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了访谈形式对云南师范大学在读老挝留学生的进行调查,访谈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三个方面:一是中老两国的在地域差异;二是中老两国教育体制差异;三是两国文化习俗、饮食差异。通过这几方面的访谈资料对比中老两国的文化差异,再依据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分析研究老挝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度,从而对老挝留学生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文化适应;学生管理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了访谈调查的形式对云南师范大学在读老挝留学生的进行调查,访谈后的内容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根据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为理论依据,对老挝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度进行了分析。
二、中老两国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一)中老两国地域差异
被访留学生认为,中国总体交通便利,利于出行,于中国高速发展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气候上老挝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云南昆明地区干燥少雨的气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中老两国教育体制差异
中老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校类型、升学途径、学生资助政策几个方面。老挝学校类型主要由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寺庙学校三类构成。经济宽裕的家庭和国际化家庭一般的选择教育质量较好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会选择寺庙学校。在寺庙学校中的学生和普通的老挝学生一样学习基本知识外,他们还要学习念经,他们不用支付学费。但是寺庙学校只能读到高中,没有专门的寺庙大学或提供给僧人学习的大学。学生就学以后的升学途径也是非常有限的,老挝没有像中国一样的高考制度,而是采取定向和非定向的分流措施,按照公平性,学业成绩、品德和家庭经济状况三方面来确定定向和非定向学生。定向学生由教育部授权各省分配,当地省府审核,入学定向,而非定向学生则参加每一所大学开展的自主考试。这两类学生只有少数的奖学金政策,但老挝留学生在中国能够获很多的奖助资助政策。
(三)中老两国文化习俗、饮食的差异
在文化习俗方面中老两国的差异是极大的。老挝人忌讳别人触摸他们的头。认为头是最神圣的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他们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和下贱的,使用左手实际上是对人的污辱。而老挝人的这些忌讳在中国的文化风俗中是没有的,有些甚至是相反的。比如:中国人在传递东西是没有机会用左手或者右手。又如:在中国长辈用手摸小辈的头是一种亲昵,爱护的行为。
老挝学生表示无法适应昆明的饮食。老挝菜的特点是酸、辣、生,蔬菜基本以生食为主,老挝留学生饮食简单清淡,而昆明的饮食口味偏咸,烹调方式多采用炒,菜品口味比较重,因此大部分的老挝留学生无法适应昆明的饮食。
三、中老文化差异中的留学生的适应度分析
在气候上老挝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云南昆明地区干燥少雨的气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对于中老两国地域差异方面老挝学生采取的是分离态度。对于中老两国教育体制差异,老挝留学生采取的文化适应态度各有差异,在对于升学途径、资助政策方面大体上采用整合态度,保留了对本国教育制度的认可和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强烈认同。但对于学校类型上采取的是分离态度,主要是由于中国完全没有寺庙学校制度。对于中老两国文化习俗、饮食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老挝学生采取的是分离态度,文化习俗、饮食、生活方式的差别都导致了他们在学校学习中文化适应差的结果。
四、文化差异下老挝学生的管理建议
(一)尊重老挝留学生的风俗习惯
尊重老挝留学生的风俗习惯是老挝留学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年龄,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母语文背景文化。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造成了对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必须面对如何解决学生风俗习惯差异的问题,尤其是文化和宗教问题。由于中老两国存在的文化差异较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该要尽量关注这些敏感问题,采取柔性策略来解决文化和宗教问题。
(二)建立“国别化”的留学生管理制度
由于中老两国的地域差异,气候差异、饮食差异等原因造成老挝留学在学校学习的不适应情况。教师在对老挝留学生教育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交流的适应情况。在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排除生活的不适应、气候、饮食的不适应,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汉语的学习中。在现有的留学生管理机制上针对老挝留学生的特点,建立并完善老挝留学生管理制度。
(三)利用文化差异完善特色管理
在学生管理和教学中要有机的利用差异优势和地域优势。由于中老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会造就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这种差异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开设一些地方特色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良民.老挝的教育概况[J].东南亚纵横,1993,04:54-58.
