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依旧在,“江东”去了哪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已经发现,凡是带“东”“西”“南”“北”的省份,往往有一个兄弟相伴,如有山东,就有山西;有广东,就有广西;有湖南,就有湖北。到了江西这里,一切都变了:有“江西省”,没有“江东省”!
  这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有没有跟江西相对的江东?如果有,为何后来没有了?
  江东1.0
  熟悉或喜欢秦末楚汉争霸这段历史的,会经常遇到“江东”一词,项羽的队伍号称“江东子弟”,他们都是跟随项王一起造反的老乡。
  不过,项羽的籍贯是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位于今苏北地区,这里并没有大江,何来“江东”?其实,项羽起兵,是在今江浙交界的太湖平原一带,即他们口中的吴中,春秋吴国故地。项羽年轻时跟叔父项梁生活在一起,叔父失手杀人,带他逃到吴中。二人又常常到钱塘江畔游历,以结交豪杰,伺机而动。
  在钱塘江畔,项羽邂逅了秦始皇,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也。”
  江,在项羽的年代,是长江的专称,长江、淮河以外的河流均称“X水”。所以,作为方位,“江东子弟”里的江东,就是“长江以东”之意,而项羽后来杀会稽(治所在今苏州,汉代会稽迁到今绍兴)太守,又发动吴中之兵造反——这一带就是当时人所说的“江东”。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异议,认为江东是“乌江以东”。据《史记》等记载,项羽兵败之时,逃到一个叫乌江亭的地方,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这里自刎。这里的乌江,并非一条河流——乌江亭是一个地名,当时十里设一亭。
  当时,同情项羽的乌江亭长,备好船只,让他渡河,以图东山再起。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项羽自刎于乌江岸。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既有江东,也有江西出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显然,这二者是成对出现的,江西与江东以江水,也就是长江为界。长江不是东西向的吗?按说只能有江南、江北,江西与江东是什么操作?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这里提到了江西一带有人造反,指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哪里?今安徽境内。由此可知,当时背景下人们所说的江西,指的是安徽一带。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江西湖口县以下即长江下游河段,是呈西南—东北走向,它可以将两岸分成江东和江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长江以东,大体包括今江苏南部、上海至浙江北部一带,并包括江西东北部一小部分——项羽起兵的吴中,恰好就位于江东腹地。
  如果以当时的郡县来说,江东的范围主要是会稽郡、鄣郡,江西主要是泗水郡、九江郡。项羽出生地在泗水郡,也就是说,项羽是当时的“江西人”,但是子弟兵却多来自”江东”。
  后来的许多名人,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对项羽的事发表了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江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是这里的江东,并不是行政区,而是一个大概的方位。当时的江西,跟今天的江西省命名并没关系。
  那么,后來作为行政区的江西是如何产生的,后来有没有相应的“江东”呢?
  江东2.0
  东汉末年,孙吴一方崛起的根据地也被称为江东基业——一开始,孙氏势力主要在吴郡、会稽,即今苏南到绍兴,这时的江东跟秦汉之际的江东,范围大致相同。
  到了集团继承人孙策执政时期,其势力范围扩大到扬州刺史部区域,这时候就有了“江东六郡”,即吴郡(郡治江苏苏州)、会稽郡(郡治浙江绍兴)、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今江苏南京)、豫章郡(郡治江西南昌)、庐陵郡(郡治江西泰和附近)、庐江郡(郡治安徽庐江县)。
  江东六郡,姑且称之为“江东2.0”,注意,这个时候的今江西省,大体被豫章、庐陵二郡覆盖。也就是说,今江西,当时属于“江东”。
  三国到南北朝,提到“江东”,一般在这个范围以内。此时的江东,仍然不是固定建制,而是对某个区域的泛称。
  江东3.0
  在江东一词盛行的汉代,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词——江南,是对大江(即长江)中下游河道以南、南岭以北广大地区的泛称。它所指范围包括了江东,且比后者大得多。
  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
  这个广义的江南称呼,从汉到唐一直延续。经历魏晋南北朝乱世动荡后,隋朝撤大州,由国家直接管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郡设州(类似地级市的州)将全国分为10个称为“道”的监察区。
  汉代文献中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区域,被命名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10个道扩展为15个道,且有了固定治所,基本上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原江南道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
  唐代的江南西道管辖今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安徽、贵州、重庆、广西的小部分区域。
  今天用于行政区的江西正式得名,不是秦汉时期的长江以西,而是从这里而来——江南西道的简称。
  江东4.0
  唐开元年间之后,大部分诗文中提到江西,基本上指的是江南西道区域。宋朝又将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改为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两宋时期,江西与江东,如果不是怀古抒情的话,一般指的是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
  无论是江南西路,还是江南东路,比唐朝时候大大缩小了——江南西路分出了江南西道原来所辖的今湖南地区,基本管辖着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江南东路分出了江南东道原来所辖的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及福建省区域,仅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及江西省北部一小部分区域。
  浙江及苏南区域,分出后称为两浙路;福建区域分出后,称福建路。这个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面积范围达到了历史最小值,姑且称为江东4.0。
  江西和江东,为何越变越小?原因不难找到:唐代之后,经济重心南移,汉代广袤的“江南”,人口越来越稠密,行政区拆分实属合理。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包括一个中书省、一个宣政院、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其中包括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前者主要包括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区域,江浙行省则包括了宋代的两浙路和福建路。
  从元代开始,作为行政区的“江东”消失了,“江西”得到保留。明清时期,江西省基本上就是今江西的版图范围。曾经的江南东道演变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
  “江东”之所以被拆分,因为这一地区宋代以来,成为王朝出产稻米最丰饶、人口密度最大、财税地位最重的区域——如果原江南东道继续以一个政区存在,那它在经济、人口上,将是开挂般的存在,势必成为朝廷担忧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不仅拆分了元朝的江浙行省,而且将宋代的两浙路的太湖以北区域与江淮、黄淮区域一起,组成了新的“南直隶省”。
