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的解读策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性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要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一、叙事性作品的问题设计
  阅读叙事性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自加入姜吉群老师“名师+共同体”团队以来,对叙事性作品的问题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叙事性作品的问题设计进行了研究。第一,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性作品的内容;第二,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课程目标中的认知领域目标:学生能够自主对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客观评价,能够通过解读其他作品加深对人物的评价,能够从作者的写作角度分析人物特点;第三,整合叙事性作品在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叙事性作品的体裁
  叙事性作品是通过生活事件叙述和具体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有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小说……这些文章特点鲜明,故事引人入胜,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内涵丰富。
  三、叙事性作品的研究
  叙事性作品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笔者讲授第一学段《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落实叙事性作品学习的第一步——读,让学生在完整的、系统的、持续的阅读环境中提升学习能力;其次结合第二学段对叙事性作品提出的目标,让学生复述,由扶到放,层层递进,步步落实,使学生从中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松鼠的话的基础上,替松鼠给小熊写一封信,让学生交流信的内容,如小熊对松鼠的回应、小熊的心愿与祝福等。讲授第二学段《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笔者重点训练了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例如,让学生以文章第一处情节为例,找出描写孩子的语句,提炼核心词语:欢乐的笑声、四处逃散;以第二、三处情节为例,抓核心词语概括:欢快地游戏、尽情地玩耍。还可以让学生摘录文中描写孩子在花园中活动的语句或核心词语,结合描写巨人行动的句子进行概述。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巨人的形象,理解了文章的寓意,还增强了复述能力和概括能力。讲授第三学段《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让学生谈一谈文章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学生只有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了解作者是如何将那段自由快活的童年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此外,笔者还与学生探讨了如何选择事例,怎么描写人物对话,怎样用适当的句子表达情感等问题。
  四、叙事性作品解读策略
  1.句词结合
  叙事性作品因为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起来轻松、愉快,与古诗词相比,说明性文章、抒情性散文等更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过程中,词语和句子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可能脱离词语讲句子,也不可能离开句子讲词语,我们应该将词语和句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2.赏读篇章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充分结合了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及习作能力。
  3.类文对比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叙事性作品的表达特点,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整本书目,从中就能了解不同作者的表达特点和叙事性作品的共性。例如,讓学生从小处着手,先了解叙事性作品的选材、段落安排、标点运用等,再从文章的结构入手,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笔者将叙事性作品教学与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相结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在讲授叙事性作品时,应深度解读文本,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尽管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却存在责任重叠或缺失、责任过轻或过重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睢以发挥应有作用。对企业而言,应如何避免安全责任存在重叠、缺失、过轻、过重等问题?如何才能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合理,进而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确保安全生产贲任制科学合理。
通识课音乐与心灵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全面落实新工科、新文科教学理念。文章以理工类大学生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充分调动,以体验音乐为主的课堂讨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从跨学科角度通过问题的讨论和发言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绝大部分高校安全保卫的主要工作,为减少疫情发生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针对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点,总结了高校保卫部门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考虑煤层气解吸引起的温度变化及其对后续吸附气体的解吸、游离气体状态的影响,及气体扩散系数的动态变化及修正系数对窜流项的影响,基于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模型建立了煤层中气体解吸-扩散-渗流过程的气-固-热耦合模型,开展了煤层气抽采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修正窜流项后的气-固-热耦合双重介质模型相对于窜流项修改前的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2)未修正Langmuir模型考虑了温度降低及其对气体扩散、渗流过程的影响,但没有考虑温度降低对气体解吸量的影响,会导致煤层气抽采量估计值偏大;(3)各向
本文用四种方法对一道无理函数值域问题进行了解答,对四种方法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抽象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模型是求形如“kx±√ax2+bx+c(k≠0,a≠0)”的值域.由此引发了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解题教学的一些深入思考,提出并论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解题教学的四个策略,并将思考与策略应用在两道综合试题的解题教学中.
农村老人由于缺少制度性退休约束,在形式上处于一种“无休”状态。基于对湖北和陕西2074位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以劳动和休闲为切入点,可探讨“无休”状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总体看来,劳动参与会降低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相对于退出劳动的农村老人,没有退出劳动的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更低;休闲参与可以提升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休闲参与种类增多和休闲参与时长增加均对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探讨发现,劳动参与强度和休闲参与时长对农村中高龄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显著,而对农
唐代书家褚遂良所写的《雁塔圣教序》和《雁塔圣教序记》历来受到许多书家及书法爱好者的关注,自日本学者荒金父子于1997年、1998年来西安对二碑进行高精度的拍照和放大,发现碑中很多字存在笔画多笔书刻的现象并提出“修正线”一说。此后,对于此现象的讨论从未间断。文章通过对该现象几种常见说法进行分析,并依据书法创作中的艺术规律和当时书写背景,来阐述“修正线”现象形成的原因。
本文在回顾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方向设置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方向设置方面存在的分歧,进而提出了消除分歧的建议。希望为解决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方向及学科方向设置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追求教育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价值目标,如何把这一宏大的目标付诸实践,也就是如何精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这不仅需要战略眼光,更需要选择的智慧。西安高新一中经过实践探索,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是践行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为了坚定这条道路,校园标志性雕塑是以钱学森形象为主设计的“期待”,学校建立了钱学森生平业绩展览馆,开办了钱学森创新实验班,开设了钱学森课程,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