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的阅读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蕴丰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语文教学改革是这门学科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一线的同志孜孜以求,不断探究语文教学有效、高效的路径,让这门学科不断地风生水起,异彩纷呈。但实事求是的说,语文教学的业绩并不十分显著,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诟病还是不断。而且根据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程度持续走低,各地中高考反映出来的学生语文学科成绩并不令人满意。语文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怎么教,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方向,这常常引起我们语文人的高度关注和苦苦思索,在不断的探索之后,我们还是应该有所行动,致力于语文教学的优化。
  一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改比较注重表层,比较注重形式。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成效不显,很多人归咎为两个原因:一是教材编得不好,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二是教师教得不好,程序呆板,方法陈旧。于是,针对这两个方面,语文教育工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被废除,新的《课程标准》得以颁布,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所谓“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此基础上,语文教材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虽然还是一学期一本的“文选型”教材,但所选篇目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些与课程标准不太吻合的篇目悄然离去,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时代元素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同时,教材体例有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教材单元按主题来组织,而且增加了“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栏目,与教材单元相匹配。就教材版本和篇目而言,进入课改以后,“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出现了“苏教版”、“粤教版”等不同的教材。这是很可喜的局面。然而,改变的意图虽然很明显,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意图还是很难实现的。老师们还是习惯于把语文当工具,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对教材新增的栏目,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教师还是只重视课文教学,对那些“附录”性的东西往往一带而过,忽视其对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有的老师甚至让学生自己去看那些内容,学生则往往置于一边;而且不同版本教材在单元主题的确定、具体篇目的选择方面,往往相似度很高,特点不明显,个性不鲜明。所谓的“重点篇目”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依然占据“话语霸权”。可以这样说,能真正体现出对语文学科独特理解的语文教材,或者说个性非常鲜明的教材,似乎还没有出现,总体上还是遵守“约定俗成”,教材四平八稳。
  就教学方法和技术而言,多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氛围还是很浓的,语文课堂还是非常热闹的。一大批语文教师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不少语文教学的好方法,推出了不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不少语文教学流派。特别是多媒体进入了课堂,课堂教学的音、诗、画氛围比较浓郁,对孩子的感官刺激实现了多通道,语文课堂显得很美,加上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丰富,课堂教学的精致化程度明显改观。有位老师教《秦兵马俑》,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都靠课件推进,历史资料、现场画面、教学环节等都通过点击鼠标来展示。然而,这种变化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也没有带来语文教学根本性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总体上还是停留在“技术、方法”层面,很少触及深层,触及到学科教学的本质。而教学现代化水平是高了,但也带来比较明显的问题:学生的诵读、体悟、互动等全部受课件的限制,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生成资源老师基本是忽略的,因为如果开发会影响教学的正常推进。更不能不面对的事实是,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钻研精神不够,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难以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也难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以,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难以收到实效。
  形式的改革增加的是语文教学“热闹”的局面,而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没有显著的提高。单就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而言,时高时低,没有规律。而且语文高考出现了非常奇观的现象,平均分往往只有80多分,平时在校语文成绩较好的一大批孩子,高考时语文却成了“短腿”,让人匪夷所思。所以语文老师一次次面临诘责,语文教学一次次面对抨击。
  二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纵观这么多年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我们感觉到,语文教改需要形式的改革,需要研究和改进教法,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给学生展示语文学科内在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乐意地扑进语文的世界。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深层次,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给我们的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别具一格、耳目一新的语文世界,以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去吸引我们的学生,通过构建语文学习的常规通道和别致路径去激发我们的学生,促进学生增长语文学习的热情,努力形成语文学习的自觉。
