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但审视当下的实践活动课堂,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活动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活动开展上往往“捉襟见肘”,探究目的不明确,探究过程蜻蜓点水,学生的实际能力得不到锻炼。而我校作为以丰子恺命名的漫画学校,十多年来,一直围绕丰子恺漫画这一主题,开展童心教学活动。学生们热衷以漫画日记表达所思所想。为了凸显“以人为本,活动育人”的价值,笔者以《丰子恺漫画》这一小课题的探究为例,进行了探索尝试。
一、“开放式”活动话题,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综合实践探究原则指出:“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质疑问难”又是小课题探究的前提。回顾平时的课堂,分析学生不提问的原因大致分为“不敢或不愿提问”以及“不能或不善于提问”。在开题阶段,笔者尝试通过以下五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回顾研究,感悟提问意义
开题伊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课题的产生都是由问题开始的。如:看到校园里挂满丰子恺爷爷的画,我们想研究同学们对丰爷爷漫画的含义了解多少,于是有了课题《丰爷爷伴我成长》,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班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展开《关于近视眼情况的小调查》。举例学生参与过的课题,更容易从中发现共性,领悟提问的重要性。
(二)聚焦现象,点燃提问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教师还原开学初学生交漫画日记的情境。学生看到质量参差不齐的日记,他们的提问热情更容易被点燃。 “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漫画日记会草草了事?” “漫画日记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帮助?”发现问题,并通过合理评价引导,培养学生实际提问题的能力。
(三)各晒疑惑,冲破思维牢笼
针对学生提问缺少发散性的现状,教师鼓励小组讨论,当有小组冲破思维定势,提不同角度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此其他小组受到启发也会提出不同方向的问题。如:“漫画日记的起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画漫画日记?”“漫画日记和普通日记有什么不同?”利用同伴间的竞争心理,激活提问热情,促进发散思维。
(四)演练推敲,规范问题表述
对于不够规范的表达,比如:过于书面化,太过敏感,过于主观。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点评,但是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论坛”式互动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各组以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两重身份进行演练。经过多番揣摩比较,不但使学生会问,还在引导他们巧问,为后面的设计调查问卷和采访做准备。
(五)自主归类,提炼问题角度
对于交上来仍有瑕疵的问题,教师可以以点带面,逐一指导各组长,从表达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再进一步细化调查角度,提炼出各小组的子课题方向,这样,各组的研究大方向一致又略有侧重。学生被这样有梯度的点评后,思维经历从局限到发散再到凝练的过程,不但明白了提问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还能初步感知分类的概念,为后续资料整理做铺垫。
在调查活动的启动阶段,教师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指导,仅是在挖掘调查点时稍加点拨;在梳理研究问题时引导归类;在制订研究计划时提中肯建议;让学生明白我们是与之合作的伙伴,增强团队的信心。
二、“多边式”过程探究,提升调查行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实施阶段正是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绝好途径。因此,在实施阶段,从方案确立到问卷设计,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尝试,暴露不足后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一)“调查发布会”弥补认知不足
1.多重比较,规范设计
学生起先对调查问卷无从着手,但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动学生不断尝试和突破。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同伴资源解决困惑。比如针对漫画日记的使用现状,有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你有没有画漫画日记的习惯?(有请接第二题,如没有,请接第三题)(2)你画漫画日记要多长时间?(3)你喜欢画漫画日记吗?”这样有针对性地问,能在调查初期将不同的人群分流,方便最终数据的统计。其实适当的放手,既能试出能力起点,又能暴露其存在的不足:如题型单一、格式错误、偏离主题、题目排列没有梯度等。通过多边沟通讨论及对比规范的问卷,学生的问卷设计就能获得很大改善。
2.多种支招,换位思考
各小组在调查日志中提到最多的困惑就是采访时间太仓促,采集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经验的小组为其支招:可以事先沟通,预约时间,有备而去。但对于比较棘手的,如敷衍采访该如何应对?大家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学会换位思考,选比较空闲的人,坦言我们这次调查是为学校特色献计献策,他被选作幸运嘉宾,真诚邀请合作。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坦诚地面对受访者,调查果然顺利许多。如此,选择契合学生沟通能力生长的评价,有利于帮助他们努力成为善于沟通的社会型人才。
3.多样分析,由表及里
