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犹如一缕春风,伴随着新闻记者走基层的步伐,吹向神州大地,暖了百姓心田,一篇篇带着泥土气息,浓重地气,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让国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中国。“走转改”活动带给新闻战线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闻人的思考,如何在实践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便实现“走转改”活动常态化,成为新闻记者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新闻记者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Abstract: the news front development "go to the basic unit, turn style, change style" activities, like a wisp of spring breeze, with journalists go grassroots step, blow to throughout the, warming the people heart, take with clay breath, dense to enrage, from the reports of a line, let the national from another Angle know China. "Go to change" activity brings news front huge trans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itiated the news to think, how to practice the search insufficiency,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so as to realize the "go to change the normal activities, become the news reporter consciousness of the action.
  Keywords: journalists go grassroots turn style to style
  
  
  中圖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国上下新闻战线正在全面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引发了新闻媒体的一次大变革,民间小人物,基层老百姓,乡村大变化占据了大版面,大时段,大篇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新闻媒体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心更是越来越来贴近了。新闻记者也从高高在上的“无冕之王”变成了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一、走、转、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媒体走基层深入基层应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民生、民情、民怨在哪里?在基层,在地头上,在偏远的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里。走下去,走近他们,才能真正了解民需、民想和民愿,才能真切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倾听到他们的诉求,才能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才能更好地把百姓的呼声准确及时传达上来。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原则的延伸,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举措。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对新闻战线的干部职工提出要求,新闻改革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只有让新闻宣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群众热点,关注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才能使新闻宣传工作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新闻战线要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这为我们新闻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且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新闻记者也同样肩负着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百姓心声的重任。那么如何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不走样,传达到百姓心中暖民心;如何及时将群众疾苦,百姓诉求反映到相关部门得以解决呢?“走转改”,给出了最为正确的答案。
  我认为,“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新闻宣传工作立足点的再次重申。新闻媒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应是群众的“贴心人”。新闻工作者,应自觉地把党的声音,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要、群众的生活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开展报导。新闻宣传工作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要在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去挖掘群众中蕴藏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闪光人物与热点新闻。
  二、走、转、改的体会和收获
   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们基层记者们跟随山区孩子在上学路上跋山涉水,文艺工作者登上乡村牧区露天舞台为农牧民放歌献舞,学术研究人员深入发展实践在厂矿社区服务奉献,农牧民游走在草原耕地间切实感受农民的艰辛与快乐……。
  春运一线、建筑工地、边疆哨所、备春耕现场……处处可见新闻记者的身影,他们响应时代召唤、履行崇高职责,决心将这项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把在实践中萃取的“走转改”精神,推向更深层次、引入更大范围。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了解国情、记录时代、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改变,描绘出难能可贵的“走转改”精神。
  【体会一】走基层:让情感贴近真切的采访对象,感受真切的百姓生活
   新闻记者通过亲身下基层,透过一个个平凡的人物,看到了基层乡村领导干部、企业家、药材种植户不平凡的品格和精神,他们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面对一件件感人的新闻事实和重重困难,也让新
  闻报道有了源头活水,有了激情。在基层,我们更能找到与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共振与共鸣。我们体会到,只有走进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这个“基层”,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明白百姓所求,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真懂得百姓生活的苦乐酸甜。
  【体会二】转作风:让采访视野更开阔,让报道素材更丰满
  走进乡村,总能感受到清新的气息;走进村寨,总能感受到质朴的热情;走进社区,总能听到感人至深的故事;走近基层干部,总能看到无私奉献的干劲;走近普通群众,总能听到发自肺腑的心声——在基层,记者能看到令人欣喜的变化,知道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融入其中,更能体会到,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转变作风,转变作风才能贴近生活。通过走基层的实践,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新闻工作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信仰理念,而“转作风”活动,就是要用群众观点开拓我们的报道视野,在发现生活中的新问题,解决新困难的过程中,让报道更走心、出新。要用最真实的报道告诉每一个人发生在我们身边点滴的发展变化,用最贴近的报道生动讲述基层最感人的故事。走基层不仅让记者发现和报道了基层一线鲜活生动的新闻,更要求记者要从发现、记录、展示走向深层次思考,带上思考“走基层”。
  【体会三】改文风:让情感更充沛,让报道更鲜活
  从理论上说:“短新实”的“文风”有利于受众的接受、理解、喜爱。所以,“改文风”活动,本质上说就是要不断学习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最基层的语言,提升新闻语言的生命力,让本来贴近生活的广播电视节目更有感染力。我们体会到,“走转改”活动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与群众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触碰,冷暖相知才能走进人心。只有真正脚踩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采访者的心里才会踏实,也只有拥有了与群众心灵的共鸣,才能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工作者。
   基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汲取生活养分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又是我们新闻报道用之不竭的素材和资源。没有了对基层的采访报道,只剩下各级领导活动的身影和各种会议的传达,我们的新闻宣传就失去了一半存在的意义,就变成空中楼阁,有“上”无“下”,自然显得虚假,对领导活动和会议召开的报道也就显得無的放矢,没有了意义。有党和政府的声音,又有人民群众的声音,才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景,才是我国真实的社会反映,才能得到听众的信任,才能真正做到舆论导向正确。
  【体会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做有责任的媒体人
  从性质上说,我们的媒体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既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反映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最真实的意愿。
  曾有网友评论:打开报纸电视,大小媒体全是杀人抢劫、争讼斗狠、城管欺民、见死不救等负面新闻,难道这个社会没有好人好事?这都是“眼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人好事,有许多默默奉献、热心服务群众的公务人员。作为公共媒体,吸引“眼球”也许是扩大影响力的不得已而为之手段,但是弘扬社会正气,唱响基层“小人物”的奉献之歌,赞扬真善美、让好事要传千里,这是我们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记者更不能为报道新闻而只盯着新闻事件本身,为抢“第一”、争“独家”,“策划”、“炒作”新闻,而是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身和新闻事件背后的情况,全面、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这更是我们媒体人的职业责任。