  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务必在教学观念上有个大的转变,在教学行为上有个大的突破,在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上突破常规,大胆创新,给学生“眼前一亮”、“心里一惊”、“行为一变”,从而以崭新的学习状态投入语文的学习。综观优秀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①融文本阅读、网络阅读、生活阅读于一体,构建全位的语文阅读大系统。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语文教学“以本为本”,坚持教好用好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上经典作品的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必须紧紧跟着时代,必须坚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阅读,并主动融入生活,以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作为阅读财富。这样,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自觉才会增强。②形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阅读版块。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以外,要有课外的阅读文本,包括名著系列和课外阅读文本系列,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种阅读文本,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进行选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那些诸如《新人文读本》《新语文读本》之类的优秀学生读本,也可以由老师向学生有计划地推荐中外名著。③压缩课文教学时间,每学期挤出语文教学的一半课时用于向学生推荐精美的文章。相对于域外语文教材而言,我们的语文教材篇目少,本子薄,容量小。一篇课文要讲几课时,人力精力浪费得厉害。俄罗斯小学语文教材500多页,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就有议论文,还要写调查报告。所以留给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大的仓库。有的老师做过实验,教材用半学期把它教完,留下的时间用来教课外的材料,结果学生的语文成绩考下来反而好。这其实给我们语文老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拓展学生的阅读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每学期的教学安排,老师要精心谋划,除了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也要妥善安排好拓展阅读的领域和内容,确保语文教学的充实、饱满,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④将写作教学提到和阅读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阅读教学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写作教学相对比较随意、随机,缺乏系统性,缺乏计划性。语文教学重视内容上的改革必须有一个大的动作,这就是要把写作置于和阅读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课时安排、教学设计、训练组织、作业布置、日常展示、常规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落实,同步考虑,同步推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步提升。⑤打破传统的语文学科界域,让非主流语文内容和他学科相关内容渗透进语文学科。拘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限制在文章学的范畴内,这其实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弱化。我们要廓开思维,最大限度地丰富语文教学内涵,让非主流语文的“活水”如民间歌谣、地方戏剧等,流进我们学生的视野,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如物理、生物的一些内容,进入我们的课堂,实现真正的学科渗透。   古代私塾教学,文史经哲和科学是融为一体的,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表达的不仅是读书追求功名,也展示了书中世界的丰富多彩。当我们的语文天地如此的旷阔,当我们的学生发现了语文世界的博大精深,他们就会产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他们就会自觉地扑入语文的怀抱,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三
  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一个博大的、丰富多样的、具有很强穿透力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兴奋不已。一个鲜明的变化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籍都以主题为单元结构布局,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与社会、与科学世界紧密相连,尤其是语文教学特别重视文学教育,特别重视情感体验,语文教坛清风扑面,学生也比较兴奋。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基本是凭兴趣,凭感性,凭那股新鲜劲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文有它的学科特点、学科思维、学科规律、学科路径,这些需要老师去点拨,更需要学生自己的体悟。喜欢语文不等于语文素养就高,爱好阅读不一定语文成绩就好。而且对语文学习的表层喜欢,只能带来一些行为的变化,只有进入语文学科的内在路径,才能真正让学生登堂入室,游刃有余。这就涉及到语文学习的实质性问题,也就是学习的主体问题。靠老师教,优化方法的教,或者靠打开语文世界的窗,给孩子一个无垠的空间,解决的毕竟是外部环境。真正的语文教学实效、高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实现。语文教学,只有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真正具备了语文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是内化为学生基本素养的语文水平。所以,语文学习要有个彻底的颠覆,在优化“教”的同时,切切实实地优化“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能在语文的世界里恣情游弋。语文教改要指向学科的内核,关注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实现由“走向教学技术”向“走向教学内容”最后“走向儿童”的跨越。
  理论上,大家都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很多语文老师还是很茫然的。事实上,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怎么样才算学生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以为,当学生觉得学语文有用,喜欢学语文,自觉爱语文,知道怎样学语文,走出了语文学习的独特路径,形成了语文学习的独特领域。当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学生就做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走向儿童”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觉得他学语文有用,他学语文有趣,他学语文有径,他能把语文学好,他学语文提高了自身的素养、丰富了自己的生命、提升了自己的品位。
