、萧山桃花源、余杭塘栖、桐庐芦茨、淳安姜家、建德新叶古民居、富阳新沙岛等第一批风情小镇相继呈现。2014年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深入开展市级“风情小镇”创建工作,使之不仅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样板,而且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精品样板、“四边三化”的精品样板、“三改一拆”精品样板。截至2014年年底,杭州累计规划建设29个风情小镇。
二、杭州市风情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风情度、精致度不足
风情小镇关键在于“风情”与“小镇”。“风情”意味着小镇有可以游览观赏的独特景观,或者有可以参与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小镇”划清了与城市或者乡村的区别,在居住区规模与居民数量上都有小镇的独特属性,即不追求规模宏伟或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小镇是资源与人情的载体与表现,资源与人情是小镇的特色、本质与内容。当前,杭州市风情小镇的新农村建设改造痕迹很重,旅游休闲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小镇还不是很精致。
(二)旅游業态不够丰富
当前杭州市风情小镇旅游产品普遍缺乏个性和特色,明显存在着产品结构低度化倾向,低档次、雷同化、功能单一的普通产品占绝大多数。“山水观光+农家乐”成为主流产品。相反,小而美、市场影响力大、高质量消费的精品较少,比如特色民宿,创意农业,养生康疗,果蔬DIY等新型业态普遍还没有发展起来。就服务体系建设而言,还存在住宿、会议接待能力不高,接待设施低档且不完善,服务项目单调等问题。每年只有在节庆活动期间,游客量较多,其余都是淡季。风情小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当前杭州市风情小镇总体处于观光一日游阶段,留不住游客,人均消费低。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2016年,杭州自驾车出游比例占到70%,三分之一游客选择智能手机APP下单,在线旅游市场活跃。自驾、自助、智慧成为当下休闲度假旅游的三大关键词。面临旅游出行方式转变的新常态,杭州市风情小镇总体上还没有及时跟上市场步伐。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旅游标识引导系统等基于自驾游特征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绿道,自行车、休闲观光车慢行交通工具等还没配套到位;WIFI网络还没全面覆盖,微信互动旅游产品还不是很多;部分风情小镇开始探索农村电商,物流等新型配套设施,但还不是很普及。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以麻学锋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主要有4种方式,表现在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4条路径 [1]。
(一)资源融合路径
资源融合路径主要是指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而融入旅游产业。即: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产品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和创新性开发利用,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如熟悉的农业旅游、工业旅游,诸如以文化节庆活动为依托而发展的节庆旅游、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的森林旅游等。
(二)技术融合路径
这一方式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的产业。比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与动漫、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产生新型的旅游形式。智慧旅游就是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产物。
(三)市场融合路径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条件下,旅游业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地,各相关产业的企业为保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瞄准旅游市场寻找发展契机,也即市场成为这些相关产业融入旅游业的有效路径。这些产业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与旅游的结合,形成旅游地产项目。除旅游房地产业之外,会展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等也均是以市场为融合路径与旅游业相融合,形成新型的旅游业态。
(四)功能融合路徑
每个产业都具有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当这些独特明晰的功能和作用也为旅游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之一时,两者所具有的类似功能特点,便可成为两者相融合的切入点,以功能为共融路径的旅游产业融合便是功能融合型。比如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业态——体育旅游,还有如:教育旅游、修学旅游、医疗旅游、奖励旅游等,这些旅游类型同样使旅游的某种特定功能得到强化和有效发挥,融入产业的发展方式得以创新。
四、杭州市风情小镇提升对策思路
(一)注重创意规划,凸显小镇旅游风情
风情小镇要凸显“风情”,必须差异化发展,避免风情小镇间的千镇一面。差异化发展的前提是找准定位和地方特色的挖掘整理。
