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人物形象塑造及意义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表达思想,来描绘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主要分析的是《白鹿原》中的白嘉轩、黑娃,田小娥的形象并探析人物的意义。
  关键词:白嘉轩;朱先生;黑娃;田小娥
  作者简介:曹会琼(1988-),女,汉族,四川资阳人,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3
  《白鹿原》描绘了渭河平原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描绘了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拼杀搏斗。“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陈忠实白鹿原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这幅长幅画卷中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让我们感受了渭河平原的风土人情。
  1、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探析
  1.1白嘉轩对女人的态度
  小说的开头写到“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小说以这样的形式开头来定位白嘉轩这一人物,让读者深刻的体会了女人在白嘉轩的心里是没有地位的。这也深刻的体现出了白嘉轩对女人的冷漠。当每房女人死后白嘉轩都不怎么伤心,他想的是还没有人传宗接代。埋葬了女人又紧锣密鼓的娶下一人传宗接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权社会时期女人在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一切都是以男人为主。女人的作用仅仅只是生孩子而已。也以想象假如女人没有生孩子的作用,在那样的社会中女人是会被淘汰的。白嘉轩对女人的态度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男人对女人的态度。
  1.2白嘉轩对政治的远离
  白嘉轩对政治有种天然的疏远。当国民党政府的“总乡约”田福贤请他出任议员时,他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中,他淡泊自守,只想依照一种既定的明确的必然的方式来踏踏实实地生活、真真切切地“做人”。他恪守“耕读传家”的祖训,自耕自读自种自食,不愿也不去做官。一生从未放弃劳动,用朴实的劳作融入生活,创造生活。正是这种自耕自读的隐士心态,使他在乱世的人心躁动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使他自始至终都能坚守精神的内核,在大时代的洪流中,他虽无力把握什么,但却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因此,白嘉轩是一个完全主宰自己,拥有自己的人,是一个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人。他沉着、内敛、坚强、豪狠,不失为大丈夫、男子汉。
  《白鹿原》第十三章有如下情节:当时的形势是全省正在掀起乡村革命的高潮,党的组织工作重点要从城市知识层转向乡村农民,在农村动摇摧毁封建统治的根基。而白嘉轩却从城里买回一架轧花机,踩踏着沉重的机器。这当儿,他的儿子“孝文走进轧花房,神色慌乱地说:‘校长领着先生学生满街上刷写大字,满墙上都是’一切权力归农协 农协是弄啥哩?囟嘉轩继续往机口里扔着棉花团儿,头也不转地说:‘这跟咱屁不相干嘛!你该操心自己要办的事。’白嘉轩丝毫也不怀疑孝文惊慌失措从外边传到轧花机房里来的消息的真实性。每天从川原上下背着棉花包前来轧花的人,也带来了四面八方各个村庄的动静,白嘉轩充分预感到了愈逼愈近的混乱,同时也愈来愈坚定地做好了应对的策略:处乱不乱。他不抢不偷,不嫖不赌,是个实实在在的庄稼人,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田福贤也好,鹿兆鹏和鹿黑娃也好,难道连他这样正经庄稼人的命也要革吗?他踩踏着轧花机,汗水淋漓。热气蒸腾,愈加自信,愈加心底踏实。”
  “当新年祥和的微曦照出屋脊轮廓的时候,一家人围在大方桌前吃饺子,有一位族人惊慌失措跑来。向他报告了黑娃在祠堂乱砸乱挖的消息。白嘉轩仍然不慌不忙地吃饺子,他今天反倒吃得特别多。与一般人相反,每当遇事他不仅不减饭量反而食欲大振。吃饱了再说!哪怕死了也不当饿死鬼。他放下筷子就在餐桌上宣布:‘孝文,你把该当办的事虑一遍,别把哪个事忘了。孝武,你晌午就去请执事。孝义,你先去给你三伯拜年。’吩咐完毕以后,白嘉轩就走进了马号。……现在,他喂过牲畜丢下搅草棍子又走进轧花机房,踩得轧花机又哳哳哳哳欢唱起来。”
  “正月初三准备给孝武完婚,亲朋族人都劝他缓一缓,缓过了眼下的乱世再办,甚至亲家冷先生也趋同这种意向,但他却一口咬定不改初衷:‘他闹他的革命,咱办咱的婚事,两不相干喀!农协没说不准男人娶媳妇吧?’”这就是白嘉轩在那个历史时期他所遵循的时代信条让他做出的坚持。白嘉轩也许不知道他所坚持的信条正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正是大多数麻木的国人选择了这条路才使我们的国家在那个时代陷入了民族危机。
  作者在塑造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中只有像白嘉轩这样的朴实农民才能少受历史混乱的迫害,但也正是白嘉轩这样的愚昧没有进取心的农民才使我们的祖国陷入了民族危机。所以作者在塑造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的矛盾性。作者想塑造白嘉轩成为一个好人但却又赋予了白嘉轩被批判的一面。但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向我们深刻的揭示那个时代人物的历史矛盾性。白嘉轩越来越找不到越自己的位置和空间,越来越陷入无所为的尴尬境界中。他所坚持的在这个新的时代中越来越被证明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时代中白嘉轩不知该何去何从。白嘉轩虽然集矛盾为一体但作者对于白嘉轩总体来说还是认可的。
