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土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组织的手段等因素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参与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者在自我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解答问题。并能侧重于引导学生合作式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探讨交流获取真知,让学生通过参与合作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尝试:
一、课前预习,准备参与。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
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前预习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的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措施。预习对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帮助,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不但要预习生字新词、课文内容,还要预习课文后的练习,并找出难点,以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为参与讨论作好准备。
二、精准讲解,定好基调。
参与式教学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它旨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合理高效的引导,刺激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动脑、动口、动手,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提炼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摒弃以往“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要对教材所涉内容进行讲解,但不可过繁、过细,要把握教材作提纲挈令式的精讲。教师只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讲解,只讲本课学习的目标,该文难点和重点,还可以一并展示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之所以这样简单地讲解,是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若教师再去泛泛地逐字逐句地讲课文,不仅是时间的浪费,更主要的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导致学生以后不再预习,只等上课听教师讲解。倒不如把时间用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留下一定的时间交于师生,质疑设问,讨论解决,为参与讨论式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定好基调。
三、合作参与,释疑感悟。
参与式教学在形式上的变化就是变教师一人讲课为师生互动,积极参与课堂学教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因为课堂上需要进行组织、锻炼、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题材,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讨论。或是朗读、复述课文;或进行问答练习;或分角色进行表演等等。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目的是要围绕教学内容组织起轻松、积极、高效的课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几篇文章,故事性、趣味性较强,对话较多,就可以把它们设计为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素材,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而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课文,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旅鼠之谜》等文章,就让学生对其进行精读精析,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大多数文章,则是以问答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质疑释疑是保障参与式学习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学习现场作巡视指正,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单独进行解答,对共性的问题,则进行集中解答。
四、汇报展示,凸现主题。
分组参与学习完成之后,可组织各组代表在班内发言,然后由全班学生共同评论各组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只做适度的引导,斧正。这时,教师可巧妙地再次质疑,问题的设置可从内容的拓展延伸入手,从高于文本主题的角度,或者与文本主题相反的角度进行质疑,引发二次讨论,由学生自己轮流上讲台讲解、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教师就学生讲解的内容再次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然后由学
生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可由教师紧紧围绕文本主题,帮助释疑,从而达到拨乱反正、去伪存真、凸现主题、升华主题,效果。这样,通过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把握了文本内容,甚至还扩大了教学成果,而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起到提示、指导、解答难点的主导作用。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其思考、讨论、交流、整理等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参与式教学的精髓是重参与、重体验、重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各个环节,合理、有效、灵活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原本沉闷的中学语文课堂相信会变得活跃起来,一定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语文”,这才是参与式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正是新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一、课前预习,准备参与。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
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前预习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的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措施。预习对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帮助,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不但要预习生字新词、课文内容,还要预习课文后的练习,并找出难点,以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为参与讨论作好准备。
二、精准讲解,定好基调。
参与式教学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它旨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合理高效的引导,刺激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动脑、动口、动手,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提炼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摒弃以往“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要对教材所涉内容进行讲解,但不可过繁、过细,要把握教材作提纲挈令式的精讲。教师只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讲解,只讲本课学习的目标,该文难点和重点,还可以一并展示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之所以这样简单地讲解,是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若教师再去泛泛地逐字逐句地讲课文,不仅是时间的浪费,更主要的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导致学生以后不再预习,只等上课听教师讲解。倒不如把时间用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留下一定的时间交于师生,质疑设问,讨论解决,为参与讨论式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定好基调。
三、合作参与,释疑感悟。
参与式教学在形式上的变化就是变教师一人讲课为师生互动,积极参与课堂学教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因为课堂上需要进行组织、锻炼、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题材,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讨论。或是朗读、复述课文;或进行问答练习;或分角色进行表演等等。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目的是要围绕教学内容组织起轻松、积极、高效的课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几篇文章,故事性、趣味性较强,对话较多,就可以把它们设计为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素材,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而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课文,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旅鼠之谜》等文章,就让学生对其进行精读精析,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大多数文章,则是以问答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质疑释疑是保障参与式学习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学习现场作巡视指正,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单独进行解答,对共性的问题,则进行集中解答。
四、汇报展示,凸现主题。
分组参与学习完成之后,可组织各组代表在班内发言,然后由全班学生共同评论各组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只做适度的引导,斧正。这时,教师可巧妙地再次质疑,问题的设置可从内容的拓展延伸入手,从高于文本主题的角度,或者与文本主题相反的角度进行质疑,引发二次讨论,由学生自己轮流上讲台讲解、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教师就学生讲解的内容再次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然后由学
生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可由教师紧紧围绕文本主题,帮助释疑,从而达到拨乱反正、去伪存真、凸现主题、升华主题,效果。这样,通过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把握了文本内容,甚至还扩大了教学成果,而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起到提示、指导、解答难点的主导作用。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其思考、讨论、交流、整理等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参与式教学的精髓是重参与、重体验、重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各个环节,合理、有效、灵活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原本沉闷的中学语文课堂相信会变得活跃起来,一定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语文”,这才是参与式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正是新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