  二是要解决通过怎样的途径去让学生真正实现自己学习主人的地位。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努力的探究,我以为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去努力:①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在语文学习中他有自己不懂的东西。孙绍振老师把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做过比较:“自然学科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教师,却没有这样的便宜。他们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所以语文教学魅力的产生,前提是学生强烈地感到这篇课文里有我不懂的东西,我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把文章读懂读透。如何让学生产生“我不懂”的意识?我们要去激发,我们要去探究,比如给学生展示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意识到要结合特定的环境理解作品;提供给学生与课文知识相关的大的知识世界,让他们感觉到学海无涯,需要积极投入;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完成而切身体会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体会其中的“奥秘”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吸引力,学生也才能积极投入。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自觉地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说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老师往往习惯于讲,习惯于包办代替,所以学生一般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语文学科其实最具备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条件。当我们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在语文学习中付出劳动,并从劳动中获得快乐。而一旦语文学习有了快乐,他们就可能爱上语文,喜欢语文学习,自觉地做语文学习的有关事情。比如文本的诵读和背诵,文思的梳理和总结,文意的概括和思辨,文心的勾勒和鉴赏,文艺的领略与品味。尽管学生水平参差,但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地让学生去做,他们会有各自的收益。而老师,则在学生需要点拨的时候给予适时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③让学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自觉,把它作为生命的有机组成,有自己钟情的阅读和写作的领域,形成独特的阅读和写作的路径。老师们都在想着办法给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布置课外练笔的作文或日记的题目,这自然是需要的。但这些东西布置给学生,学生往往作为任务去完成,并不是非常开心地去读、去写。被动地完成作业,效率自然难以保证。我们要通过努力,让学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自觉,有自己喜欢读的领域,有自己喜欢写的题材,空了就读书,有感就写作,而且能把自己阅读和写作的情况主动和老师交流,主动在同学中朗诵或传阅。这样,学生才算形成了语文学习的自觉。而老师,就是要设计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为阅读和写作而开心。比如每天早读课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读写交流,每周开展阅读展示活动,班级搞一份发表学生习作的小报等等。④要不时的为学生打开语文的窗口,经常把广阔的语文世界呈现给孩子们,让学生感觉到对语文的投入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一是要从课文中找到与课外世界相关的“触发点”,把学生引向广阔无边的“课外世界”,让他们不断的获得新鲜的感觉、新奇的收获;二是要把语文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主动地连接起来,搭建“连接点”,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先导性、开放性、丰富性,并通过对其他学科的涉猎,对语文学科产生“亲切感”,主动打破学科间的“藩篱”,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互通和勾连,在更广背景上实现语文智能的建构。⑤要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活动,把学生推向“主人”位置。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有意抬高学生的地位,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大胆的尝试,把学生推向“前台”,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比如,可以让学生做老师,选择一些篇目由学生自己去备课、执教、布置和批改作业等,“老师”的角色会促进他们积极进入,迅速成长;可以搞“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学生自己上台畅谈读书的感悟,交流读书的心得等等。这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做主,会缩短他们的成长期,迅速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优化语文教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追求。这种优化,要着眼于形式,更要着眼于内容。而根本的是要着眼于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对语文教学的优化在起始时就关注学生,我们就会事半功倍,语文教学也就会收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郭志明,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南通。责任编校:剑 男
其他文献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因其优良的特性被大量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但PET不易降解,生活所用的PET的使用周期也较短,随着PET消耗量的增大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直接提供芳环的可再生能源,有效降解木质素制备高品质的精细有机化学品和清洁的生物油是木质素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TG)和元素分析对木质素的基本属性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种利用热分析获取动力学参数的方法(Kissinger(KAS)、Flynn-Wall-Ozawa(FWO)和Coats-Redfem法,计算了木质素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会议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类分子能够呈递抗原肽,主要依赖与抗原加工相关的转运蛋白(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分子能够将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转运到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中。TAP是TAP1与TAP2的异
学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