  2、黑娃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探析
  2.1黑娃的叛逆性格
  黑娃的叛逆性格仿佛是天生的。他是长工鹿三的儿子,白嘉轩对鹿三可谓有仁有义,但长工毕竟是长工,那种土地私有制下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可改变,家庭的贫困与出身的卑微在黑娃的潜意识中投下了自卑的阴影,并逐渐形成了朦胧的阶级意识。黑娃似乎意识到自己要比别人低微些。当白嘉轩安排黑娃去念书时他没有自己专属的桌子,只有和白孝文、白孝武拼桌子。他连自己的笔墨都是白嘉轩帮他买的。黑娃心里似乎浅显的明白正是这教授儒家文化使他比别人更没地位。所以他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便是不爱学习。黑娃他宁愿做砍柴这样的粗活也不愿去上学,这就是他在年少时对礼教文化表现出来的反抗。当黑娃年长了些时他的反抗精神也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当父亲安排他去白嘉轩家熬活时他选着了拒绝。他宁愿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也不愿意再像父亲一样给白家熬活。好强自尊的他想改变自己被人轻视的地位,过上富裕、被人尊重的生活。黑娃远走他乡但却还是走上了给地主熬活的路。在他走上这样一条路时他同样没有选着老老实实地给人熬活。东家器重他待他很好,但是黑娃却睡了东家的小妾田小娥。黑娃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他被辞退了。黑娃这样离经叛道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做是他对于自己人生的不满,同样也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黑娃后来把田小娥带回家更加表现出他对当时的礼教束缚的反抗。在后来黑娃经历了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活动,他闹农协、砸神像、毁乡约、斗恶绅,在白鹿原上刮起了一场“搅风雪”;他占山为王、砸祠堂、打断白嘉轩的腰骨……他对白鹿原原有的生活和文化秩序进行了坚决的叛逆和反抗。   2.2黑娃反叛的原因
  黑娃的反叛是有深层的原因的,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在物质生活上他极度贫困,在精神生活上又处于极度自卑的情结中。他出于本能地想要改变现状、追求理想生活。当他追求的理想受到现实的阻碍时,矛盾便产生了。他不顾一切地与现实进行抗争,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的方式。由于黑娃这种单纯的思想中缺乏一种指引,所以,一旦找到了一个是非的准则,他便可以迅速地完成对理想道德的回归。当匪首“大拇指”死后,黑娃看清楚自己的前途,接受了白孝文的招安,主动融入主流社会;在第二次婚姻中,黑娃选择了老秀才知书达理的女儿,后来他又投到朱先生的门下,虔诚地拜师念书,他这样向朱先生表明心迹:“兆谦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在时机成熟后,他又回乡祭祖,他见到白嘉轩时的第一句话便说“黑娃知罪了”,在看到被自己“搅风雪”时砸碎而后被粘上的石刻乡约时后悔不已;更为重要的是黑娃最后也没去田小娥那顶破窑洞看一下,这不仅表明了黑娃忏悔的真诚也显示出他与以前彻底决裂的决心。最终黑娃为族人所接纳,重新回到了白鹿原的主流社会,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皈依。从黑娃的叛逆至回归,我们可清楚地感觉到作者对传统文化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在描写黑娃这一角色时是很具有矛盾的一面。小说一方面塑造了年轻时的黑娃的叛逆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不认可态度。小说另一方面又塑造了后期时的黑娃对礼教的回归,这是一种对礼教的认可态度。因此小说中表现的黑娃这一人物形象向我们揭示出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心里——人们不认可落后的封建礼教想要反抗,但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完全推翻它。这就是小说中的黑娃在前后两个时期的行为完全不同的原因。
  3、田小娥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探析
  3.1被压迫的田小娥
  田小娥一个被封建礼教伤害的无辜人。田小娥一出现就是以郭举人的小妾的身份出现的。这便是她的不幸的开始。她的生活方式不是当时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田小娥以小妾的身份出现就注定了她被压迫的命运。田小娥她在郭举人家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描述就是过的猪狗不如的生活。她每天都要伺候郭举人一家。早上倒尿盆、晚上提尿盆、还要伺候一家人的吃饭。田小娥在郭举人家里是没有地位的,她只是郭举人高价买来的伺候他的工具。每逢一、十一、二十一的时候郭举人便会到田小娥的房里去放松性欲,但这个时候大夫人还会守在门外监视。这样的事让田小娥的内心扭曲,她很压抑得不到释放。于是田小娥她选着了无声的反抗,她把泡枣扔进尿盆里来报复郭举人。这样的反抗是无声的寂静的。田小娥在性受到压抑时同样也选着了反抗但这次并不是无声的反抗,她这次做出了违背礼教的事——勾引黑娃。勾引黑娃这件事可以看做是田小娥对郭举人家压抑的报复,也可以看做是对吃人的礼教的反抗。田小娥是一个正常的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她追求自由的心也没有死去。相反当她遇见年富力壮的黑娃时她追求自由的心爆发了。田小娥和黑娃偷偷摸摸的好上了。在被郭举人发现事情的真相后,郭举人辞退了黑娃并休了田小娥。郭举人在辞退黑娃时说不是黑娃的错,是田小娥的犯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中女人是如此的沒有地位。父权的压迫下女人是没有权利选着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女人只有被动地接受父权。接受来自父权的一切压迫与残害。
