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插上雏鹰的翅膀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生活世界整体性的体验和感悟。该课程理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结合找到了生长点。整合的有效实施,在提升少先队体验教育成效的同时,必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少先队体验教育 整合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又各具自身特色。如果将两者进行科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达到“双赢”。
  一、整合的意义
  1.转变教师观念。变“活动开展”为“主题探究”,变“学科教学”为“课程建设”,变“个体参与”为“协同指导”。
  2.做实少先队教育工作。通过课题开展实施少先队教育,使少先队阵地得到巩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活动途径得到保障。
  3.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集体观念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
  4.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辅导力量得到加强,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家校合力明显增强。
  二、怎样整合
  1.活动内容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少先队的体验教育也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教育内容。不难看出,两者的教育内容基本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除包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内容之外的“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纳入到课程管理范围内,协同实施。同时,在课时设置上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坚持全员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原则,班主任与少先队辅导员为该课程实施的主要实施者(含校外辅导员)。这样,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少先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课程化、常规化。
  2.活动形式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少先队体验教育也要求我们教育者要重视少年儿童的亲身参与,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获得真实感受,体验教育开展程度。基于以上考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按照“发现问题、主题确定、自主合作(成立探究小队)、提出课题(争章)计划、开展活动、汇报交流、结题展示、颁发雏鹰章”等步骤进行。开展活动时以队的形式体现:如:探究小队的成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合作小队并自己命名小队名称);外出采访调查,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佩戴少先队员标志,集体外出实践体验的还必须带上队旗,直至完成活动任务;最后,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把主题中队会的仪式有机地结合到展示活动中。
  3.活动时空的整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有时间保障,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可以为少先队活动提供更多的时空,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如:五年级开展的《爱眼大行动》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统筹上,可以安排课前资料搜集(2个课时)、方案制定(1个课时)、问卷调查(3个课时)、数据整理(1个课时)、交流汇报(1个课时)、成果展示(1个课时),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关于眼睛的生理构造和用眼卫生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次爱眼护眼的教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活动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以《倡议书》的形式,通过学校大队部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进而有效地发挥少先队的教育功能。
  4.评价方式的整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把雏鹰争章的激励机制引进活动并贯穿于活动始终,可以使雏鹰争章更加灵活化、规范化。不防可以这样做:结合平时的实践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参加每一次的课题探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体验生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通过竞赛、汇演、展示、结题观摩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由少先队大队、中队负责考核后向学生颁发相应的雏鹰奖章,并把所获奖章装入学生成长卡。
  三、整合要注意些什么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涉及许多领域的知识,它需要更多能力强、知识面广的辅导员参与指导,意味着辅导员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2.如何挖掘活动资源,寻找生动活泼的体验教育主题,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参与,让社会提供更多的体验时空,让更多的家长参与活动的进程与实施、评价,值得重视。
  3.如何实现整合的常态化实施,建构富有实效、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还需不断努力!
  总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有机整合,既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果,又能有效地促进体验教育的实施。两者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要] 笔者经过近2年的实践,对物理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以学生分组讨论为本,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学生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讲授式教学法在对学生传授
期刊
[摘要] 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利用生活废旧物品作为DIY活动器具,能真正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进行“废物DIY”,让幼儿在无拘无束中感受生活,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开朗、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关键词] 废物DIY 幼儿 生活 教育 创造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旧中国时期就对
期刊
[摘要] 习惯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  [关键词] 学生 习惯 养成    有谚语曾说:“播种意识,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而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这是我当班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投身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力求取得又好又快的教学效果,而端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态度则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紧贴生活 写真 写小 写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中学作文教学还是举步维艰,随便做一个小小的调查都会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存有畏难情绪,一个班里乐于写作能写好作文的學生只有寥寥数人。笔者认为,要想扭转学生写作的被
期刊
[摘要] 笔者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引导教学,用合理的构想引领教学,用新颖的案例引路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 文学作品 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往往重视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期刊
[摘要]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需要完成一种蜕变:舍弃一种思想,使之变得简单清纯;整合一下教学内容,使之变得简单易学;开放一些教学空间,使之变得简单易教。如此,语文课方能轻装上阵,因为能由简单至复杂是一种进步,而能从复杂到简单,则是一种升华。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简装版” 学生    一队行于沙漠,众皆步伐沉重,唯一人快乐地走着。人问:为何如此惬意?其笑曰:我所携最少。此时,第六感是
期刊
[摘要] 现在很多教学由传统的“重预设,轻生成”演变为“重生成,轻预设”,片面强调生成的动态性而忽视了预设的基础性。其实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僵化的,而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只有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让两者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如果在预设时能做到科学性、灵动性、生本性,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催化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成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科学性 灵动性 生本性 预
期刊
[摘要] 学生中大量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正确的教育方式去解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开启学生的心灵。只有正确应用技巧与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信任 倾听 赞赏 批评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学生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效课堂”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本文以《〈论语〉选读》教学为例,论证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高效课堂”的实现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师素养 “问课” 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内最有效、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涵养上有超常收获,并在道德人格方面获得突
期刊
【摘要】校外音乐教育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平衡身心发展,丰富人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不能简单看成是某一音乐技能的学习。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就像学习工艺、书法、手工、绘画等,目的和心态标准都是一样的,是为了充实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发展。如果学习最后成为炫耀、攀比的工具,就背弃了初衷,对孩子的发展也起不了积极作用。家长要理性地培养孩子,应该懂得成长的自然规律并遵循它。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