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景象,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教师“一只粉笔”“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抓住语文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积极的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自主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是主体性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本质体现,其要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创造性精神,即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将自主式学习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片自由探索的天空,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下面就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入“自主式”学习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激发呢?
其一可以“以情激趣”。如教师在介绍文学作品时,不要把知识讲成冰冷的真理,要注重建立“情绪潮”,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一个巧妙的切入口,一张从前的照片,一曲熟悉的音乐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教材自觉地去体悟作者思想感情。如笔者在讲《孔雀东南飞》一课前,先播放了一段《梁祝》乐曲,伴着伤感的乐曲,缓缓讲道:“梁祝生死相恋的悲剧曾赚取了许多人的伤心泪,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感叹不已。在封建社会,这样的悲剧又何止一个?”讲到这,有同学便发出了疑问:“那还会有哪些悲剧?今天学习到的会是一个什么故事?”就这样,不用我过多的介绍。学生自觉捧起了课本,去探究个所以然。后来在学生读到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时,我再次放起了《梁祝》。当时全班一片寂静,许多学生闭起了眼睛,沉浸在这幽怨动听的乐曲中,回味着焦刘哀怨感人的故事。有的女同学竟潸然泪下,而有的男同学也扼腕叹息,至此,学生和主人公的情感达到了共鸣。
其二教师还可以“以问激趣”,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要依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层层设疑,环环紧扣,以时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多多去思考,并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如讲《祝福》时,诸如“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死时多大年纪?她好吃懒做、体弱多病吗?为什么勤劳能干、身强力壮、正值壮年的祥林嫂会穷死、冻死、饿死呢?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一连串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要解决问题必须研究教材。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让问题激发起来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课堂形式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造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感,致使解读课文不得法不到位。不同的内容,教师应设计一些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有新颖感,有兴趣,变着法儿去学习。语文自主式学习的课堂应是让学生动脑筋、动口、动手的课堂。通过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形式,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笔者在讲曹禺的名作《雷雨》时,先让学生自己课前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人物形象,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角色表演。等学生酝酿成熟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表演比赛”。在写题目为“中学生要不要看武侠小说”的作文时,笔者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并从中各抽选四人,再由大家推选出一个主持人,在课堂上举行一场辩论赛。在上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乐曲描写时,笔者播放了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让大家结合它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在讲到“如何识记字形”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日到大街上去找错别字,然后在课堂上比一比谁找得多……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学生想象空间得到解放,创造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锻炼和深化,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研究热情
我这里所讲的“尊重”是“重视、严肃对待”的意思。“独特体验”是学生个体从自己的视角对文本建构的“意义”。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深浅不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思维活动千差万别,所以,这些“意义”极具个性色彩,有的显得稚嫩,有的很有创见,有的比较偏狭,有的灵光闪现……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只要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通过读书观察,发生兴趣,提出问题,又经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梳理总结,最后成文,完成了一个做学问的过程,就应该充分肯定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这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一种保护。笔者在文学鉴赏课上,带领同学欣赏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时,在充分发动学生自找材料进行阅读探讨之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收上来一看真是异彩纷呈。有的同学被作者清新典雅、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打动,他的题目是《优美的文辞,隽永的意味》,有的同学对作品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神韵手法非常欣赏,他们的题目 是《一切语皆情语 ——谈散文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有的同学思路开阔,从郁达夫笔下的“秋”联想到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门对“秋”的钟情。他的题目是《秋,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将这些文章收上来以后,一一作了认真点评,并将他们的成果作了展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审团评出名次,还设立了专项奖,如“最佳题目奖”“最佳文采奖”“最佳创意奖”……可谓巧立名目,多多设奖,承认了他们的劳动,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与他们信心,保护并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尊重”“保护”是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关注与重视。它们确实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探究,达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创新是一个发族发展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就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为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自主式学习方式还需要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和升华。新课程实验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并不成熟,但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的挑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老师在放飞学生的同时,也必将放飞自我。在“杂花生树,群茑乱飞”的语文教学春天好将到来之时,我们坚信:会有更多教师引领着自己学生走进语文天地舒展才情,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展翅翱翔。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
将自主式学习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片自由探索的天空,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下面就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入“自主式”学习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激发呢?