  3.2田小娥的抗争
  在黑娃去田家村找小娥时,小娥随他而走后开始了她自由的追求人生的路程。他们欢快地回到白鹿原上但是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以为自己得到了幸福却不知走入了另一场人生悲剧。他们回到了白鹿原上但是却得不到白鹿原上人们的认可。父亲鹿三不让黑娃和田小娥进家门而族长白嘉轩也不让他们进宗庙,认为这会污了祖先。白鹿原上的人们都认为这个小家碧玉是个烂货。在白鹿原封建礼教的压迫下黑娃与田小娥只好住进了村外的一孑破塌的窑洞。可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儿,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为此他们激动了好一阵子,甚至激动得哭了。小娥想与黑娃一起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小娥呜咽着说:“我不嫌瞎,也不嫌烂.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愿”白天.黑娃外出打工挣钱,小娥在家养鸡喂猪。夜晚,两人甜蜜地厮守着,两人的确享受了一段幸福的人生在村外寒窑里小蛾和黑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了短暂的幸福和欢愉、这也许是田小娥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生活了,有了疼爱自己的丈夫,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黑娃参加了农运会并当上了农运协会的主任,小蛾也成了妇女会的主任,跟着黑娃闹革命.提倡女人剪头发、放大脚、禁娴、砸烟枪,刀砍奸淫佃户妻女的三官庙老和尚,砸死在南原一带以糟蹋妇女著称的恶霸庞克恭……他们办农协、分田地、斗豪绅,以革命者的身份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理想这个尽最大的努力奋争的女子,似乎得到了上苍的垂青,给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她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顾他人的白眼和嘲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此刻她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以至于连冷先生的大女儿看见她心里也有点嫉。这时候的田小娥是生活在自己自由选着下的生活。她反抗了父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3.3田小娥的悲惨结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最后死在了敬爱的公公手中。并且被修一白塔镇压永世不得超生。在小说中她得到的结局却是一句“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死了。”从田小娥的结局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于田小娥的定位——最淫荡的女人。田小娥不过是封建礼教被迫害的无辜人而已。田小娥她哪里有什么大错,她只是没有遵守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只是努力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而已。错那也是传统的封建礼教错了而不是这样一个弱女子。这个弱女子在生前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封建礼教失败了,她在死后同样用自己的灵魂来反抗封建礼教。她掀起了一场瘟疫来破坏一直压迫她的封建礼教。她杀死了维护封建礼教的人但最后还是没有抗争胜利。田小娥她以自己弱女子的身份给了封建礼教一次沉重的打击。这同样说明了封建礼教的强大,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推翻它。田小娥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向我们揭示了父权社会下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女子在父权社会下毫无权利的地位。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同样也向我们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以及女子的无辜被害。让我们深思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之深。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白鹿原》中白嘉轩、朱先生、黑娃及田小娥的人物形象及意义。关于《白鹿原》人物形象的探析还有很大的空间,主要是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海燕.论《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8-11.
  [2]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张建宏.白嘉轩:“中庸和平”的实践者[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40-42.
  [4]林燕卿.论朱先生的道家思想[J].群文天地,2009,(2):82-83.
  [5]尹季.《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J].船山学刊,2004,(3):125-127.
  [6]赵若昕.从《白鹿原》典型人物看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复杂态度[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12-15.
