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肿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的精准医学临床实践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肝胆肿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应用靶向与免疫联合精准治疗的初步临床效果,探讨精准医学时代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肝胆肿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52例肝胆肿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56.2±8.5)岁。基于二代基因测序和其他组学包括蛋白组学的结果,为患者制定最适的治疗方案。随访并使用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

结果

52例患者随访3~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4例,疾病进展(PD)16例(其中死亡4例),总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2.3%(22/52),疾病控制率(DCR)为69.2%(36/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个月。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48/48)和87.5%(21/24)。

结论

精准医学理念在肝胆肿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治疗中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合并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联合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高压电场作用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生长、凋亡以及细胞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ANC-1细胞,将实验分为5个组进行研究:对照组细胞未施加电场处理,高压电处理组细胞分别施加250、500、750、1 000 V/cm场强的高压电场。通过细胞活率测定、细胞染色、Annexin V-PI凋亡检测、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来研究不同强度高压电场对PANC-1细胞生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柱状球囊扩张取石(EPBD)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4例,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小切开+柱状球囊扩张治疗组(sEST+EPBD组,n=60)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单纯柱状球囊扩张治疗组(EPBD组,n=64),比较两组之间的一次性取石
目的探讨MDCT三维(3D)融合图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MDCT影像资料,共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DCT双期增强扫描。将患者CT检查容积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后,分别作肿瘤、胰腺、门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及胰胆管3D重建,最后行图像融合处理。2位阅片者通过对3D融合图像进行
目的探索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手术标本30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G-VEGF和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MTT方法
供体短缺是肝移植最大的障碍。2001年有学者创新性地在活体肝移植中,从两个供体获得移植物进行双供体移植后,世界各地也相继尝试。目前临床活体肝移植主要以单供体肝移植为主,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如单供体肝移植不能完成,双供体肝移植可以完成治疗。虽然双供体肝移植由于术式复杂的限制,只能在少数区域开展,但丰富了肝移植的治疗方式,促进了肝移植的发展。
目的评估淋巴结阳性比率(LNR)在判断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SEER数据库提取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危险模型探讨LNR在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7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99例。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没有转移的患者[(41.6±1.8比(23.2±2
目的分析联合同期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和门静脉栓塞的二步肝切除术(ASAPS)治疗合并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8例原发性肝癌行ASAPS患者资料,患者均剩余肝体积(FLR)不足且合并肝硬化,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4.3±9.2)岁。行荷瘤侧肝叶的门静脉栓塞术(PVE),同时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SHAE)将供应肿瘤的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体外肝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治疗4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肝期190~250 min,体外病灶切除及自体门静脉重建肝静脉流出道耗时120~150 min。其中1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第4天死亡,其余3例随访情况良好。
期刊
目的采用常规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建立术前无创诊断肝硬化模型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行肝切除术的1 044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按3∶1随机分为建模组(783例)和验证组(2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组中与肝硬化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建立PPH评分。通过测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拟合优度,分别在建模
随着精细解剖工作的开展,胰腺系膜的概念被提出。目前,胰腺全系膜切除术已成为胰头癌的最佳手术方式。但因胰腺器官和系膜位置深,周围毗邻器官多和结构复杂等因素,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对胰腺系膜的存在与否各执一词,临床手术切除范围和结构保留等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胰腺系膜的胚胎发育以及其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并结合腔隙解剖学的理念进行分析,以期为日后胰腺系膜更精细的解剖学结构的研究和胰腺疾病的精准手术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