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伟良 俯首甘为孺子牛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基层岁月,十年无悔春秋
  他深入社区,传达民意,心繫民生
  肩负起清河邨居民的幸福之路
  地区工作十分琐碎,他从不缺耐心
  十年来,社区居民都视他为朋友、亲人
  地区工作进展艰难,他从不灰心
  十年後,他相信社区将是另一番天地
  他将自己的事业搁置一边,而扎根社区
  是责任,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爱
  十年议员工作,见证清河邨成长之路
  清河邨,位於新界上水,取名於“清澈河流”之意,2006年以前是一片荒芜之地,很多人也不太愿意住进清河邨。2006年6月开始,这个新的公共屋邨陆续入夥,一场大的挑战和变革也随之而来。
  蓝伟良先生也是在那时开始了他与清河邨的故事。他率先成立了清河邨居民协会,並担任主席一职,通过一年多的走访和了解,取得了初步进展。服务之路,他深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1年,公共屋邨天水围入夥,几年时间里人口激增,包括大量新来港人士,然由於未能适应新环境以及社区支援不足,发生了多起伦常不幸事件後,天水围也被传媒冠以“悲情新市镇”的名字。
  而当时的清河邨,社区的家庭结构也与天水围类似——丈夫是香港人,妻子是内地的。新来港人士新增很多。前车之鉴,未免让人担扰,清河邨的未来怎样,一时热议纷纷。
  2007年初,在群众和地方领导的倡议下,蓝伟良先生参与了北区区议会议员竞选。那场竞选,他实在不敢抱太大希望,因为对手太过强劲,是一位服务社区已经13年的经验丰富者,而且他所服务的清河邨选票还不及对方的三分之一。然而,他凭借着热心和诚心,取得了选民的信任,成功逆袭。2008年1月1日,他正式上任。
  新来港人士问题不容忽视,竞选之初他就意识到这是个大问题。
  所以一上任,蓝伟良先生就发动成立了“新来港人士服务工作小组”:“新来港人士习惯了内地的生活方式,一时难以融入社会,会面临种种困难,甚至是冲突和摩擦,工作小组即是为他们提供帮助的。”以此为契机,打开了他地区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工作小组就像一个“温馨之家”,为新来港人士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他们有什麽不明白、想了解的,或者处理不了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得到意见和帮助。蓝伟良先生将工作做得非常细緻,有条不紊,他将新来港人士分组,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例如妇女组,给她们女性相关的服务;孩子组,主要是关於上学、学语言等服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光靠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上任之初蓝伟良先生就知道这个理,所以他主动向前迈进了一步,与地区NGO机构联合起来,更好地为新来港人士提供各方面服务,这在当时可谓是创举。因为十年前,NGO与建制派鲜少交流合作,他就一个个地主动去“敲门”,表明自己成立工作小组的理念,请求对方给予他这个“门外汉”一些帮助。就这样,他为迷茫中的清河邨开辟出了一条前路。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在蓝伟良先生等议员的努力下,“悲情新市镇”的悲剧未能重演,十年间,清河邨在众人的议论和关注下,一路成长,一路蜕变。
  心繫民生,积极推动地区建设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蓝伟良先生时刻谨记着肩上的责任,为给社区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他不遗餘力。
  对於清河邨的问题,他看得深远。“清河邨刚入夥时,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诸多问题。”那时候他就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如果工作做得好,新来港人士就不会成为社会负担,相反,十年後的清河邨将成为香港最具生产力的屋邨之一。因为清河邨有很多小孩子,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如果十年里政府能投放多一点资源,齐心协力做好一点,十年後他们陆续步入社会,对香港社会将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十年磨一剑,这十年议员生涯何尝不像在打仗,他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事,在社区的配套建设和服务方面,交出了一份基本令人满意的答卷。例如用两三年时间获得了在上水火车站至清河邨的人行路段部分上盖建设的批凖;还引进大批专业人士,加强社区软件建设等。
  但随着青少年成长,适龄工作青年增长,新的压力也陆续不断。“交通问题,是社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据资料统计,适龄工作青年每年增加两三千人,而北区能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进入市区工作,交通是个问题。”蓝伟良先生分析说,“如果交通不做好,他们需要转几趟车,每天上下班可能要花三个小时,一是生活成本高,二来人也非常疲惫。清河邨的现状就是这样,交通不便。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希望目前能多投入一些点到点的接驳公交,方便居民出行。”生活环境便利,对於家庭和社区的和谐也是一促进因素。
  身为一名议员,面对的可能都是家庭琐事,没有足夠的责任心和爱心,是不能将工作做得深入而优秀的。在清河邨,几乎没有人不认识蓝伟良先生,因服务而结缘,很多人都成为了他的朋友。“朋友”二字,也是他最大的收穫。
  聚焦年轻人教育,服务之路任重道远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各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香港並发表了多场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相信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後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一定能夠再谱新篇章,香港一定能夠再创新辉煌!