  [7]徐其超.批评歧见与文本矛盾--《白鹿原》文化研究论衡[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30-41.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邢隽雨(2001.4-),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新枫杨外国语学校高三(29)班在读。  很多现代人,都有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即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还有,就是到世界看看。就如高晓松所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想要到世界去,包括我的身体,我的心灵,我的思想。  两年前,我对“到世界去”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和想法,直至顾少强留下一封震撼
期刊
我在重陽节这一天早上来到峨眉山。  坐大巴車進山己经是九点多了,太陽还是不肯露脸。隔着車窗玻璃看出去,满山潮湿雾浓,濛烟弥漫,根本见不到被秋陽照耀的山林景色。  大巴車停在山腰间的雷洞坪。接待处门外的营业铺里堆满风雪衣,标明出租价钱。我认为现在温度18度,根本不需要。服务员走过来介绍得很诚恳:“峨眉山常年漂雨濛雾,秋天开始降温,冬季积雪。金顶上海拔3000多米,一般温差10度。今天有雨,可能温度更
期刊
用网袋栽培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麦不同分率成穗类型品种群体根系活性与成穗数的关系及不同类型品种干物质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尽管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尿道双极等
指动石,一指顶动百吨重巨石,我一试成功,似玄妙,若神奇,大自然的巧工,成就了千萬年后旅者的玩趣,尽管其原理再简单不过一一就是一杠杆原理。终究成了蒙山一景奇。也好,这也旁证了阿基米德的豪言(时人以为是牛皮话),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当你玩完指动石,你会马上佩服哲人的睿智与诚实。从此,你也应该相信,有时雷人的大话不一定是牛皮语;你也更应相信指动石“四两拨千斤”所蕴含的
期刊
作者简介:田佳音(2000-),女,汉族,辽宁省盖县人,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  紫竹轩的开业方式很独特,没有“噼啪”“噼啪”的鞭炮,没有震耳欲聋的现代音乐,只是女主人在二楼古色古香的露台上用竹笛吹一曲《太湖春》,曲终再把盖在招牌上的红绸子一挑开,就算开业。女主人浅紫色与白色相间的汉服令恰巧路过的竹筱阳眼前一亮,她努力地仰起头,倾过耳朵,只有一点“嘶嘶”的杂音,她从同学的口形看出今天紫竹轩
期刊
作者简介:胡兆东(1981.1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文学。  小明右手拿着一把略有锈迹的镰刀昂首迈出了家门。五月的早晨有点凉,大地、植物、池塘、沿途路过的树木、竹林都笼罩在浓雾中。浓雾和湿气沾满了小明的短发、乌龟壳汗衫和草绿色的双星牌运动鞋。偶尔,他能听到一两声公鸡的打鸣声,只是他不知道公鸡位于什么方位。他来到村里一户人家的后院,栀子花和月季花的浓香填满了他的鼻孔。穿过院子里的小
期刊
周末,漫步于秋日的山脚下,一簇簇摇曳的芦苇在路边池塘里寂寞开放,微风吹来,像踮起脚尖的芭蕾舞女轻歌曼舞,流淌着一股成熟的秋韵。洁白的芦花,如果配上黑色的花瓶,置于书房一角,该会激发写作的灵感吧,我想。想想而已,我向来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周围没有人,静得厉害,世界就剩下我自己了。温暖的阳光打在身上,把我的影子无限拉长。我感觉到孤单,捡起一块石子,抛向芦苇深处,希望弄出点动靜来,打破这秋的寂
期刊
“喂——爸,这两天放学我们班主任要给我集中辅导一下功课,会晚点回去。对,你放心吧。”成子笑了笑,满意地挂掉他的骗局,然后抬了下头,示意他们继续说……  小小的房间里,烟雾肆意地弥漫着,呛人亦又迷人。少年们在这里尽情地吮吸着他们渴望已久的快乐,挥斥着这份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成熟的叛逆。许久,成子抬手掐灭了手里的软云,邪魅地扬起了嘴角,“那就明天下午放学!”  “叮铃铃——”按捺已久的人潮自学校汹涌而出,
期刊
窗外的雨,一过正午,又赴约似的倾倒下来,远处的青山,濛濛烟雨中一样亘古不移,冷冷看尽这个老城中如逝如流的哀乐人间。  麻将馆的茶香氤氲里,是赵姨与张姨的打趣谈笑。邻桌的方叔呷了一口茶,得意地将牌一推——胡!余下三人摇头叹气:这老头儿今日手气倒好得很!老板娘笑着端茶送水,不时关切着:“哟,这牌好!”“赵姨,今天不赢够不准走!”欢声笑语,川味交谈间,川蜀之地的安逸悠然之态尽现。  赵姨是去年从城里搬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