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觀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不同时间点(0月、1月、6月、9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共6次,之间间隔2周,观察两组优、良率。结果:经过相关治疗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HD患者中给予长期疗程肌肉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血液净化;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64-002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主要方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因患者长期HD引起本身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患者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的可能性增大。而及时接受乙肝疫苗,做好免疫防护,可以有效减少传染,减轻血清转换率,但由于HD患者通常情况下病情复杂,伴有并发症较多,且大部分患者体质较为虚弱,接种疫苗方式及药物剂量差异极易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从而引起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在接受疫苗的同时保障治疗效果较为关键,本文为进一步探究文章选择86例HD患者进行观察,通过应用不同疫苗接种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纳入标准:(1)均经过临床确诊为HD。(2)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方法和目的,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全身等急性疾病患者。(2)精神状态不佳;无自主意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范围20-80岁,平均年龄(50.74±3.24)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范围21-79岁,平均年龄(54.36±3.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HD治疗,采用碳酸盐透析溶液,透析钙浓度调整在150mmol/L,每周进行HDl。5-3次,每次HD4小时左右。HD器械为F6,HD溶液流量在每500ml/min,血流量在200-500ml/min左右。在HD之前患者需空腹进行静脉采血,检验血化及血液净化前9项肝功能。观察组给予长期疗程患者,使用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规格:201xg/1.0ml/支;国药准字:$20113004)注射治疗。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治疗,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肌或臀小肌,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进行注射(0月、1月、6月、9月)。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下段或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5p。g,共6次,之间间隔2周。每次进行注射时,首先进行抽取0.5ml疫苗5lag,在2-8℃的冰箱内保存。同时选取德国罗氏E601型号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器,并通过使用电化学发光仪器进行测量anti-HBs滴度水平。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HD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患者经两种不同接种方式后抗体情况。(1)优:患者接受疫苗后保护性抗体反应阳性,采集血标本监测滴速为保护性血清转换。(2)良:患者接受疫苗后保护性抗体反应阴性,但采集血标本监测滴速为有效保护。(3)差:患者接受疫苗保护后保护性抗体反应阴性,血标本监测滴速无保护性,且有可能为感染HBV慢性携带者。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表示用x±s,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后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HD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HD周期较长,患者耐受能力逐渐下降,容易引起患者感染HBV病毒或其他等不良症状。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感染因素且有效地提升HD患者免疫能力,防治感染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针对HD患者同时实施有效乙肝疫苗接种方法,可以使患者产生保护性抗体或保护性血清转换,降低HBV病毒的感染。而在这期间疫苗注射方法及药物剂量也极易影响预后效果,其中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反应迟缓,不能直接对患者anti-HBs滴度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通过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抗体免疫能力。
有相关报道指出,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越早,患者感染几率越小;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终生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可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临床HD患者接受乙肝疫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患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也是临床公认的最佳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提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外衣壳蛋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而不同疫苗剂量或不同注射方式差异均可能对HD患者的保护造成影响。目前,随着HD患者发病率升高,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数量越来越多,疫苗治疗剂量和方式与患者产生抗体,降低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但随着疫苗剂量的升高,治疗副作用也越来越大,药物虽然会迅速提升患者抗体,但过快的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容易导致患者耐受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生理结构平衡。而长期疗程治疗,分别于(0月、1月、6月、9月)进行,为患者做好相关处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疾病预后。本文通过研究两种不同疫苗使用方式,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方法相比,实施观察组使用方式接受疫苗后患者保护性抗体反应明显,保护性血清转换水平明显较高,能促进患者抗体滴度,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HD患者中给予长期疗程肌肉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血液净化;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64-002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主要方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因患者长期HD引起本身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患者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的可能性增大。而及时接受乙肝疫苗,做好免疫防护,可以有效减少传染,减轻血清转换率,但由于HD患者通常情况下病情复杂,伴有并发症较多,且大部分患者体质较为虚弱,接种疫苗方式及药物剂量差异极易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从而引起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在接受疫苗的同时保障治疗效果较为关键,本文为进一步探究文章选择86例HD患者进行观察,通过应用不同疫苗接种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纳入标准:(1)均经过临床确诊为HD。(2)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方法和目的,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全身等急性疾病患者。(2)精神状态不佳;无自主意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范围20-80岁,平均年龄(50.74±3.24)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范围21-79岁,平均年龄(54.36±3.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HD治疗,采用碳酸盐透析溶液,透析钙浓度调整在150mmol/L,每周进行HDl。5-3次,每次HD4小时左右。HD器械为F6,HD溶液流量在每500ml/min,血流量在200-500ml/min左右。在HD之前患者需空腹进行静脉采血,检验血化及血液净化前9项肝功能。观察组给予长期疗程患者,使用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规格:201xg/1.0ml/支;国药准字:$20113004)注射治疗。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治疗,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肌或臀小肌,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进行注射(0月、1月、6月、9月)。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下段或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5p。g,共6次,之间间隔2周。每次进行注射时,首先进行抽取0.5ml疫苗5lag,在2-8℃的冰箱内保存。同时选取德国罗氏E601型号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器,并通过使用电化学发光仪器进行测量anti-HBs滴度水平。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HD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患者经两种不同接种方式后抗体情况。(1)优:患者接受疫苗后保护性抗体反应阳性,采集血标本监测滴速为保护性血清转换。(2)良:患者接受疫苗后保护性抗体反应阴性,但采集血标本监测滴速为有效保护。(3)差:患者接受疫苗保护后保护性抗体反应阴性,血标本监测滴速无保护性,且有可能为感染HBV慢性携带者。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表示用x±s,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后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HD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HD周期较长,患者耐受能力逐渐下降,容易引起患者感染HBV病毒或其他等不良症状。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感染因素且有效地提升HD患者免疫能力,防治感染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针对HD患者同时实施有效乙肝疫苗接种方法,可以使患者产生保护性抗体或保护性血清转换,降低HBV病毒的感染。而在这期间疫苗注射方法及药物剂量也极易影响预后效果,其中多次小剂量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反应迟缓,不能直接对患者anti-HBs滴度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通过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抗体免疫能力。
有相关报道指出,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越早,患者感染几率越小;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终生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可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临床HD患者接受乙肝疫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患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也是临床公认的最佳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提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外衣壳蛋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而不同疫苗剂量或不同注射方式差异均可能对HD患者的保护造成影响。目前,随着HD患者发病率升高,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数量越来越多,疫苗治疗剂量和方式与患者产生抗体,降低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但随着疫苗剂量的升高,治疗副作用也越来越大,药物虽然会迅速提升患者抗体,但过快的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容易导致患者耐受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生理结构平衡。而长期疗程治疗,分别于(0月、1月、6月、9月)进行,为患者做好相关处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疾病预后。本文通过研究两种不同疫苗使用方式,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方法相比,实施观察组使用方式接受疫苗后患者保护性抗体反应明显,保护性血清转换水平明显较高,能促进患者抗体滴度,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HD患者中给予长期疗程肌肉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