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哲学角度研究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学习的实质就是认识。接着,由学习的实质推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结合中国教育,给出如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结论:学习的实质是认识,中国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关键词:理想实践认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165-01
有关学习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识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联结—认识派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学习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談学习的,没有谈到理论与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实质肯定有其特殊的内容。
1 从哲学角度研究学习实质
1.1 理论知识信息特点
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一般有两种不同的信息:(1)理论知识的书面信息,即理论知识用语言文字被表示的信息;(2)理论知识对应的实践信息。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所做的习题也有三种:(1)实践问题,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对应的问题,问题的表述信息是实践原始数据和语言;(2)实践中的理论问题,是把实践问题抽象为理论上的问题,问题的表述信息是理论数据和理论术语;(3)纯理论问题,是理论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问题。
1.2 实践的特点
实践对人而言有两个:(1)在客观世界中进行的实践;(2)在主观世界中(思维中)进行的理想实践。在科学一般思维中有理想化方法,即在思维中构建事物的理想模型和理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中的理想操作。这是一种动态的理想实践,而看电视剧、电影和书,这是一种静态的理想实践,实践信息已做好,只是在思维中过一遍,不需要操作。
1.3 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讲:“认识有两个能动过程,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由认识到实践是将理性认识成果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1.4 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
学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理论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理性认识的结果。因此,学习的目的也是将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运用于实践。这和认识第二个能动过程相同。
学习有两种形式:(1)在实践的基础上接受并发展理性认识(理论知识),然后将理性认识的结果(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2)直接接受理性认识(理论知识),然后将理性认识的结果(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两种学习形式做一对比:第一种形式明显优于第二种形式。因为在实践中必然会产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接受理论知识,主动接受占很大比例,且对理论知识信息的学习是全面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同时,为将理性认识的结果运用于实践做好了准备。若直接接受理论知识,被动接受占很大比例,且不能很好地将理性认识的结果运用于实践。
科学学习形式是第一种,而第一种学习形式符合认识的两个能动过程,只不过这里讲的实践包括思维中的理想实践。因此,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
1.5 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育就是育人育才,育人育德,而一个人的成才有德,必须通过学习,无论是自学,还是通过学校教育。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而学生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那么,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结合学习实质,分析中国教育
2.1 分析教育问题
中国学生只是觉得自己学的理论知识是有用的,但说不出一个详细的实践例子。学生做的习题基本上是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纯理论问题。学习的理论信息无法使学生在思维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理想实践。例如:
(1)在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C程序设计》教材中没有“c语言程度在计算中进行的详细工作信息”,学生无法在思维中进行“假装他自己是c程序,在计算机中进行一系列详细工作后,产生最终运行的结果”这个理想实践。因此,学生学习很辛苦,但效果很不好,原因就在于此。学习成了做语言文字游戏。
(2)在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中没有一张梁、板、柱实体配筋图,也没有模型图,有的只是计算简图。学生无法在思维中进行实践。老师布置了一道单向助梁楼盖设计题,学生只能苦苦类比书中例题。采用大量彩色图片和一些模型就可以展示梁、板、柱的实际配筋,然后,再与所讲的理论知识对照起来。这样,老师根本不需要苦苦讲半天,一张图片加一些说明文字就全清楚了。
中国教育到处存在无法让学生很好完成理想实践的例子,原因在于中国教育并没有弄清学习的实质。因此,中国教育应从教材抓起,补充内容,让学生完成基本的理想实践。
2.2 如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理论是理性认识的结果,而学生要学习理论知识,理解知识,就必须重新建立起一个他自己的“理性认识”,即经历认识的第一个过程,从实践到认识。有了理论认识的信息之后,再进行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1)理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截取一个真实实践过程中的几个核心片段信息,再把想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加入片段信息中,制成一个简单的实践案例。若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理想实践,则案例制作就算成功,致于效果,先不说。运用这可以制作教材和考试题,进行讲学。对于效果,最好有视觉上的信息,例如图片。
(2)现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实践信息,再加上一些引导性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思维中形成理想实践。
对这两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比较:第一个不足的地方是学生没有实质性地接触到实践信息,感性认识不足;优点是有整合信息的刺激。第二个不足的地方是感性认识与理性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因为没有整合信息的刺激;优点是学生感性认识到位。
经过比较,应让两个相结合,主要采用第一个,而第二个主要用来让学生体验实践,并非要用于学习知识。有了实践的体验,再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一个理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效果就会好。
3 结语
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中国教育也一样。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282~284,309.