  清初,原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一个跨淮河、长江两岸,名不副实的“江南”诞生了!这个江南省历史不长,1667年便一分为二:东部称江苏省、西部称安徽省,除了婺源后来划入江西,苏北与皖北略有调整外,版图格局大体延续至今。
  江西则因为三面环山、一面长江的天然环境,其从汉代豫章郡开始,版图格局就已确立。
  江西与江东总结
  秦汉之际,江西指今安徽一带,江东指今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不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三国时期,江东泛指江东六郡,从江浙扩大到江西、福建。
  唐代以来,江西主要指今江西大部分地区(代称为江右),江东(路)缩小为皖南到九江一带。
  元代调整行政区划,“江西”保留,“江东”消失。
  明清时期,“江西省”版图确立,原“江东(道、路)”已七零八碎。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太阳有升有落,生活有苦有甜。善忘,也可以是一种福气。  忘年  人这一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  随着岁月的流逝,增长的不只是皱纹,还有宽阔的胸怀。  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老气横秋,有人却老得精彩,老得自在。这是因为,真正的优雅,是内心的从容。  季羡林先生曾说:“我虽年届耄耋,内部零件也并不都非常健全,但是我处之泰然。
期刊
出版图书,应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是,也有极特殊的情况。因为各种原因,作者和出版机构都后悔出版了这样的书。下面几本书就是如此。  书名:《我在英国教功夫》  作者:马保国  后悔原因:  內容简介说:“作者自幼习武,身怀绝技,而后叩开英国武术市场的大门,踏上了异国武术教学之路,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归国。”但近日的一次比赛中,太极掌门马保国开场30秒被3次KO,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希望马先生一切安
期刊
1  2007年,北京301特护病房。96岁高龄的季羡林长住在此。身体已十分虚弱的季老,每日只会见少数客人。  这天,有一行人来访,向他索一幅墨宝,为国学大师陈汉章故居题字。陈汉章是北大的元老级人物之一。季老听闻,精神大振:“照说汉章先生也是我的老师!”立即让助手调墨、铺纸。一张宣纸铺开,季老挥笔写下“陈汉章故居”“季羡林”“敬题”。  当时的季羡林双腿难支、眼神模糊,已有数年未提笔写字,却还坚持
期刊
南宋时期的山阴有一座沈园,沈园的一段院墙上曾题有两阙《钗头凤》词。时人皆知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则是陆游曾经的妻子唐婉所作。这两首动人的词作相互唱和,互诉不可得的心痛,而这心痛后则是一段不可忘的往事。  一往情深深何限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陆游和唐婉成婚。他们的婚姻是由两家早早便决定的事情。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唐婉字蕙仙,是陆游的母舅、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  唐婉和陆游二
期刊
特德·姜,中文名为姜峯楠,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30年的时间内仅发表了17个中短篇科幻小说,多篇作品斩获雨果奖、星云奖等多个科幻奖项。最为人了解的可能是他1998年写下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降临》在2016年上映,为中国观众所熟知。  近期,特德·姜最新的小说集《呼吸》出版,其中收录了《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呼吸》《前路迢迢》《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达西的新型
期刊
对疫苗,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从大多数人手臂上留下的那个印记,到每个宝宝出生即需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开始,我们都知道,那些被注入体内的少量药剂,将为此后我们的一生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对某些病毒和传染病进行拦截,从而保护我们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生命健康。  疫苗的诞生,是一个历经艰辛而跌宕起伏的过程,它的发现、生产和不断推进,可谓一部史诗。这部史诗的书写,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全人
期刊
01既无人喝彩,也无人反对的“普通刊物”  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时,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怀和预设路径。《青年杂志》没有正式的“发刊词”。创刊号上只有一简单的“社告”,内中除申言“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以及“于各国事情学术思潮尽心灌输”外,其他均属于编辑体例的具体说明。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虽有几分“发刊词”的意味,但其所揭示的六条“新青年”准
期刊
曾经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即使有一些科技成就,但到近代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现在再讲中国古代的那些成就,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但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江晓原并不这么认为,他提出,随着中国近年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全面崛起,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的现实已经完全改变。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难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难道不是与我们在古代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和深厚积淀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期刊
生与死之间的漫长旅程就像一段拉扯着的橡皮筋,长短不过是极限之内的微小差距,而在这无差别的生命旅程中,唯有赋予意义,生命才方显独特与壮阔。就像三毛说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三毛去流浪,去找寻自由与心灵的栖息。她的写作,下笔只有一份真诚,不雕琢痛苦,不敷衍生活。她的生命,带着英雄主义的燃烧,浓烈而执著。在有限的生命中,三毛不仅痛快地活过,而且活成了一个传奇。  01  三毛出
期刊
公元1970年,500荆楚子弟应征入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11团,长年奔驰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仑山系的川藏公路和新藏公路线上。在这条堪称世界绝域的“无人路”上,要长年经受山高路险、高寒缺氧、滑坡塌方等艰难险阻的考验。500汽车兵有400余人立功受奖,也有文坤才等6人长眠于“两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该团“喀喇昆仑钢铁运输团”和“民族团结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值建军93周年之际,作为当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