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植物补充“营养”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指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使用化学、物理方法制成的肥料。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动物粪肥等改善土壤,让庄稼长得更好,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揭示这一秘密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他的研究为人造化肥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803年,李比希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一个药师家庭。此时的欧洲,化学刚从古老的炼金术中脱离,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被大家认可。但是,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所以治病药物的研究和配置仍然依赖药剂师。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比希爱上了化学。他取得博士学位后,在一所大学执教,投身化学事业。当时,由于自然灾害,德国的农业受到重创。李比希决心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于是,他开始探究土壤肥力及其物质构成。他从人们使用粪肥的行为中敏锐地察觉到:也许粪便中含有某种能让土壤肥沃的成分,能否将其提取出来,直接施入土壤呢?
  经过大量实验,李比希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等元素,如果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营养元素,就必须额外施肥。1840年,他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整理成图书《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提出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认为“只有矿物质才是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有机质只有当其分解释放矿物质时才对植物有营养作用”。
  李比希还认为,农作物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此必须施加肥料把养分“还给”土壤,不然土壤便会逐渐贫瘠。他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腐殖质”和“生活力”学说,引发了一场农业理论革命。
  紧接着,李比希投入到研制化肥的工作中,他把自己研制的钾肥施入试验田,效果十分顯著,之后,他申请了钾肥的专利。
  作为第一个提出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的科学家,李比希被誉为“农业化学之父”。
其他文献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采集储存技术,将收集的能量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保护大气环境意义重大。  太阳能热储存技术是太阳能热应用的关键。根据物理热学原理,热储存技术主要有显热、潜热储存技术两类。显热储存技术因储能密度低、储热装置体积大,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潜热储存技术利用材料状态变化过程中大量吸热储存能量,储能密度大,优点明显,目前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常规单一成分的潜热储能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及其同事合作研发了一种可植入式发电机,它能从心脏搏动中收集能量,為商用起搏器供能。   这个能量收集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耐久性,另配有一个电源管理单元和一个起搏器。研究团队在猪体内证实,该可植入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心脏起搏,还能纠正窦性心律不齐(一种心脏节律不规则),防止病情恶化——如窦性停搏和心室颤动,从而避免可能导致的死亡。
在隧道里行车,看清前方的汽车和行人至关重要。有颜色的光比白色的光所照出的影子更清楚,所以,隧道里选用有颜色的光很必要。  另外,在有雾或烟霭时,波长较长的光照得更远。各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顺序从短到长排列依次为:紫、蓝、 黄、橙、红。  从这个排列顺序可以清楚地发现,黄色和橙色比紫色和蓝色更适合在隧道里使用。
开展创新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深化与提升。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融入创新教育,使之达到与学科教育的和谐统一?这是学校和社会甚为关注的问题。  研究和实践表明,将学科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结合,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力,是实现学科教育与创新教育珠联璧合的基本途径。  一、学科与学科能力  所谓学科,一方面指一定科学领域的总称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指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科教育是学校设置学科
舞台有大有小,而我喜欢小舞台,虽然小,但是精致,又不失高雅;虽然小,但是观众密集,掌声大;虽然小,却勇气足,信心多。  小舞台是专门给那些有才华、有内涵的人准备的,比如我(此处省略1000字)。  我站上的第一个小舞台是和机器人一起共舞的。一次,深圳市搭搭乐乐机器人冠军俱乐部的FTC队伍(FIRST Tech Challenge机器人科技挑战赛是由美国FIRST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针对14岁至18岁
俗话说“寒从脚起”,如果足部保暖不当,轻则引起不适,重则被冻伤。目前市场上的保暖设备因发热量小、持续时间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我想设计一种既能让足部保暖,又具有计步功能、储存电能的鞋子。  一、设计原理  带计步功能的自发热鞋由发电储能单元、发热装置、计步装置、信号处理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组成,如图1。  发电储能单元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电并存储至蓄电池中,蓄电池再向发热装置和计步装置供电。计步装
创造能力是当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之一,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多种创造能力培养活动,使他们成长为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各类人才,这是摆在科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做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活动方案的设计工作,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首要环节。  一、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活动方案  组织开展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活动,事先都要有计划、有安排。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活动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教育
一、传统榔头存在的问题  1.目前虽有气动钉枪用于专业木工行业,但家庭和工矿企业对单件的木器修补或制作还需手用榔头。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使用铁榔头砸铁钉并非易事,往往会把铁钉砸弯。  2.传统使用铁榔头的方式是,一只手把持铁钉,另一只手砸榔头,使用长度为20mm以下的铁钉时容易砸到手,在墙上砸钢钉时尤其困难。  3.平时使用铁榔头时还得随身携带一个铁钉罐,不方便拿取细小的铁钉,尤其是人在高处时。 
科學家研究出一种可以从体热中获取电力的非插入型可穿戴设备,该设备的底座无毒且无过敏物质,由普通的旧棉织物制成。在这种棉织物腕带上有一种特殊涂层,可收集体温“发电”。理论上,面料的一端接触人的皮肤,另一端暴露于空气中,两端之间温差越大则电压输出越大,而且人的汗水可提高导电性。  该技术适合作为电池的稳定涓流充电器,而电池反过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
大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大蒜鳞茎、蒜苗也是餐桌上的常客,然而,蒜瓣是什么?蒜苗是如何长出来的?大蒜是如何繁殖的?蒜苗被刈割后也能像韭菜一样再生长吗?  带着这些疑问,2020年9月起,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探究。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蒜瓣是植物的茎而不是种子。认识常见蔬菜被食用的是植物的哪种器官,辨认变态的根、茎。  2. 种植大蒜,了解大蒜的繁殖过程。理解什么是有性生殖,什么是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