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美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组织脱嵌视角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该文分析高校美育发展的政策、历史背景和由新媒体时代带来的美育内容、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从组织脱嵌的视角入手,分析当下高校美育面临的机构脱嵌、教学脱嵌以及理念脱嵌等困难,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从三个方面探索高校美育质量提升路径和策略:组织嵌入,发挥机构美育功能;协同育人,统筹高校美育资源;“五育”融合,革新高校美育生态。
其他文献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以下简称《图像学研究》)一书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其理论与方法在书中都得到了具体且深入的体现。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不仅在方法论、叙事模式,而且在整个艺术史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中都显现出一种融合,奏响了图像学的和弦。
风景写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具备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认识到培育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再局限于基础美术知识的教学,还积极利用风景写生激励学生接触和表现自然,让学生利用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全面表达自身的感受。小学美术教师要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科学设计当前的风景写生教学,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和分析自然美,然后完善学生的美术技巧,顺利达成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目标。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是大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该文作者通过分析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特殊性、在工科院校中的优势,提出艺术设计教育与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对策,同时创新艺术设计的实验教学,使学院拥有更具特色的、更高水平的教学平台与实践场地,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精神、创新意识、真实表达等基本素质,让艺术设计类实验教学获得更健康、有序的发展。
该文作者运用设计思维理念开展高中美术STEAM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录课研究,观察STEAM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师生行为表现,借助录课观察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期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超写实主义又被称为高度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种流派,风格类似于高分辨率的照片。超写实主义的特点在于关注细节,创作者通过利用微妙的绘画元素构建肉眼难以看到的艺术效果。对于超写实主义的训练,通常需要从静物素描开始,在不考虑色彩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铅笔完成,十分有利于初学者夯实绘画基础。基于此,该文主要探讨超写实素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中国画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画教育从古代沿袭至今,一直传承着我国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了解中国画的特色,而且应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本身的美学价值。
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中美术教育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如何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做好儿童转型期发展特征的预测与规划、预案的研究与探讨,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该文在国内外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核心素养在正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落实,但研究的关注点存在差别。一些研究者更为关注对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忽视对非核心素养的探索。因此,该文以美术课程为载体,结合课程性质和理念,解析“国家认同”素养,探究如何利用传统美术作品开展欣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传承、创新传统美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美术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学科,而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