[2] 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76~78,201.
关键词:理想实践认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165-01
有关学习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识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联结—认识派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学习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談学习的,没有谈到理论与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实质肯定有其特殊的内容。
1 从哲学角度研究学习实质
1.1 理论知识信息特点
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一般有两种不同的信息:(1)理论知识的书面信息,即理论知识用语言文字被表示的信息;(2)理论知识对应的实践信息。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所做的习题也有三种:(1)实践问题,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对应的问题,问题的表述信息是实践原始数据和语言;(2)实践中的理论问题,是把实践问题抽象为理论上的问题,问题的表述信息是理论数据和理论术语;(3)纯理论问题,是理论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问题。
1.2 实践的特点
实践对人而言有两个:(1)在客观世界中进行的实践;(2)在主观世界中(思维中)进行的理想实践。在科学一般思维中有理想化方法,即在思维中构建事物的理想模型和理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中的理想操作。这是一种动态的理想实践,而看电视剧、电影和书,这是一种静态的理想实践,实践信息已做好,只是在思维中过一遍,不需要操作。
1.3 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讲:“认识有两个能动过程,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由认识到实践是将理性认识成果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1.4 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
学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理论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理性认识的结果。因此,学习的目的也是将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运用于实践。这和认识第二个能动过程相同。
学习有两种形式:(1)在实践的基础上接受并发展理性认识(理论知识),然后将理性认识的结果(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2)直接接受理性认识(理论知识),然后将理性认识的结果(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两种学习形式做一对比:第一种形式明显优于第二种形式。因为在实践中必然会产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接受理论知识,主动接受占很大比例,且对理论知识信息的学习是全面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同时,为将理性认识的结果运用于实践做好了准备。若直接接受理论知识,被动接受占很大比例,且不能很好地将理性认识的结果运用于实践。
科学学习形式是第一种,而第一种学习形式符合认识的两个能动过程,只不过这里讲的实践包括思维中的理想实践。因此,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
1.5 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育就是育人育才,育人育德,而一个人的成才有德,必须通过学习,无论是自学,还是通过学校教育。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而学生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那么,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结合学习实质,分析中国教育
2.1 分析教育问题
中国学生只是觉得自己学的理论知识是有用的,但说不出一个详细的实践例子。学生做的习题基本上是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纯理论问题。学习的理论信息无法使学生在思维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理想实践。例如:
(1)在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C程序设计》教材中没有“c语言程度在计算中进行的详细工作信息”,学生无法在思维中进行“假装他自己是c程序,在计算机中进行一系列详细工作后,产生最终运行的结果”这个理想实践。因此,学生学习很辛苦,但效果很不好,原因就在于此。学习成了做语言文字游戏。
(2)在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中没有一张梁、板、柱实体配筋图,也没有模型图,有的只是计算简图。学生无法在思维中进行实践。老师布置了一道单向助梁楼盖设计题,学生只能苦苦类比书中例题。采用大量彩色图片和一些模型就可以展示梁、板、柱的实际配筋,然后,再与所讲的理论知识对照起来。这样,老师根本不需要苦苦讲半天,一张图片加一些说明文字就全清楚了。
中国教育到处存在无法让学生很好完成理想实践的例子,原因在于中国教育并没有弄清学习的实质。因此,中国教育应从教材抓起,补充内容,让学生完成基本的理想实践。
2.2 如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理论是理性认识的结果,而学生要学习理论知识,理解知识,就必须重新建立起一个他自己的“理性认识”,即经历认识的第一个过程,从实践到认识。有了理论认识的信息之后,再进行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1)理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截取一个真实实践过程中的几个核心片段信息,再把想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加入片段信息中,制成一个简单的实践案例。若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理想实践,则案例制作就算成功,致于效果,先不说。运用这可以制作教材和考试题,进行讲学。对于效果,最好有视觉上的信息,例如图片。
(2)现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实践信息,再加上一些引导性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思维中形成理想实践。
对这两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比较:第一个不足的地方是学生没有实质性地接触到实践信息,感性认识不足;优点是有整合信息的刺激。第二个不足的地方是感性认识与理性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因为没有整合信息的刺激;优点是学生感性认识到位。
经过比较,应让两个相结合,主要采用第一个,而第二个主要用来让学生体验实践,并非要用于学习知识。有了实践的体验,再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一个理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效果就会好。
3 结语
科学学习理论知识的实质是认识,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中国教育也一样。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282~284,309.
[2] 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76~7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