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化疗在复发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介入化疗与栓塞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2000~2004年22例宫颈癌患者行介入化疗1~3次。结果:髂内动脉化疗或子宫动脉栓塞作为宫颈癌的辅助治疗行之有效,能缩小原发病灶,尽快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结论:介入化疗为复发型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复发宫颈癌 化疗 栓塞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复发宫颈癌患者22例,1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余7例盆腔复发而阴道、宫颈无病灶经超声影像学和体检证实。放疗后复发13例,手术加放疗后复发9例。复发时间:1年内复发8例,2年内复发14例。年龄28~72岁,平均50岁。
  治疗方法:常规采用selding技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髂总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所见确定肿瘤的范围,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PDD 100~200mg,5-FU 1.0~1.5g,MMC 10~14mg,然后加超液化碘油5ml混合栓塞,术后拔除导管,压迫止血5分钟,局部加压包扎24小时,常规水化3天。1次灌注18例,2次灌注4例,3次灌注4例。
  疗效评估标准:每周均作妇科检查及血常规检查,观察疗效及反应。按WHO统一制定的标准评定:客观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主观疗效:盆腔疾病情况,阴道分泌物减少,下肢水肿及全身情况。不良反应分为0~Ⅳ级。
  
  结 果
  
  近期疗效:全组22例患者均可评价。主观有效者18例,达81.8%(18/22)。客观疗效:22例患者中CR2例,PR7例,SD9例,PD4例,CR+PR占40.9%(9/22)。
  不良反應:全部病例介入化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对症处理2~7天均能恢复;90%的病例介入化疗后白细胞总数一过性下降,行栓塞治疗的患者中部分有盆腔或臀部疼痛,一周左右自行缓解。
  
  讨 论
  
  宫颈癌复发大多发生于晚期宫颈癌治疗后。文献报道:约35%患者复发,且其中75%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1]。在放疗后复发病例中,约70%患者复发部位在原放疗区域,再次放疗效果差,且并发症多,手术治疗只适合于放疗后中心性复发的患者,但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及给药途径和方法的改进,以盆腔动脉插管化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报道不断增多。宫颈癌放疗后复发大多数发生于2年以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统计2年内复发占84%,但治疗后5~10年仍有4%复发。上海市1417例手术治疗统计,因宫颈癌复发死亡61例,其中45例在5年内死亡。国外报道宫颈癌5年后晚期复发率为7.8%~11.1%。宫颈癌复发后,如未能得到治疗,多于0.5~1年死亡,仅少数可存活2年以上。根据文献统计,宫颈癌复发以盆壁、宫旁和宫颈局部复发为最常见。有人统计放疗后复发部位,盆壁占15.4%,其次为原发灶局部占8.2%,阴道下段占因癌肿复发部位不同而异。
  宫颈局部或阴道复发,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臭白带;盆壁或宫旁复发,可出现患侧下肢疼痛、浮肿,腰骶部或下腹部疼痛,盆腔检查可触及宫旁肿块或骶窝部固定包块;直肠或膀胱转移者,常有便血或血尿;骨转移常出现局部疼痛;肺转移。宫颈癌治疗后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时,应考虑复发的可能。
  宫颈、阴道的局部复发,作阴道涂片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不难确诊。但宫旁和盆壁复发,主要靠临床症状和盆腔检查,确诊比较困难。复发癌发现已晚,患者恶病质、冰冻骨盆或有远处转移者,应对症处理,减轻痛苦。如病人情况允许,对骨转移可采用姑息性放疗。2周以上时间内给予2000~3000rad,可使骨疼痛减轻。对复发癌所致输尿管阻塞或癌肿引起尿瘘,可酌情考虑皮肤输尿管造口,持续尿应注意盆腔肿块与根治术后淋巴囊肿、盆壁炎块以及放疗后宫旁结缔组织纤维化等鉴别。局部细针穿刺作细胞涂片及送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B型超声、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和CT盆腔检查等,对诊断复发癌有一定参考价值。
  复发癌的治疗相当困难,而且效果差。具体方法应根据复发部位、范围、初治时采用的措施以及患者全身状况。目前化疗已被证实对复发宫颈癌有一定的作用,但全身静脉化疗往往引起较多的全身不良反应,使病人体质减弱,痛苦增加,疗效降低,生活质量随之下降。近年来有学者将动脉灌注化疗技术与借助导管介入技术结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经股动脉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前干、子宫动脉,分别灌注肿瘤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混合栓塞进行化疗、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除具有微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外,与静脉给药相比,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高[2],而外周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从而使疗效提高,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与动脉化疗相比,介入化疗的优点在于:行动脉灌注化疗的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性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使癌细胞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抗癌药物更容易进入癌细胞内起杀伤作用,而同时含有铂类的药物能增加组织对放射的敏感性[3]。本组资料显示22例复发型患者经介入化疗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有效率达40.9%,较Morris等报道的以铂类为主的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复发型宫颈癌的总有效率28.6%要高,为复发型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萍.介入性化疗在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1):666.
  2 张晓春.子宫颈癌复发后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中国妇产科杂志,1995,3(10):611-613.
  3 张惜阳,主编.临床妇科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与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例晚期恶性肿瘤随机分为两组平消胶囊加化疗组(治疗组)7例于化疗前天予平消胶囊口服;化疗组(对照组)68例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WBC减少56.7%对照组79.%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5)。治疗组PS评分上升率7.8%高于对照组.5%(P6分预计生存期>个月其中食管癌6例胃癌68例大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与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
鲁政发[2020]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关键词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5例,年龄32~56岁,平均44岁;男9例,女6例。均因急性右上腹疼痛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莫非氏征阳性,右上腹部膨隆,有时可触及肿物,化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8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7例,均在超声检查当天或第2天手术。检查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使用GE400CL彩色超声诊断仪扫查,频率为35M
患儿,男,9岁,学生。咽痛反复发作,伴呼吸、吞咽困难2个月,曾在院外及我院门诊输先锋必、氧氟沙星等治疗后,上述症状时好时坏,门诊以右颌下间隙感染,肥大性扁体炎收住院。人院查:T36.8℃
资料与方法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四肢长管状骨慢性骨髓炎38例。陈旧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长期不愈合、窦道形成或骨折后骨不连内固定术失败并发骨髓炎
资料与方法2000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7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6例(9.4%);男32例,女14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46例颅脑损伤病人经头颅CT证实:脑挫裂伤16例(含颅内血肿).硬
临床应用    治疗消化性溃疡。用法:口服200mg/次,4次/日,6周为1个疗程。临床统计:用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140例,用药1周后,疼痛缓解率为93.77%,近期治愈率为92%,总有效率100%。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用法:口服400mg/次,3次/日,15日后改为200mg/次,3次/日,3天为1个疗程。据临床统计:用甲硝唑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治愈率为44.7%,总有效率为
目的:分析晕厥患者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晕厥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居首位占21.4%,其次为直立性、脑血管性、心源性、精神心理障碍性晕厥等。结论:血管迷
为解决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羸弱、体育锻炼意识滞后与体质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以处方教学理论为依据,探索高等医学院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处方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