其一可以“以情激趣”。如教师在介绍文学作品时,不要把知识讲成冰冷的真理,要注重建立“情绪潮”,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一个巧妙的切入口,一张从前的照片,一曲熟悉的音乐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教材自觉地去体悟作者思想感情。如笔者在讲《孔雀东南飞》一课前,先播放了一段《梁祝》乐曲,伴着伤感的乐曲,缓缓讲道:“梁祝生死相恋的悲剧曾赚取了许多人的伤心泪,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感叹不已。在封建社会,这样的悲剧又何止一个?”讲到这,有同学便发出了疑问:“那还会有哪些悲剧?今天学习到的会是一个什么故事?”就这样,不用我过多的介绍。学生自觉捧起了课本,去探究个所以然。后来在学生读到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时,我再次放起了《梁祝》。当时全班一片寂静,许多学生闭起了眼睛,沉浸在这幽怨动听的乐曲中,回味着焦刘哀怨感人的故事。有的女同学竟潸然泪下,而有的男同学也扼腕叹息,至此,学生和主人公的情感达到了共鸣。
其二教师还可以“以问激趣”,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要依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层层设疑,环环紧扣,以时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多多去思考,并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如讲《祝福》时,诸如“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死时多大年纪?她好吃懒做、体弱多病吗?为什么勤劳能干、身强力壮、正值壮年的祥林嫂会穷死、冻死、饿死呢?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一连串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要解决问题必须研究教材。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让问题激发起来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课堂形式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造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感,致使解读课文不得法不到位。不同的内容,教师应设计一些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有新颖感,有兴趣,变着法儿去学习。语文自主式学习的课堂应是让学生动脑筋、动口、动手的课堂。通过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形式,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笔者在讲曹禺的名作《雷雨》时,先让学生自己课前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人物形象,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角色表演。等学生酝酿成熟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表演比赛”。在写题目为“中学生要不要看武侠小说”的作文时,笔者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并从中各抽选四人,再由大家推选出一个主持人,在课堂上举行一场辩论赛。在上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乐曲描写时,笔者播放了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让大家结合它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在讲到“如何识记字形”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日到大街上去找错别字,然后在课堂上比一比谁找得多……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学生想象空间得到解放,创造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锻炼和深化,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研究热情
我这里所讲的“尊重”是“重视、严肃对待”的意思。“独特体验”是学生个体从自己的视角对文本建构的“意义”。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深浅不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思维活动千差万别,所以,这些“意义”极具个性色彩,有的显得稚嫩,有的很有创见,有的比较偏狭,有的灵光闪现……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只要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通过读书观察,发生兴趣,提出问题,又经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梳理总结,最后成文,完成了一个做学问的过程,就应该充分肯定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这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一种保护。笔者在文学鉴赏课上,带领同学欣赏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时,在充分发动学生自找材料进行阅读探讨之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收上来一看真是异彩纷呈。有的同学被作者清新典雅、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打动,他的题目是《优美的文辞,隽永的意味》,有的同学对作品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神韵手法非常欣赏,他们的题目 是《一切语皆情语 ——谈散文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有的同学思路开阔,从郁达夫笔下的“秋”联想到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门对“秋”的钟情。他的题目是《秋,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将这些文章收上来以后,一一作了认真点评,并将他们的成果作了展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审团评出名次,还设立了专项奖,如“最佳题目奖”“最佳文采奖”“最佳创意奖”……可谓巧立名目,多多设奖,承认了他们的劳动,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与他们信心,保护并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尊重”“保护”是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关注与重视。它们确实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探究,达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创新是一个发族发展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就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为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自主式学习方式还需要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要努力营造这样的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和升华。新课程实验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并不成熟,但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的挑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老师在放飞学生的同时,也必将放飞自我。在“杂花生树,群茑乱飞”的语文教学春天好将到来之时,我们坚信:会有更多教师引领着自己学生走进语文天地舒展才情,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展翅翱翔。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