1.从空间角度,要突出“镇”的肌理。一个“镇”的空间肌理结构,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雕琢,因此风情小镇建设前期,应该研究和借鉴历史进程中,该小镇的体系形成机制及空间架构组织,先“造”出小镇的肌理,造出“小镇”的味道,形成具有文化韵味的道路、街、巷、院、景、园、区。风情小镇是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主打地域文化特色,才能真正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让他们停留下来,过“小镇”一般的生活; 2.从景观方面,要突出“乡愁”的文化符号。深层次地去保护一个小镇的时代记忆,提炼特有的、历史的、消失的地域文化符号及元素,以景观小品、情境再造、文化表演、符号展示的方式,嵌在小镇建设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感受到昨天的历史就在这里。
3.从功能方面,突出“静、雅、美”的体验格调。小镇不同与城市,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清雅之地,风情小镇的建设应该聚焦于打造这种远离城嚣的体验,应该主打“慢生活”的主题,“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小镇中应充分体现,最终满足游客能够吃在小镇,住在小镇,行在小镇,游在小镇,购在小镇,娱在小镇。
4.从管理方面,风情小镇的管理应该远离“标准化”,要让传统的民俗实现原真性的复活,让游客体验真山真水真性情。
(二)注重产业融合,创新小镇旅游业态
1.注重“旅游+农业”的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主要是指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而融入旅游产业。即: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产品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和创新性开发利用,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旅游与农业是风情小镇最可以进行资源融合的方面,要充分挖掘农耕文化,田园文化,民俗文化,大力发展婚庆产业,牧场生活体验,创意瓜果,渔乐体验,创意景观农田,民俗技艺展示,田园养生,森林旅游等业态。
2.注重“旅游+互联网”、“旅游+创意”的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这一方式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的产业。比如:风情小镇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与动漫、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产生新型的旅游形式。
3.注重“旅游+地产”的市场融合
即市场成为这些相关产业融入旅游业的有效路径。这些产业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地产与旅游的结合,形成乡村旅游地产项目。风情小镇要以民宿建设为着力点,打造高質量消费新产品,具体可按风情小镇资源与环境差别,分类发展乡村度假屋、特色民宿、旅居部落等住宿体系。
4.注重“旅游+运动养生”等的功能融合
以功能為共融路径的旅游产业融合便是功能融合型。比如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业态——运动休闲游,还有如:教育旅游、修学旅游、康疗旅游等,这些旅游类型同样使旅游的某种特定功能得到强化和有效发挥,融入产业的发展方式得以创新。
(三)注重“智”“资”叠加,创新小镇运营模式
风情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智力投入,按照浙江省特色小镇打造标准,每个小镇预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这么个大体量的投入不能光靠当地政府的力量,必须依托外力,包括智力与资本。风情小镇新型业态开发,如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高端度假等都需要技术高手与资本高手的加入与推动。为此,风情小镇必须创新运营模式。
1.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扶持鼓励政策,特别是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2.研究招商引资、人才引进、腾笼换鸟等方面的政策,完善风情小镇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加快产业和人才集聚,吸引创客与投资客入驻。
3.实现资源导入、资本对接,搭建“资源-资本”,“项目-设计”理念的直接资源对接平台,培育新型度假产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现阶段携程、同城、驴妈妈、途牛等在线旅游服务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力军,例如景域集团开始乡村旅游投资战略,借助规划设计团队,驴妈妈在线营销,帐篷客品牌酒店号召,走向“规划设计+品牌运营”一体化全链条式服务。杭州市风情小镇应积极与这些大集团合作,合力打造高品质度假小镇。
(四)注重配套建设,完善小镇接待体系
面对手机族、自驾族、驴友族等新兴客源市场,风情小镇必须完善基于自驾、自助、智慧的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重点打好“六大硬仗”:1.加快完善风情小镇的WIFI网络覆盖;2.新建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3.加强生态停车场建设;4.新建或改造三星级以上的旅游厕所;5.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6.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乡村休闲绿道系统。
参考文献:
[1]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 经济地理,2010,4(30),678-679.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