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农村学校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一定的涉及,但在具体落实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或偏颇,以至于有效性不够明显,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
“大力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标中的一段描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教学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诞生了。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多种学习方式方法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些年中,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让人感到十分忧虑。究其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考试内容以书本知识记忆接受为主,考试的方式以书面笔答为主,一张试卷“盖棺定论”,以至于上级怎么考,教师怎样教;二是评价体系建立的困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重能力培养、个性体验,学习时空开放,重方法性知识掌握,更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很难进行操作性评价,因此广大教师自然不愿意做“看不见成绩”的事情;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其内涵不够理解,将之视为传统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授课为主的知识性活动只作为语文课的补充。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其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与同行商榷。
一、突出书本重围,融入生活社会
学校教育以记忆为主,以书本为全部学习内容,不仅限制了生活经验的丰富,而且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为此,学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加强学生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的联系。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将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与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有机地融为一体,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认真体验生活,获取切身的感受。
这里有一个必需关注的问题,即许多学校领导与教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走出校门搞社会实践,担心安全问题,对此热情不高。倘若为了安全就把孩子“圈养”在校园,与世隔绝,明天不是有更大的危险吗?同时,综合性实践未必是学校集体组织走出校门,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课堂,平时、星期天、节假日随时都是课堂,父母、同伴、亲友都是教师,日常生活当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无时不在。
二、授学生以渔,得方法成长
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只是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活动,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语文新课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目标非常具体,如第四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是这样规定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协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集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以上四个方面的描述都是关于方法性知识的。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从报刊、书籍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从调查、访问中获取信息。同时要把获取的这些信息进行书面或口头简洁、条理清晰的发表,并进行客观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
认真审视当下的语文教材,我们很容易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涉及许多学科,如文学、天文学、地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平时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获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对提高阅读、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在教学方式上,倾听、谈话、阅读、写作的能力是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内容,语言能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在各种类型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训练,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在扬长的基础上注意补短,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之上统整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整体协调发展,如擅长讲的学生要促进他写,喜欢看书的要促进他说……这些能力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学生在阅读、写作等课堂上自主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构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教学
综观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其一是由于对综合性学习缺乏理性认识,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层面上,因此导致实践的表层化,仅把它作为繁重的阅读、写作教学的调节和补充,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其二是在学校的终结性评价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直接的检验,这是评价的一个盲区。要认真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认真引领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纳入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应该从计划制订、活动开展、目标实现、思考总结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行有效的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克服长期以分数定高低的格局。当然,学校还要在引导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力推进。通过开展各类竞赛,如某一项专题研究交流、某一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一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一展风采,以此考察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情况,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外推走向内需。
参考文献:
[1]杨淑珍.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多重角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2]陆庆媛.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2007(11)
[3]余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
[4]代光永.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9)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
“大力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标中的一段描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教学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诞生了。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多种学习方式方法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些年中,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让人感到十分忧虑。究其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考试内容以书本知识记忆接受为主,考试的方式以书面笔答为主,一张试卷“盖棺定论”,以至于上级怎么考,教师怎样教;二是评价体系建立的困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重能力培养、个性体验,学习时空开放,重方法性知识掌握,更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很难进行操作性评价,因此广大教师自然不愿意做“看不见成绩”的事情;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其内涵不够理解,将之视为传统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授课为主的知识性活动只作为语文课的补充。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其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与同行商榷。
一、突出书本重围,融入生活社会
学校教育以记忆为主,以书本为全部学习内容,不仅限制了生活经验的丰富,而且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为此,学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加强学生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的联系。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将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与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有机地融为一体,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认真体验生活,获取切身的感受。
这里有一个必需关注的问题,即许多学校领导与教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走出校门搞社会实践,担心安全问题,对此热情不高。倘若为了安全就把孩子“圈养”在校园,与世隔绝,明天不是有更大的危险吗?同时,综合性实践未必是学校集体组织走出校门,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课堂,平时、星期天、节假日随时都是课堂,父母、同伴、亲友都是教师,日常生活当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无时不在。
二、授学生以渔,得方法成长
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只是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活动,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语文新课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目标非常具体,如第四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是这样规定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协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集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以上四个方面的描述都是关于方法性知识的。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从报刊、书籍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从调查、访问中获取信息。同时要把获取的这些信息进行书面或口头简洁、条理清晰的发表,并进行客观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
认真审视当下的语文教材,我们很容易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涉及许多学科,如文学、天文学、地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平时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获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对提高阅读、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在教学方式上,倾听、谈话、阅读、写作的能力是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内容,语言能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在各种类型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训练,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在扬长的基础上注意补短,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之上统整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整体协调发展,如擅长讲的学生要促进他写,喜欢看书的要促进他说……这些能力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学生在阅读、写作等课堂上自主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构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教学
综观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其一是由于对综合性学习缺乏理性认识,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层面上,因此导致实践的表层化,仅把它作为繁重的阅读、写作教学的调节和补充,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其二是在学校的终结性评价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直接的检验,这是评价的一个盲区。要认真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认真引领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纳入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应该从计划制订、活动开展、目标实现、思考总结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行有效的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克服长期以分数定高低的格局。当然,学校还要在引导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力推进。通过开展各类竞赛,如某一项专题研究交流、某一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一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一展风采,以此考察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情况,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外推走向内需。
参考文献:
[1]杨淑珍.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多重角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2]陆庆媛.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2007(11)
[3]余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
[4]代光永.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