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00年7月由原西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西北林学院经济管理系,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三个教学、研究机构合并组建,其前身为1936年组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农业经济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数据测算,比较分析中美棉花生产成本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美国棉花不仅在生产成本总量上具有优势,而且在国际竞争中,其成本结构通过政策补贴的强化所形成的经营杠杆效应具有压缩中国棉花利润空间、增强持久竞争力的效应。中国应该建立棉花支持政策的长效机制,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棉花种植机械的研发和使用。
本文利用1978~2003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资产数据,在描述资产总量和结构变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采取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在长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储蓄一投资转化率较高。但是,这种结果也说明了北京市农村居民投资的资本来源比较单一,直接受制于个人的储蓄。
本文讨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成长路径选择的基本策略。本文认为: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可以分为起步、规模型成长和纵向成长三个阶段。②规模型成长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一般规律;但是,在合作社业务需要大量生产资料情况下可以向产前延伸纵向成长;由于合作社业务向产后延伸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向产后延伸的纵向成长不是合作社成长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江苏省泰兴市七贤家禽产销合作社为例,分析了养鸡合作社成长路径的选择策略,指出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向产前的苗鸡孵化和饲料加工延伸是该合作社的明智选择。
本文对重庆市长寿区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粮食产销平衡地区众多国有粮食企业无论是在收购还是在销售方面,其主渠道作用都在日益降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国有粮食企业历史负担重、经营成本高以及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等,但其实质原因却是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家应把培育和完善多种粮食经营主体公平参与粮食市场竞争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保证粮食宏观调控的可持续性以及粮食市场稳定。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土地管理学院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农经系,1952年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的农经系合并设置。现有教职511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在职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
本文结合海南农业的实际探讨了当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认为其产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农民提供收入;其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农业本身就是治理国土、保护生态的基本方式,而且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其文明承载与继承功能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初步分析了现阶段京郊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新农村发展类型和模式,力求达到十个方面的标准。本文最后指出,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规范下,京郊新农村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以农业踏车理论为基础,根据农业科技投入引起农业技术进步,进而产生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逻辑关系,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不能从整体上使农民收入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非农居民,因而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具有扩大城乡福利差距的效果。本研究建议,政府适度提供农业科技投入,控制其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强度,同时配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福利的其它农业支持政策。
期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离退休同志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围绕新农村建设问题先后进行了多次讨论,发表了一些见解和政策建议。大家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但是,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某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将讨论的内容归纳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