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改革,作为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美术专业学科教学创新的实效性。为此,结合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现状,在剖析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就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教学改革实践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推动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美术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既面临不断提升美术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问题,也面临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现状[1]。在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和探索的课题。然而,由于美术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美术教学改革方向和目标的不明确性,教学主体对如何改革缺乏准确的把握和严格的落实,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加以优化,以确保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一、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
  (一)美术教学思路逐渐明晰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路逐渐形成了明确的框架,即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推动教学实践效果的稳步提高[2]。显然,在这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框架下,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路也逐渐明确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
  (二)美术教学目标不断延伸
  在以往教学中,高校关注的是美术专業学生是否顺利毕业,将学生成功毕业作为教学重点关注的目标。后来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美术教学关注的目标逐渐从学生顺利毕业延伸到了学生顺利就业,甚至延伸到了学生在相关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显然,在这种目标延伸的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不再是学生考试及格、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而是学生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二、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重点不突出
  教学改革,是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落后的、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思想和行为因素进行破除,并确立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3]。目前,高校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改革,更多是在原有教学活动基础上做的“锦上添花”的举措,并没有针对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深入性的解决,导致原本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学效果提升困难。例如,一些教师主观上认为翻转课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就马上组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似,以理论性的知识讲解为主,只是将原来的线下教学搬到了线上,虽然称其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改革力量分散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破旧立新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且,这种改革多为自我革新,即教学改革是高校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种情况决定了部分教学改革主体很可能因为难以走出舒适区而抵触、排斥教学改革,导致教学改革的力量难以有效集中、统一[4]。同时,高校的美术教学改革往往局限在美术学院内部,对与美术教学改革相关的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改革力量的吸纳和利用力度不够,导致美术教学改革力量过于单一、孤立,难以破解教学改革中的理念和技术难题。例如,一些美术教师虽然有通过虚拟技术进行美术教学的想法,但因为自身对虚拟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熟练,导致这种教学想法无法顺利落地实施,这反映的就是高校联合美术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开展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力度不够。
  (三)教学改革评价缺失
  目前,高校美术教学主体在改革方面的关注点主要是前期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和落实,对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缺乏必要的关注,这就导致教学改革评价存在缺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教学主体对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掌握和分析,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虽然高校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就业率等对教学改革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这种个别性指标的分析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评价,并不能反映教学改革的全面情况,在促进教学改革深化方面的作用也比较薄弱。
  三、改善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实践的策略
  (一)瞄准教学改革重点
  美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应当围绕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和不足开展,以确保教学改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5]。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重点不突出的情况,教学主体要在准确认识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改革重点,避免走弯路、错路。
  首先,实事求是,确定教学改革重点。美术教学改革,是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理念、内容与方法改革,其重点应当放在教学问题上。因此,高校要结合当前美术教学活动实践,通过对教学主体尤其是美术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本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在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阻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突出性因素,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例如,针对调查发现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高校和教师可以将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
  其次,多措并举,突破教学改革难点。美术教学改革所改革的是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顽疾”,由于其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6]。因此,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主体应当围绕教学改革重点,制定多种改革措施,并投入足够的资源予以推动,使这些改革重点在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改革实践中逐步破解。同时,对于已经破解的教学重点,教学主体要将破解的经验上升到教学改革制度层面,通过明确的制度加以确认,避免问题的反弹。
  (二)整合教学改革力量
  美术教学改革,虽然是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的改革,但其具体的实施却需要不同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发挥作用。结合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高校应当从美术教学系统内部和美术教学系统与其他教学系统的结合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力量的整合。   第一,规范统一,凝聚教学改革认知。认知,是影响行为实践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参与美术教学改革的主体从思想上认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思想上形成统一的美术教学改革实践认知,才能够确保教学改革实践行为的有力、持续开展。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系统、明确的美术教学改革制度,对美术教学改革的细节性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和要求,使教学改革有统一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成立主導美术教学改革的教学改革小组,用于指导和协调不同教学主体在美术教学改革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确保教学主体教学改革认知的统一。
  第二,协同行动,补足教学改革短板。考虑到美术教学改革会涉及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实际情况,为避免教学主体在改革实践中因为自身知识和能力有限而无法进一步落实改革要求,高校要在了解教学改革需求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教学改革资源协同机制,为美术教学主体的改革提供相关的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开展。例如,针对教师因为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不强而导致教学课件制作困难的问题,高校可以安排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对接美术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操作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克服难题。
  (三)强化教学改革评价
  教学改革,作为一项持续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通过评价来掌握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高校应在准确定位美术教学改革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改革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首先,科学定位,突出教学改革评价。在教学改革评价方面,高校和教师等改革主体应当摆脱传统课程评价的思维,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对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动态性、全方位的评价,将教学改革评价作为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来抓[7]。同时,高校和教师要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改革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将教学改革评价作为发现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契机,将教学改革作为解决教学改革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的途径,确保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
  其次,严格落实,呈现教学改革实际。在教学改革评价方面,高校要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在内的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改革主体的改革实践评价提供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方式方面,为避免主观性因素对教学改革评价的干扰和误导,高校要尽可能采用技术评价或者第三方评价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例如,高校可以采取学生问卷调查或者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法来开展实际的教学改革评价。
  四、结语
  美术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推进项目,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美术教学实力和效果的有效策略。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改革主体要在瞄准教学改革重点的同时,整合教学改革力量,并强化教学改革评价,以确保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珊.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8(8):110-111.