课标还指出:“应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因此,对于统计方法的选择,教师不作统一规定,应该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进行“多样分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分别选择画正字、中位数、 Excel统计表等方法进行统计。这时,某同学认为:“光听数据太枯燥,应对现象作出分析。”面对生成,教师顺势而导,将如何分析数据开展讨论交流。润物无声地使学生意识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在后来的汇报中各组都有意识地呈现观点,即便略显稚嫩,但理性分析能使学生探究的步子迈得更稳健。
(二)“难题各家晒”促进沟通协作
1.善于沟通,扫清障碍 对于采访,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先看访谈类节目,体会主持人是如何围绕一个话题将谈话引向深入的。而采访中的突发状况也是考验组员人际沟通能力的好契机。如:渊源组调查的是漫画日记和丰子恺漫画的渊源,他们因采访不到缘缘堂馆长,导致调查停滞不前。看着其他小组制作的精美ppt展示,他们憋着不服和委屈。这时组长灵机一动,想到让教师出面帮忙联系副馆长,此举获得了教师的赞许:“遇到困难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值得表扬!”成员们一听备受鼓舞,只等大展拳脚!组长的随机应变使调查摆脱僵局,良好的沟通能力助他们解燃眉之急。
2.迎难而上,摆脱僵局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小组陷入调查僵局:仅有27%的学生觉得漫画日记有助我们的成长,我们还要不要继续推广?不画的同学也各有无奈,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对此,教师启发学生:“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仅在于调查清楚现状,更在于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现在,我们的研究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度触摸?”听了教师的话,学生坚持迎难而上。他们调整了调查计划,将这些发现作为新的子课题,再度分组。课题走向深入之时,学生对调查方法的运用已驾轻就熟,团队的协作能力、思考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3.协作双赢,高效推广
在成果推广阶段,各组都用新颖的创意来宣传各自的研究成果。而这么多推广活动要同时顺利开展,离不开合理有效的组织方案。尤其是跳蚤市场、T台秀,耗费精力较大,一个小组的作战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对此,不妨增设活动双赢分,如果哪个小组有能力帮助其他小组组织好活动,可以额外加分。方案一旦确立,定场地,准备布置用品,学生们全然以小主人的姿态投入其中。团队意识,遇到困难的变通能力,责任意识,在一次次“协商”中渐渐增长。
(三)“观点对对碰”推进思维纵深
1.甄别信息,取舍有道
信息反馈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比较和思辨的能力。如“渊源组”调查采访后整理出如下信息:丰爷爷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漫画特点,性格特点。面对稍显庞杂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小组间开展讨论:联系他们的调查主题,这里哪条信息是最有价值的?有学生马上意识到采访时提的问题要围绕主题才有价值。并且可以通过查阅他的著作、访问他的家人等多种形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此,学生的目标意识、比较意识、思辨意识就在这一轮交流中慢慢拔节。
2.打破瓶颈,思考周密
研究方向虽然确立了,有的小组仍然没有清晰的调查思路,对此,教师应引导组间互助讨论:可以选准调查角度,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向进行调查;同时得注意对象,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被调查者;对于“为什么不喜欢”这一问法,感觉带有倾向性,容易误导受访者。可以以旁观者角度,变剖析自我为谈论别人。冲破了心理防线就容易获得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多角度辨析,学生体会到探究可以深入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开。
3.辨析结论,集思广益
如何更好地让各小组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动力和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预期的调查任务?一轮调查下来,“现状组”在报告中呈现出自己的观点。可对此“态度组”表示质疑:他们认为是该组发放的问卷太少,所以结论不客观。其实这涉及样本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元思辨:什么原因会导致结论截然相反?我们展开了观点碰撞式的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样本分布应分散到各年级,并且男女比例适当,请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参与。这样的多元思辨使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宽广,解决问题的方案日趋多元化。
三、“个性化”成果展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课标中提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成果展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单元”,如何立足现有的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成果展示,凸显别致
小课题研究的终点不是呈现研究报告,而是引导学生把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宣传推广漫画日记?通过交流,学生萌生了许多金点子。比如改良画的形式:将日记画在雨伞上、风筝上、盘子上、扇子上等;创新推广形式:绘制漫画童美本,漫画博客,把班级中的童美以漫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举办漫画日记展,以优秀作品激励学生画漫画;举办漫画制品跳蚤市场,将日常用品或学习用品用漫画来点缀;还有将漫画形象与热门的电脑游戏结合,与时俱进又贴近学生的兴趣。将如此别致的创意变成真实的活动,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共生,不就是活动课程的意义所在吗?
