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及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与教育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我国的社区起步较晚,整个社会正处于接纳时期,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家园共育,丰富幼儿园课程形式和内容,是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同时推动着社区的建设。在我国发展社区学前教育,需要完善社区学前教育制度,增加政策的支持力度;需要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意识,开放办教育;需要丰富社区学前教育形式与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关键词】社区教育  学前教育  社区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01-02
  社区学前教育在我国是一种“舶来品”,我国的幼儿教育领域一直不断的在进行各种研究与探索,以期望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扩大教育影响,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身体健全的新一代公民。我国社区学前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扎根于对社区学前教育的认识与普及应是首要的工作。
  一、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F.J.Tnnies)提出,将其用于社会学研究之中。据文献显示,目前的社区定义以达150余种,我国叶中海教授认为,社区“是由聚居在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着的,具有共同成员感、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世界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这一思想,“社区教育”便是从此出现。随着杜威的教育思想广泛流传,社区教育也逐渐的发展成熟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1]社区学前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部分,是社区教育大系统下针对学龄前儿童(0-6岁),以地域为基本特征,联合、利用各种区域内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并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形式。社区学前教育是一个整合的资源和形式,它集合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父母、老人和幼儿园、儿童乐园、儿童图书馆、亲子乐园等等的社区内各行各业、各型各色人员和机构。在社区教育大系统下,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应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期与家庭的联系最密切,实施社区学前教育相对更容易。对于社区内幼儿园教育来说,整合社区优势资源,能够更好的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国家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总则第三条就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正逐渐的发展起来。
  二、我国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1.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社区中的一个小分子,它与幼儿有着天然的联结,是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发展幼儿园教育,需要家庭的鼎力相助。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教育学者认为,家庭是幼儿生命最自然的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孩子最先接触,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需要更多的全方位保育和教育。家园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园合作有利于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学校接受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离园回家主要和父母在一起,当教师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差别较大时,孩子往往无法形成一致的认知,使得孩子的教育无效,甚至造成教育的负面效应。第二,家园合作有利于促进与家长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三,家园合作能充分的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开阔幼儿的视野。
  2.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形式和内容
  社区有着众多的教育优势,可为丰富幼儿园的课程提供帮助,主要表现在:一社区成员具有职业优势。社区成员职业各异,每一种职业对幼儿来说就是一扇认识社会的窗子,具有特殊职业的社区成员被邀请到课堂当中,能使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二社区机构。社区拥有亲子乐园、图书馆等机构,幼儿园可以联合这些教育资源,组织幼儿学习活动,增加课程的形式。比如,可以组织孩子参观图书馆,学习参观礼仪,增加认知等。三社区老人。文化融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渗透于教育实践和思想中。传承优秀的文化,体现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独到之处,社区的老人可以被邀请到课堂,请他们讲讲本地区独有的小吃、手艺、故事等等。
  3.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目前我国的幼小衔接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幼儿过早过度接受知识传授、教师教育方法尚不得当、家长观念落后陈旧等。这些不当的现状,使得幼儿失去应有的快乐童年,课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针对出现的问题,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等积极的互动,在幼儿园方面,应摆正教育正确理念,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不一味地的迎合家长让幼儿识字的要求,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愉悦、轻松的教育环境。在家庭方面,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错误教育理念。《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以符合儿童不同阶段上、接受能力的方式适当指导和引导儿童”,家长切不能拔苗助长,以损害了幼儿短暂的童年时光为代价。
  4.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推动社区建设