  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的开展,也是创新新闻宣传形式的一次积极控索和实践。通过走基层,访民情,我们发现老百姓嘴里说的是最朴实的方言,心里想的是最实在的事情。对一些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他们往往表述不清,但这里面有什么跟他们相关的内容,他们可清楚了。这不由的让我想到,我们的会议新闻的报导形式,就应该彻底的进行改变,会议新闻报的不应是会议本身和那些“高深”的政策理论,而是会议所包含的群众需了解或想了解的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或带有面上指导意义的内容。再如,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一旦发现被采访的群众表述不够专业、不够高度时,很喜欢替群众表达,没有耐心,缺少深入的沟通了解,为采访而采访,为发稿而发稿,甚至美其名曰赶时间、出效率。殊不知,只有最真实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三、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走基层切忌走马观花。执政之基在基层,人民群众在基层。基层是实践的主战场,基层是新闻的原产地。提倡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事业新形势新要求。身沉基层,心系群众,不只是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世界观问题。到基层面对面接触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最终成效如何,群众能不能接受我们的宣传,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把根扎在基层,坚持在立场上、态度上、感情上贴近群众。如果走基层只是走马观花走过场、做做样子摆架子、搞些形式一阵风,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走基层要走到最基层去。我们必须真正把重点放在基层,把功夫下在基层,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基层有所想,我必有所感;基层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基层有所盼,我必有所办;基层有所求,我必有所助;基层有所需,我必有所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写出美文,赢得民心。
  二是转作风切忌转弯抹角。新闻采编作风实际上是一个党性问题党风问题。这往往是人们评价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个重要标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但现在一些地方和有些党员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异化成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蜕化为联系“领导”,而批评和自我批评根本就难以看到,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如一些地方在换届前夕,便在报纸头版头条突出“歌功颂德”;机关单位进行作风评议,有的单位便开始大量在媒体刊登“政绩广告”等 。一些人正在从转弯抹角到明目张胆、从羞羞答答到脸不红心不跳地“毛遂自荐”。 新闻战线和新闻工作者可不能转弯抹角,也不能“隔靴搔痒”,更不能“里应外合”,既要弘扬主旋律、谱写正气歌,也要针对不正之风敢于拿起新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揭露阴暗面,求实报忧愁,也就是要坚持大张旗鼓地弘扬真善美,却不可转弯抹角地贬斥假恶丑。转作风要彻底转变观念。新闻工作总是有受众群体的。受众群体就是人民群众。工作的时候,总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新闻工作者应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心百姓利益,反映百姓需求,新闻受欢迎,不骄傲,新闻不受欢迎,不气馁,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再接再厉,为下一次能够产生受欢迎的作品去努力。
  三是改文风切忌改头换面。人们深恶痛绝的“长、假、空”文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需要改文风。文风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为文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毛泽东同志早就明确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改文风,有助于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坚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改文风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深切呼唤。如果改文风改头,就会感觉党的形象头重脚轻;如果改文风换面,就会造成政府印象面是心非;如果改文风改头换面,就会误解中国油头粉面。改文风要抓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要不断学习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最基层的语言,提升语言的层次感和认识感。我们一定要会当凌绝顶,以善于把握、勤于研究、敢于解决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为要点,努力克服“长假空”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优良文风。
  
  【参考文献】
  1、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讲话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新闻作品第一辑》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评论和理论文章选辑》,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投资额大、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城市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广大市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Abstract: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as an important link
期刊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
期刊
摘要:结构是建筑的骨骼,建筑的造型、空间等内容,都依赖它的骨骼承重着。没有结构,就没有造型,也不会有空间。就如同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骨骼一样,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结构,而以高层建筑的结构最为复杂和多样,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要素,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体的造型和空间的营造。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结构体系、计算与分析  Abstract: the structure is the bones of t
期刊
摘要:本文對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法做出了阐述。  关键字:审核、全面、重点、对比、分组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cost examining the method to make paper.  Key word: audit, comprehensive, key, contrast, group      中图分类号:TU201.5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趋发展,居民家用电器逐渐增多,住宅设计由原来纯照明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电气线路、 配电设备也越来越复杂,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就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起到交流与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配电回路;建筑电气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nomy increasingly, residents of
期刊
摘要:网络计划技术起源于美国,是用于工程项目计划与控制的管理技术。本文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网络技术 施工管理对策  Abstract: network planning technique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used in engineering p
期刊
摘要:文明创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弶港农场有限公司以文明单位建设为龙头,以主题活动和学习型企业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提高了公司现代文明水平和职工文明素质,有效促进了公司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研究   Abstract: the civilization i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
期刊
摘要: 我国的建筑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世界先进的管理水平发展。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已成为建筑业企业普遍实行的有效项目管理机制。从“项目法施工”的诞生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推广,改进施工方法、有效的成本控制、合理的配置资源、追求项目利润的最大化已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弊端;设计  Abstr
期刊
摘要:面对着新形势,机关事业单位政工干部如何应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机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机关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素质能力方面不足的基础上,对机关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的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提出了健全教育培训、完善素质测评、建立实践培养三大机制。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 政工干部 素质培养 能力提升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期刊
摘要: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来说,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以及加强全面的质量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却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从施工质量管理的事前准备工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整个施工过程的现场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