(二)总结衍生,彰显收获
课程标准 “内容组织”中指出:“可借助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利用总结,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完善人格也是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教师可先引导其进行“解剖”式自我评价:在整个调查中,对自己的表现或团队的表现你有什么想说的?再启发他们对本调查作“观点”式评价:审视调查中的现象是否合理?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探究点?由这类课题还能联想到哪些领域的调查?如果学生在研究中衍生出新的发现,还可作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的主题。
赢在“能力”才能赢得未来!本次微调查从开题方案的制定到实施,再到困难的解决,从总结感受的交流,到创新成果的推广,“开放、多边、个性”的指导理念见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华丽转身。师生共同享受着“转型”带来的巨大活力,应和着学生能力生长的脉动,在收获真实、扎实的探究成果的同时,更拓宽了教师在小课题指导方面的思路!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 314500)
一、“开放式”活动话题,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综合实践探究原则指出:“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质疑问难”又是小课题探究的前提。回顾平时的课堂,分析学生不提问的原因大致分为“不敢或不愿提问”以及“不能或不善于提问”。在开题阶段,笔者尝试通过以下五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回顾研究,感悟提问意义
开题伊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课题的产生都是由问题开始的。如:看到校园里挂满丰子恺爷爷的画,我们想研究同学们对丰爷爷漫画的含义了解多少,于是有了课题《丰爷爷伴我成长》,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班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展开《关于近视眼情况的小调查》。举例学生参与过的课题,更容易从中发现共性,领悟提问的重要性。
(二)聚焦现象,点燃提问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教师还原开学初学生交漫画日记的情境。学生看到质量参差不齐的日记,他们的提问热情更容易被点燃。 “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漫画日记会草草了事?” “漫画日记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帮助?”发现问题,并通过合理评价引导,培养学生实际提问题的能力。
(三)各晒疑惑,冲破思维牢笼
针对学生提问缺少发散性的现状,教师鼓励小组讨论,当有小组冲破思维定势,提不同角度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此其他小组受到启发也会提出不同方向的问题。如:“漫画日记的起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画漫画日记?”“漫画日记和普通日记有什么不同?”利用同伴间的竞争心理,激活提问热情,促进发散思维。
(四)演练推敲,规范问题表述
对于不够规范的表达,比如:过于书面化,太过敏感,过于主观。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点评,但是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论坛”式互动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各组以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两重身份进行演练。经过多番揣摩比较,不但使学生会问,还在引导他们巧问,为后面的设计调查问卷和采访做准备。
(五)自主归类,提炼问题角度
对于交上来仍有瑕疵的问题,教师可以以点带面,逐一指导各组长,从表达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再进一步细化调查角度,提炼出各小组的子课题方向,这样,各组的研究大方向一致又略有侧重。学生被这样有梯度的点评后,思维经历从局限到发散再到凝练的过程,不但明白了提问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还能初步感知分类的概念,为后续资料整理做铺垫。
在调查活动的启动阶段,教师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指导,仅是在挖掘调查点时稍加点拨;在梳理研究问题时引导归类;在制订研究计划时提中肯建议;让学生明白我们是与之合作的伙伴,增强团队的信心。
二、“多边式”过程探究,提升调查行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实施阶段正是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绝好途径。因此,在实施阶段,从方案确立到问卷设计,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尝试,暴露不足后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一)“调查发布会”弥补认知不足
1.多重比较,规范设计
学生起先对调查问卷无从着手,但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动学生不断尝试和突破。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同伴资源解决困惑。比如针对漫画日记的使用现状,有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你有没有画漫画日记的习惯?(有请接第二题,如没有,请接第三题)(2)你画漫画日记要多长时间?(3)你喜欢画漫画日记吗?”这样有针对性地问,能在调查初期将不同的人群分流,方便最终数据的统计。其实适当的放手,既能试出能力起点,又能暴露其存在的不足:如题型单一、格式错误、偏离主题、题目排列没有梯度等。通过多边沟通讨论及对比规范的问卷,学生的问卷设计就能获得很大改善。
2.多种支招,换位思考
各小组在调查日志中提到最多的困惑就是采访时间太仓促,采集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经验的小组为其支招:可以事先沟通,预约时间,有备而去。但对于比较棘手的,如敷衍采访该如何应对?大家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学会换位思考,选比较空闲的人,坦言我们这次调查是为学校特色献计献策,他被选作幸运嘉宾,真诚邀请合作。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坦诚地面对受访者,调查果然顺利许多。如此,选择契合学生沟通能力生长的评价,有利于帮助他们努力成为善于沟通的社会型人才。
3.多样分析,由表及里
课标还指出:“应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因此,对于统计方法的选择,教师不作统一规定,应该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进行“多样分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分别选择画正字、中位数、 Excel统计表等方法进行统计。这时,某同学认为:“光听数据太枯燥,应对现象作出分析。”面对生成,教师顺势而导,将如何分析数据开展讨论交流。润物无声地使学生意识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在后来的汇报中各组都有意识地呈现观点,即便略显稚嫩,但理性分析能使学生探究的步子迈得更稳健。
