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帝也疯狂1》中,开篇便从布希族的生活环境和布希族的生活方式讲起。卡拉哈里沙漠是一个奇怪的乐园,雨季过后的卡拉哈里九个月没有水,然而布希族人却能在这里生活,两万年来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知道怎样在沙漠中收集水,傍晚把叶子排好,凌晨就能收集到露水。他们也知道周边一些可以储水的植物,找到这种植物的根茎刮掉表皮用手挤压即可得到水。布希族人生活的地方是没有文明、没有时间、没有战争的地方,他们也没有物品所有权的概念。布希族人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其他人类的存在。在布希族人看来这世上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这一切也都是上帝有意安排的,万物的存在都是有其理由的。布希族人以打猎为生,猎物或一切物品都平均分配,在《上帝也疯狂2》中,找到死去的大象后,奇科遇到族人便告诉他去吃死去的大象。在打到猎物时,猎人会向猎物道歉和解释要不是为了生存他不会这样做。
在布希族人的世界里“共享”“和平”与“自由”是最重要的。在《上帝也疯狂1》中,“上帝”赐予的瓶子引起了族内的争吵,所以被视为不祥之物,他们决定到世界的尽头丢掉它,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到了接近文明的地方,凯因为猎杀了圈养的私有羊而被起诉关到监狱中,到了监狱中的凯不吃不喝,剥夺了他的自由比夺去他的生命更严重。
在影片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提到遇到脱水的人,布希族人会把他们埋到沙漠里只露个头在外面,然后给予他一些食物,几天之后再挖出来。这便是布希族人的在适应这个缺水环境时候发现的土方法。《上帝也疯狂1》中,在野外过夜生火之时若是遇到犀牛,它便会把火踏灭。在《上帝也疯狂2》中,动物学博士马科尔在沙漠中所遇到的那只动物为了报复被踩到的仇,一路跟着马科尔直到他实在累得走不动了。脱水倒在沙漠中的马科尔遇到了布希族人,他把他埋在了沙里,喂他树根汁。生活在卡拉哈里的布希族人并不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相反的他们更懂得感恩上帝的赐予,他们努力地适应着这里的环境,从小就学会对付凶残狡猾的动物也懂得如何得到食物。在我们看来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的恶劣,而在布希族人看来我们是不聪明的但会变魔术的人,我们离不开我们变出来的东西,这是非常不聪明的。
生活在卡拉哈里的布希族人适应着卡拉哈里沙漠,他们能收集水,能靠脚印分辨动物,也能靠脚印知道它们的身体状况,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他们不为外人所打扰,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从适应卡拉哈里的布希族人,我们可以想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改变,我们也正在适应着这些周遭的变化。
在部分哈尼族生活的地方气候条件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橡胶的种植,最早的橡胶公司便进驻了这些地方,开发了橡胶种植业,在这几年橡胶价格不断上涨,周边生活的哈尼族人看到了其中的利润,家家户户便学习种植橡胶开始割胶买胶,生活逐渐小康,先富的便带动着后来的,把家家户户的荒地田地开垦出来种植橡胶,在种植橡胶之后这里也就出现了“疯狂的牛粪”。
“The crazy cow dung”发生在江城县曲水乡的龙富村小组这个“一眼三国”的地方。曲水乡怒那村委会东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毗邻,而在龙富这个村小组属比较典型的橡胶种植地。这里家家户户“小洋楼”,楼下停着不同款型的汽车,生活富足的龙富是一个哈尼族的聚居地。以前这里是边境,越南战争时不断的有人逃到这里定居,这里虽然都是哈尼族但也可以说这里出了不少“混血儿”。龙富的传统生计方式是养牛出售,偶尔弄点野味,家里种点自给自足的蔬菜,经历了战乱的他们生活不是很富裕。自从橡胶公司进到这里,便给这里的哈尼族到来了“福利”——橡胶,家家户户种上橡胶,养牛的也少了,菜地也变成了橡胶地。而种植橡胶,牛粪是种植橡胶不可缺少的肥料。种植橡胶致使周围的草场萎缩,中国牛便到了越南去吃草,当然牛粪就留在了越南。聪明的越南边民便把中国牛的粪又重新卖给中国的胶农,这便有了“进口”牛粪,其实也算出口转内销。一株橡胶苗到可以割胶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可以割胶后便开始施“牛粪”,牛粪发酵时间长,也能给予橡胶树充分的肥料,可以促进橡胶树出胶。因此,牛粪便开始抢手起来,也就开始“疯了”。
问题来了,种植橡胶后养牛的人少了,牛粪自然也少了。草场少了,牛又跑到越南吃草,粪也留在了越南,越南边民养牛的也比较多,这就有了“进口牛粪”。中越三号界碑处有一边民互市,牛粪便在这里进行交易,牛粪是在每年的二、三月份进行交易,这时收集了整个冬天的牛粪刚好可以用来给橡胶施肥,一袋25公斤左右的牛粪可以卖十元左右的价格,一袋牛粪可以转好几次手,转到真正用于施肥的人的手里,牛粪涨价了,差不多可以涨3到5元,若是买到橡胶公司,成交量比较大,大概涨个一两块便可以赚取其中差价。而这一年开始,私人种植的橡胶相继开始割胶,越来越多的胶农需要牛粪,牛粪必定还会继续涨价,这样一来牛粪会越来越疯狂。有了更多的橡膠种植者,有了越多的橡胶地,牛粪也跟着“疯狂”了。