  [2]邰娜.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工业设计,2020(10):40-41.
  [3]李班,林妙.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20-121.
  [4]何桃.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16-117.
  [5]刘智勇.探讨高校师范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12-113.
  [6]杨明辉.浅论高校美术教育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过渡与衔接:以赤峰学院美术学院蒙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2-115.
  [7]王楠.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18(17):171-172.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明代艺术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方面都有建树。《蟹鱼图》是他的一幅绘画作品,图中,徐渭塑造了两个戏剧化的情景。通过对这幅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与鉴赏,探讨凝练的笔墨表现出的速度与力量。  关键词:徐渭;《蟹鱼图》;速度;力量  一、《蟹鱼图》与徐渭笔墨  《蟹鱼图》(图1)是明代书画家徐渭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为28.7cm×98cm。画面布局自右侧起向
摘 要:针对国内本科院校油画专业创作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从构建平面性观念与方法意识两方面出发,探讨油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实践过程中的技术能力为基础,建立较为独特且体现个人审美倾向的油画语言风格。  关键词:油画专业;绘画观念;教学方法;油画语言风格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关于信息教育技术时代的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课程‘风格化’教学改革研究”(2018STJXGG19
“心 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101年,66岁的苏轼在从儋州(今属海南)放还中原途中,写下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此时,距离他去世只有两个多月了。当他“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时可能不会想到,自己的仕宦人生,将在起起伏伏、不断交流与贬谪中度过。  后人用“8341”来概括苏轼的宦游人生,“8”是指苏轼先后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
期刊
摘 要: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能够获得更加多元的信息,审美也朝着多方向发展。传统的国画表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国画的审美需求,因此,一些国画的创作者开始在国画技法中探索肌理表现,用来丰富国画的表达形式。故而针对国画技法中肌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关键词:国画;技法;肌理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经久
作者简介:   周志強,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理论与实践。
期刊
摘 要:皴法作为山水画表现形式之一,不仅丰富了山水画技法,而且还是画家独特的语言符号,承载着画家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在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生活与经历创造出纤细繁密的牛毛皴。牛毛皴作为线皴的一种,不只是对董源披麻皴的继承,更是后人不断学习、借鉴、应用的典范。对王蒙牛毛皴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究其继承、发展的脉络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牛毛皴;王蒙;艺术特点  “皴”字在《芥
摘 要:南朝王微的《叙画》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之一,从山水画的原理、功能及各种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明确观点,对后世山水画及画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叙画》中的“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等主要观点逐一展开分析,并试图找到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南朝;王微;《叙画》;理论研究  中国六朝以前的绘画理论很少有专门著述,常散见于各家学说中,顾恺之的画论较为系统全面,但早期
摘 要: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汇集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及自然风光,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朝历代画者融中国笔墨文化元素于国画创作之中,将国画的灵动与意境跃然纸上,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故而,基于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中的价值意义,探究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中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国画创作;笔墨文化;文化元素
摘 要:宋代画学是由北宋徽宗建立的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所美术教育机构,其所形成的教学制度反映了宋代美术教育的特点,对后世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史论分析法,分析了宋代画学的兴起,剖析了宋代画学的教育制度,探讨了宋代画学对当代美术教育之启示。  关键词:宋代画学;美术教育;教育制度  宋代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绚丽的一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
摘 要:保尔·桑德比在英国绘画史上是第一个运用水彩的人,在他之前人们仅仅是进行单色画和素描淡彩创作,他的大胆尝试让水彩画成为了可能。单看他的画法,仅仅是对描画好的草图进行水彩着色,同时他也喜欢在风景画中添加人物以增强其生动性和生活气息。他的风景水彩创作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所以被称为“英国水彩画之父”。保尔·桑德比的水彩技艺对于后世的水彩画起到的影响是值得学者探讨的课题。在当前的艺术发展状况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