  回归20年,在蓝伟良先生看来,各方面,特别是经济上取得的成绩不可否认,但在年轻人教育方面还不容乐观。一直以来,他就十分关注年轻人的问题,因为年轻人承担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也是香港的未来栋樑。“近年来,49天的‘佔中’、旺角暴动等事件,虽然说是少数人所为,但足夠发人深省。如果这些负能量传播出去,将影响更多年轻人。”年轻人对国家缺乏了解,缺乏认同感,在他看来这不是小事,在年轻人的爱国意识培养方面,任重道远。
  随着新界东北发展计划、落马洲河套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发展计划推进,还有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即将开通,这些对於北区而言,都是利好的发展讯息。俗话说,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蓝伟良先生亦希望北区在社区建设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他认为,在一系列发展计划下,北区将在十年後逐渐迎来黄金发展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下个十年,北区能培养多一些爱国爱港的年轻人,怀有祖国复兴‘中国梦’的年轻人。年轻人是希望,如果我们的青年正能量不夠,谁来挑起香港的未来大樑!”激昂的言语透露的是一份浓浓爱国深情。
  蓝伟良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区人,他出生於古洞村,年轻时为了生活和理想,离开古洞村,到北区以外的地方谋生。後来,受族兄之邀,回来並加入社区服务的行列,担任古洞村村务委员会总务一职,一直到2006年。
  由於家庭环境,蓝伟良先生很早就独立了,十多岁就开始学做生意,後来一路打拼,历经了许多风雨。最终在保险行业闯出了一番天地。通过不懈努力,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业绩突出。2007年,他荣获公司“专业关怀大使”。至今,他也成立了自己的团隊。
  “对我而言,多赚一点、少賺一点都是过生活,我对金钱的渴求不大。”因而在事业正盛之时,他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社会服务之中。上午处理保险公司工作,下午和晚上在区议会处理事务,这就是他的日常。“要是我哪天超过八点还不起来,或者十点半之前回到家,太太都会怀疑‘你今天是不是生病了’。”他笑着分享说,早出晚归,已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做议员工作十年,与北区清河社区同成长,十分满足。”蓝伟良先生如是说。下个十年,再下个十年,相信只要人们需要他,他依然“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他文献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聞发佈会,宣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並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是继先前在国际上率先
期刊
哈佛优质教育行为科学研究团队专家简介林文傑教授,生於潮阳长於香港。二十二岁便获得数学学士,理论物理硕士及医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继而深造於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师从两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二十四岁任教哈佛,後又应邀担任德州医学中心眼科教授及生活科技研究中心院长。一九八二年与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Project Orbis)创办人佩顿教授首次赴中国交流。一九八五年成立德州第一间生物科技公司,並於一九八八年在
期刊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大会8日在柬埔寨暹粒市闭幕並通过《暹粒宣言》。  宣言说,在本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大会上,各国代表围绕“加强民心相通,维护和平合作”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丰硕成果。各方愿以2018年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夥伴关係1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将人文交流合作打造为中国—东盟关係的第三大支柱,为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东盟国家处於
期刊
8月9日报道美媒称,美国钢铁企业再次繁荣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於中国,而不是特朗普总统。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7日报道称,钢材价格在飙升,据steelbenchmark公司的统计,美国的钢铁价格达到了三年内最高点。中国是推动“钢铁之夏”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终於控制了部分钢铁产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升级基础设施时也急需钢铁。中国钢铁供应的减少和需求的上升,已使钢铁和其他金属价格在全球范围内上涨
期刊
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隆重举行。  这是一段荣耀的历史。1947年,在解放战爭的隆隆炮火声中,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开启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聲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大会,带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情
期刊
是血浓於水的一脈相承  陈志光先生一家三代承传爱国爱港之志  父亲乃为工会之资深成员  投身工会工作20多年,乐此不疲  女儿当选区议员,扎根社区服务  他说,多年的默默耕耘  只为了:多做贡献,为香港,为国家  “未来,要不断强大我们的爱国爱港力量”  2017年7月1日,进入了香港回归第20个年头,一系列庆祝活动,洋溢着香港市民普天同庆的喜悦心情。作为香港海关人员总会会长的陈志光先生,自是喜在
期刊
坚定自己的创业梦  勤学善思、认识市场  他在积累中等待  在等待中寻找机会  当机会来临  他果断决定、大胆创业  淡看创业浮沉路  勇抓时势搏发展  回望三十载创业路  他说,机会是留给有準备的人的  勤思敏学砌基石  “努力肯幹,理解市场,並切实去做。”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持续的积累是成功的基石,才能更易达成目标,这正是林颖翰博士人生的写照。  14
期刊
尽吾所学起沉疴  穷尽一生所学去帮助患者  徐思濠先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  不仅是医术,更有医德  他1994年入行,教学、看诊两不误  此外又著书说汤水、义务传经验  传播中医知识,传承中医文化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  人们在生活中能想到中医,选择中医  与中医的不解之缘  自1994年入行,徐思濠先生现已在中医行业服务25年了。他与中医有着解不开的缘分,与其说是他选择了中医,不如说是中医选择了他。
期刊
在国人的印象中,南有黄飞鸿,北有霍元甲  霍公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誉满武林  其“以武保国强种”的尚武精神,世代传颂  他是霍公弟子叶雨亭在南方的入室弟子  得恩师亲炙,习得北少林迷踪派武学精髓  他武术造诣高深,为侠好义,崇尚武德  秉承“以武会友、四海一家、不收分文”之宗旨  潛心教学,弘扬武学,将迷踪派发扬光大  武术表演庆回归,为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添彩  2017年,因香港回归祖国2
期刊
就像张国荣的歌中唱的:“人生是美梦与热望”  作为一名80後新港人,她以梦为马  不懈追求着更卓越的人生价值  小我、大成、忘我,这般一步步走来  她堪称保险业名副其实的业界楷模  多年来,始终怀揣着对保险业最为热忱的赤诚初心  以企业家的视角、广阔的运营思维、  独到的行业眼光打造团队  仅仅五年便在港打造出一支近300人  高文凭、高质素的精英团队——“CHAMP ACE”  带领着一批又一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