周遭环境的改变便促使人的改变,人们努力地适应着环境,商品经济时代下的人们都在追求经济价值、经济利益,再边境的地方也逃脱不了经济的驱使,他们以前也像布希族人一样有着自己生存的规则,他们也有过自己自足的时代,环境的变迁带来的思想冲击,人们又必须去适应另一种生存环境,遵守这个环境里的法规,适者生存。人们适应着这个“环境”也改变着这个“环境”。
作者简介:
陶钰,云南艺术学院。
在布希族人的世界里“共享”“和平”与“自由”是最重要的。在《上帝也疯狂1》中,“上帝”赐予的瓶子引起了族内的争吵,所以被视为不祥之物,他们决定到世界的尽头丢掉它,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到了接近文明的地方,凯因为猎杀了圈养的私有羊而被起诉关到监狱中,到了监狱中的凯不吃不喝,剥夺了他的自由比夺去他的生命更严重。
在影片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提到遇到脱水的人,布希族人会把他们埋到沙漠里只露个头在外面,然后给予他一些食物,几天之后再挖出来。这便是布希族人的在适应这个缺水环境时候发现的土方法。《上帝也疯狂1》中,在野外过夜生火之时若是遇到犀牛,它便会把火踏灭。在《上帝也疯狂2》中,动物学博士马科尔在沙漠中所遇到的那只动物为了报复被踩到的仇,一路跟着马科尔直到他实在累得走不动了。脱水倒在沙漠中的马科尔遇到了布希族人,他把他埋在了沙里,喂他树根汁。生活在卡拉哈里的布希族人并不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相反的他们更懂得感恩上帝的赐予,他们努力地适应着这里的环境,从小就学会对付凶残狡猾的动物也懂得如何得到食物。在我们看来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的恶劣,而在布希族人看来我们是不聪明的但会变魔术的人,我们离不开我们变出来的东西,这是非常不聪明的。
生活在卡拉哈里的布希族人适应着卡拉哈里沙漠,他们能收集水,能靠脚印分辨动物,也能靠脚印知道它们的身体状况,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他们不为外人所打扰,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从适应卡拉哈里的布希族人,我们可以想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改变,我们也正在适应着这些周遭的变化。
在部分哈尼族生活的地方气候条件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橡胶的种植,最早的橡胶公司便进驻了这些地方,开发了橡胶种植业,在这几年橡胶价格不断上涨,周边生活的哈尼族人看到了其中的利润,家家户户便学习种植橡胶开始割胶买胶,生活逐渐小康,先富的便带动着后来的,把家家户户的荒地田地开垦出来种植橡胶,在种植橡胶之后这里也就出现了“疯狂的牛粪”。
“The crazy cow dung”发生在江城县曲水乡的龙富村小组这个“一眼三国”的地方。曲水乡怒那村委会东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毗邻,而在龙富这个村小组属比较典型的橡胶种植地。这里家家户户“小洋楼”,楼下停着不同款型的汽车,生活富足的龙富是一个哈尼族的聚居地。以前这里是边境,越南战争时不断的有人逃到这里定居,这里虽然都是哈尼族但也可以说这里出了不少“混血儿”。龙富的传统生计方式是养牛出售,偶尔弄点野味,家里种点自给自足的蔬菜,经历了战乱的他们生活不是很富裕。自从橡胶公司进到这里,便给这里的哈尼族到来了“福利”——橡胶,家家户户种上橡胶,养牛的也少了,菜地也变成了橡胶地。而种植橡胶,牛粪是种植橡胶不可缺少的肥料。种植橡胶致使周围的草场萎缩,中国牛便到了越南去吃草,当然牛粪就留在了越南。聪明的越南边民便把中国牛的粪又重新卖给中国的胶农,这便有了“进口”牛粪,其实也算出口转内销。一株橡胶苗到可以割胶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可以割胶后便开始施“牛粪”,牛粪发酵时间长,也能给予橡胶树充分的肥料,可以促进橡胶树出胶。因此,牛粪便开始抢手起来,也就开始“疯了”。
问题来了,种植橡胶后养牛的人少了,牛粪自然也少了。草场少了,牛又跑到越南吃草,粪也留在了越南,越南边民养牛的也比较多,这就有了“进口牛粪”。中越三号界碑处有一边民互市,牛粪便在这里进行交易,牛粪是在每年的二、三月份进行交易,这时收集了整个冬天的牛粪刚好可以用来给橡胶施肥,一袋25公斤左右的牛粪可以卖十元左右的价格,一袋牛粪可以转好几次手,转到真正用于施肥的人的手里,牛粪涨价了,差不多可以涨3到5元,若是买到橡胶公司,成交量比较大,大概涨个一两块便可以赚取其中差价。而这一年开始,私人种植的橡胶相继开始割胶,越来越多的胶农需要牛粪,牛粪必定还会继续涨价,这样一来牛粪会越来越疯狂。有了更多的橡膠种植者,有了越多的橡胶地,牛粪也跟着“疯狂”了。
周遭环境的改变便促使人的改变,人们努力地适应着环境,商品经济时代下的人们都在追求经济价值、经济利益,再边境的地方也逃脱不了经济的驱使,他们以前也像布希族人一样有着自己生存的规则,他们也有过自己自足的时代,环境的变迁带来的思想冲击,人们又必须去适应另一种生存环境,遵守这个环境里的法规,适者生存。人们适应着这个“环境”也改变着这个“环境”。
作者简介:
陶钰,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