(二)“难题各家晒”促进沟通协作
1.善于沟通,扫清障碍 对于采访,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先看访谈类节目,体会主持人是如何围绕一个话题将谈话引向深入的。而采访中的突发状况也是考验组员人际沟通能力的好契机。如:渊源组调查的是漫画日记和丰子恺漫画的渊源,他们因采访不到缘缘堂馆长,导致调查停滞不前。看着其他小组制作的精美ppt展示,他们憋着不服和委屈。这时组长灵机一动,想到让教师出面帮忙联系副馆长,此举获得了教师的赞许:“遇到困难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值得表扬!”成员们一听备受鼓舞,只等大展拳脚!组长的随机应变使调查摆脱僵局,良好的沟通能力助他们解燃眉之急。
2.迎难而上,摆脱僵局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小组陷入调查僵局:仅有27%的学生觉得漫画日记有助我们的成长,我们还要不要继续推广?不画的同学也各有无奈,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对此,教师启发学生:“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仅在于调查清楚现状,更在于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现在,我们的研究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度触摸?”听了教师的话,学生坚持迎难而上。他们调整了调查计划,将这些发现作为新的子课题,再度分组。课题走向深入之时,学生对调查方法的运用已驾轻就熟,团队的协作能力、思考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3.协作双赢,高效推广
在成果推广阶段,各组都用新颖的创意来宣传各自的研究成果。而这么多推广活动要同时顺利开展,离不开合理有效的组织方案。尤其是跳蚤市场、T台秀,耗费精力较大,一个小组的作战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对此,不妨增设活动双赢分,如果哪个小组有能力帮助其他小组组织好活动,可以额外加分。方案一旦确立,定场地,准备布置用品,学生们全然以小主人的姿态投入其中。团队意识,遇到困难的变通能力,责任意识,在一次次“协商”中渐渐增长。
(三)“观点对对碰”推进思维纵深
1.甄别信息,取舍有道
信息反馈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比较和思辨的能力。如“渊源组”调查采访后整理出如下信息:丰爷爷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漫画特点,性格特点。面对稍显庞杂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小组间开展讨论:联系他们的调查主题,这里哪条信息是最有价值的?有学生马上意识到采访时提的问题要围绕主题才有价值。并且可以通过查阅他的著作、访问他的家人等多种形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此,学生的目标意识、比较意识、思辨意识就在这一轮交流中慢慢拔节。
2.打破瓶颈,思考周密
研究方向虽然确立了,有的小组仍然没有清晰的调查思路,对此,教师应引导组间互助讨论:可以选准调查角度,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向进行调查;同时得注意对象,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被调查者;对于“为什么不喜欢”这一问法,感觉带有倾向性,容易误导受访者。可以以旁观者角度,变剖析自我为谈论别人。冲破了心理防线就容易获得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多角度辨析,学生体会到探究可以深入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开。
3.辨析结论,集思广益
如何更好地让各小组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动力和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预期的调查任务?一轮调查下来,“现状组”在报告中呈现出自己的观点。可对此“态度组”表示质疑:他们认为是该组发放的问卷太少,所以结论不客观。其实这涉及样本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元思辨:什么原因会导致结论截然相反?我们展开了观点碰撞式的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样本分布应分散到各年级,并且男女比例适当,请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参与。这样的多元思辨使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宽广,解决问题的方案日趋多元化。
三、“个性化”成果展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课标中提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成果展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单元”,如何立足现有的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成果展示,凸显别致
小课题研究的终点不是呈现研究报告,而是引导学生把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宣传推广漫画日记?通过交流,学生萌生了许多金点子。比如改良画的形式:将日记画在雨伞上、风筝上、盘子上、扇子上等;创新推广形式:绘制漫画童美本,漫画博客,把班级中的童美以漫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举办漫画日记展,以优秀作品激励学生画漫画;举办漫画制品跳蚤市场,将日常用品或学习用品用漫画来点缀;还有将漫画形象与热门的电脑游戏结合,与时俱进又贴近学生的兴趣。将如此别致的创意变成真实的活动,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共生,不就是活动课程的意义所在吗?
(二)总结衍生,彰显收获
课程标准 “内容组织”中指出:“可借助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利用总结,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完善人格也是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教师可先引导其进行“解剖”式自我评价:在整个调查中,对自己的表现或团队的表现你有什么想说的?再启发他们对本调查作“观点”式评价:审视调查中的现象是否合理?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探究点?由这类课题还能联想到哪些领域的调查?如果学生在研究中衍生出新的发现,还可作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的主题。
赢在“能力”才能赢得未来!本次微调查从开题方案的制定到实施,再到困难的解决,从总结感受的交流,到创新成果的推广,“开放、多边、个性”的指导理念见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华丽转身。师生共同享受着“转型”带来的巨大活力,应和着学生能力生长的脉动,在收获真实、扎实的探究成果的同时,更拓宽了教师在小课题指导方面的思路!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