[2]苏大林.老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黄玲.谈小乘佛教对老挝民俗文化的影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03:62-64.
[4]谢冬平,樊洁.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简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0:162-164.
[5]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2000,03:9-1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文化适应;学生管理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了访谈调查的形式对云南师范大学在读老挝留学生的进行调查,访谈后的内容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根据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为理论依据,对老挝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度进行了分析。
二、中老两国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一)中老两国地域差异
被访留学生认为,中国总体交通便利,利于出行,于中国高速发展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气候上老挝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云南昆明地区干燥少雨的气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中老两国教育体制差异
中老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校类型、升学途径、学生资助政策几个方面。老挝学校类型主要由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寺庙学校三类构成。经济宽裕的家庭和国际化家庭一般的选择教育质量较好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会选择寺庙学校。在寺庙学校中的学生和普通的老挝学生一样学习基本知识外,他们还要学习念经,他们不用支付学费。但是寺庙学校只能读到高中,没有专门的寺庙大学或提供给僧人学习的大学。学生就学以后的升学途径也是非常有限的,老挝没有像中国一样的高考制度,而是采取定向和非定向的分流措施,按照公平性,学业成绩、品德和家庭经济状况三方面来确定定向和非定向学生。定向学生由教育部授权各省分配,当地省府审核,入学定向,而非定向学生则参加每一所大学开展的自主考试。这两类学生只有少数的奖学金政策,但老挝留学生在中国能够获很多的奖助资助政策。
(三)中老两国文化习俗、饮食的差异
在文化习俗方面中老两国的差异是极大的。老挝人忌讳别人触摸他们的头。认为头是最神圣的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他们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和下贱的,使用左手实际上是对人的污辱。而老挝人的这些忌讳在中国的文化风俗中是没有的,有些甚至是相反的。比如:中国人在传递东西是没有机会用左手或者右手。又如:在中国长辈用手摸小辈的头是一种亲昵,爱护的行为。
老挝学生表示无法适应昆明的饮食。老挝菜的特点是酸、辣、生,蔬菜基本以生食为主,老挝留学生饮食简单清淡,而昆明的饮食口味偏咸,烹调方式多采用炒,菜品口味比较重,因此大部分的老挝留学生无法适应昆明的饮食。
三、中老文化差异中的留学生的适应度分析
在气候上老挝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云南昆明地区干燥少雨的气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对于中老两国地域差异方面老挝学生采取的是分离态度。对于中老两国教育体制差异,老挝留学生采取的文化适应态度各有差异,在对于升学途径、资助政策方面大体上采用整合态度,保留了对本国教育制度的认可和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强烈认同。但对于学校类型上采取的是分离态度,主要是由于中国完全没有寺庙学校制度。对于中老两国文化习俗、饮食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老挝学生采取的是分离态度,文化习俗、饮食、生活方式的差别都导致了他们在学校学习中文化适应差的结果。
四、文化差异下老挝学生的管理建议
(一)尊重老挝留学生的风俗习惯
尊重老挝留学生的风俗习惯是老挝留学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年龄,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母语文背景文化。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造成了对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必须面对如何解决学生风俗习惯差异的问题,尤其是文化和宗教问题。由于中老两国存在的文化差异较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该要尽量关注这些敏感问题,采取柔性策略来解决文化和宗教问题。
(二)建立“国别化”的留学生管理制度
由于中老两国的地域差异,气候差异、饮食差异等原因造成老挝留学在学校学习的不适应情况。教师在对老挝留学生教育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交流的适应情况。在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排除生活的不适应、气候、饮食的不适应,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汉语的学习中。在现有的留学生管理机制上针对老挝留学生的特点,建立并完善老挝留学生管理制度。
(三)利用文化差异完善特色管理
在学生管理和教学中要有机的利用差异优势和地域优势。由于中老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会造就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这种差异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开设一些地方特色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良民.老挝的教育概况[J].东南亚纵横,1993,04:54-58.
[2]苏大林.老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黄玲.谈小乘佛教对老挝民俗文化的影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03:62-64.
[4]谢冬平,樊洁.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简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0:162-164.
[5]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200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