  我国的学者指出,社区教育是“在具有社会特征的一定地域内,促使教育与社会融合为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体制。”[2]可见,教育需要社区的支持,同时教育能够带动社区的发展,教育与社区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社区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有利于社区的文化发展,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二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我国的教育本身就是在进行一种素质化教育。三有利于促进社区管理,学校与社区的结合,在管理上可以利用教育专家的优势,对管理提出建议。四有利于丰富社区活动。比如开办一个“小小宝贝画展”,把幼儿在园的自由画作,整理后在社区广场展出等等。   三、关于我国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建议
  1.需要完善社区学前教育制度,增加政策支持力度
  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除了受教育者收益外,社会也会从中受益,这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的发展最主要的责任在于政府,政府是完善社区参与制度,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需要在宏观上加强把控,制定法律法规以确保社区参与有法可依,有法可行,微观上给予财力等支持,保障社区参与制度的顺利实施,调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起步晚,目前只在少数的一线城市发展,所以,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美国的社区发展较早,有比较成型的机制,早在1964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开始实施提前开端计划,这是美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个社区行动计划。它为保障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为3-5岁幼儿提供社区学前教育,利用社区的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儿童提供补偿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的社区大学,这些社区大学自身都带有它所服务的地区的文化和地域性,课程包括社区服务的部分,我们的社区学前教育也可以在早期教育机构中增加该社区的文化和地域知识,重视文化的传承教育,同时与社区结合,服务社区,促进双向互动的多赢。
  2.需要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意识,开放办教育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对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已是一种时代趋势。但是人们对于社区教育的认识度却是有限的,一份2005年党中央对社区教育知晓率的调查问卷显示,对社区教育了解的人数只占参与问卷人数的28.57%[3],可见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对社区教育很不了解。目前这一情况,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传统观念直接相关。我国教育主要由政府的教育部门直接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并由政府下达命令和计划来调控运行,使得学校教育封闭自守,不与外界互动学习。[4]如何转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位的努力,政府行政人员应转变观念,积极推动社区学期教育;幼儿园的管理应开放化,允许社区成员参与协商;教师应尊重社区成员的教育建议,开放教育教学;社区居民应放弃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3.需要丰富社区学前教育形式与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既需要教育的主体——幼儿园的中介组织,又需要利用社区的教育、文化、自然环境、娱乐设施和各种机构等资源的顶力协助。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指出,学习不应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的问题。[5]作为中介的幼儿园,丰富社区学前教育形式和内容义不容辞。可具体如下:一组织家长会,家长会是一种有效沟通交流的家园合作形式,在家长会上可以给家长欣赏幼儿在园的照片和录像等,这样既增加了家长参与的热情,又能共同家园感情,促进家园合作。二开放课堂,请社区成员参观、进入幼儿课堂,可增加幼儿学习兴趣和认知广度。三举办亲子活动,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幼儿创造更好的机会,加深亲子沟通和互动。社区也应积极配合和发展学前教育,开展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学习社区公共设施等。
  参考文献:
  [1]李相云.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4]黄利群.关于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几点思虑[J]教育研究,1994(1).
  [3]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5]周琼.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的分析[J]教育研究,2007(9).
其他文献
在后现代、后人文、后真相、后伦理话语共同编织起来的当今时代,人文主义的旧事重提似乎是毫无激情且令人困惑.因此,重新梳理并评述人文主义的思想脉络,首先需要对入文主义的
西方古典美学家认为美感不包括触觉、味觉、嗅觉方面的愉悦感,甚至用知识论来鄙视这些愉悦感,这种观念可以概括为“感官歧视主义”.当代中西方的大多数美学研究者仍然信奉这
在当代,民族文学,尤其是人口较少的民族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渐至显出一种基于边缘而向外看的姿态.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书写以“民族寓言”双重性
浙江大学王杰教授主编的高校原典阅读教材《美学》(2018)是一项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前沿成果,其编写成员来自国内十几所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而其体例和内容所体现的时代性、原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诞生,是一系列新学科知识、新社会关系和新时代秩序的体现,也是现代民族国家表征其文化功能、实施其文化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同时,博物馆也象征了一种
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而大脑的神经系统又是大脑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神经纤维分布错综复杂,纤维的直径也非常微小,因此普通的医学技术无法对脑内的神经纤维做出
2000年人类学家理查德·斯托菲尔小组针对派尤特岩画做出了一套文化解释.2001年人类学家琳达·麦克尼尔与卡罗尔·帕特森亦针对此同一田野地点做出了另一套文化解释.因对同一
蒸汽作为一种热源载体,在石油、化工、造纸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蒸汽在用气设备中放出潜热之后变为饱和冷凝水,其所具有的热量占到了蒸汽全部热量的20%~30%。冷凝水是优质
2017年9月28日至30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以及《文艺理论与批
期刊
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rn大家好!rn在碧波荡漾的西子湖畔,在春潮涌动的钱塘江边,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在此,谨向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