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讨优秀网球运动员躯干双侧旋转力量的差异及其与运动员腰痛的关系。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 将16名优秀网球运动员分为腰痛组和健康组,通过等速测力系统对两组运动员的躯干旋转力量(PT)、躯干双侧旋转力量比(正手侧/反手侧)进行测试。 结果:角速度为60°/s时,健康组和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角速度为120°/s时,健康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轉力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量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角速度为60°/s和120°/s时,健康组与腰痛组之间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健康组的正手侧旋转/反手侧旋转力量比值大于腰痛组(P<0.05)。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存在躯干双侧旋转力量失衡现象,提示躯干旋转力量失衡过大可能是导致网球运动员腰痛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 网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非特异性腰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网球运动员中腰痛常见。 网球运动员运动发力的来源主要是腰部,每一次击球动作都离不开腰部旋转动作[1-3]。 有研究表明,躯干旋转运动与腰痛有关,是诱发腰痛的危险因素之一[4, 5]。鉴于此, 本研究探讨网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与腰部疼痛的关系,为网球运动员更好地预防腰部运动损伤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网球集训队男子运动员18名,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9名、国家一级运动员9名;右手持拍16名、左手持拍2名;首先通过发放基本信息表, 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和腰痛情况,再通过特殊实验、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排除标准,确定9名网球运动员为非特异性慢性下腰痛患者(在测试阶段,9名运动员均处于无痛期)。 健康组为从未出现过腰痛的9名网球运动员,并且没有其他身体疾病。 2组基本情况见表1。
腰痛组的纳入条件为:(1) 背部第12肋至臀横纹持续性疼痛;(2)主诉痛区可有压痛和(或)肌痉挛;(3)在1年内单次或累计病程超过3个月,反复发作;(4)无系统性疾病和神经受累;(5) 排除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9名非特异性下腰痛运动员的腰痛程度VAS评分 在3~7之 间,即疼痛程度表现为轻度或中度。
1.2 研究方法
对运动员躯干双侧旋转肌群的最大力量、 躯干双侧旋转肌力比(正手侧/反手侧)进行测试,评价躯干双侧旋转肌群之间的差异,探讨此差异与腰痛的关系。
1.2.1 测试仪器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设备型号:ISOMED2000,德国)。
1.2.2 测试方法和步骤
运动员坐姿,身体直立,髋关节、膝 关 节 屈 曲90°,膝关 节 下方、髋关节、躯干上部固定,运动员双上肢放松,肘关节屈曲,双手放于胸前把手上。 运动员先在旋转角速度为60°条件下,尽自己最大努力连续做5次躯干左右旋转动作, 在角速度为120°时, 做5次躯干左右旋转的动作。
1.3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7和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运动员躯干双侧旋转力量(组内运动员自身正反手侧躯干旋转力量),腰痛组运动员和健康组运动员的躯干双侧旋转力量,腰痛组与健康组运动员双侧躯干力量比值(正手侧比反手侧),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腰痛组运动员和健康组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2 研究结果
2.1 优秀网球运动员躯干最大旋转力矩测试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角速度为60°/s时,健康组和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角速度为120°/s时,健康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 异(P<0.05);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腰痛组和健康组的反手侧躯干旋转最大力矩, 在60° /s和120° /s时均大于正手侧躯干旋转最大力矩。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组与腰痛组相比, 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即腰痛组并未出现最大旋转力矩显著下降的现象。无论是健康组还是腰痛组,角速度为120°/s时的躯干最大旋转力矩,与角速度为60°/s时的躯干最大旋转力矩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正手侧旋转指右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右侧向左侧旋转,左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左侧 向右侧旋转;反手侧旋转指右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左侧向右侧旋转,左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右侧向左侧旋转。
2.2 腰痛组与健康组双侧躯干旋转力矩比值
由表3可以看出,在角速度为60°/s和120°/s时,健康组的正手侧旋转力矩/反手侧旋转力矩的比值均大于腰痛组, 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腰痛组的躯干双侧旋转力矩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健康组躯干双侧旋转力矩之间的差异,即腰痛组运动员正反手侧躯干旋转力量不平衡程度大于健康组。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腰痛组与健康组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躯干旋转最大力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腰痛组的躯干双侧旋转肌力相对于健康组而言并没有显著下降, 腰痛并未显著影响躯干旋转的最大力量。 腰痛组在60°/s和120°/s时双侧躯干旋转力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腰痛组运动员的正手侧和反手侧的肌力比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说明腰痛组运动员躯干正反手侧旋转肌力不平衡的程度要大于健康组。
上述结果提示,腰痛组躯干正反手侧肌力不平衡过大,可能进而导致腰痛的产生[6]。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 腰痛组运动员是在练习网球运动之后才出现下腰痛,推测长期不对称运动导致躯干旋转肌力不平衡,若这种肌力不平衡的差异过大,则会使腰椎关节失稳,进而引起下腰部疼痛[7]。对于优秀网球运动员而言, 腰痛并没有导致旋转肌群的废用性萎缩现象,其原因可能在于:腰痛组运动员在腰痛发生的急性期之外,会坚持每天训练,而每次击球练习中,几乎都包括躯干旋转动作;在腰痛的恢复期, 腰痛组运动员会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包括腰背部的力量练习[8]。本研究显示, 在两种角速度下优秀网球运动员反手侧躯干旋转的力量大于正手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原因可能有:网球运动员反手击球时,上肢的反手侧肌力比较薄弱,躯干作为动力链的一部分,为了弥补这一弱点,发挥了更多的力量,以保证动作顺利完成;此外,网球运动员快速正手击球,产生较大的旋转爆发力同时,反手侧躯干需要产生较大的离心力量起制动和减速作用,所以每次大力正手击球的同时,也练习了反手侧躯干的旋转力量[7, 9]。 长期的不对称运动和运动员发展力量的倾向,导致躯干双侧旋转力量差异的产生,随着这种差异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损伤发生。 4 小结
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躯干旋转力量有正反手侧失衡现象,反手侧躯干旋转力量大于正手侧躯干旋转力量。 健康组与腰痛组之间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腰痛组运动员躯干旋转肌力失衡程度大于健康组运动员,提示躯干旋转肌力失衡过大可能是导致乒乓球运动员腰痛的原因之一。
5 参考文献
[1] Ng J K F, Parnianpour M, Richardson C A, et al. Effect of fatigue on torque output and electromyographic measures of trunk muscles during isometric axial rotation[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3, 84(3): 374-381.
[2] 李博,鲍勤,缪律,等. 网球运动生物学特征综述[J]. 中国体育科技. 2017, 53(05): 69-83.
[3] 吴洪波. 网球发球运动轨迹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7, 34(03): 243-246.
[4] 牟柳,陈马强,田广. 优秀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03): 61-65.
[5] 庞雅静,罗筱. 腰腹肌运动联合超声波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及机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39(01): 357-364.
[6] 向云平. 网球运动旋转特征的图像跟踪分析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7, 40(24): 134-136.
[7] 金宗学,熊开宇,何辉,等. 不同落点网球大力发球肌肉用力特征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4(1): 100-104.
[8] Kent P, Mj?sund H L, Petersen D H. Does targeting manual therapy and/or exercise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i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Medicine. 2010, 8(1): 22.
[9] 顏于力,郭立亚. 跑步搭配下肢加压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06): 167-175.
作者简介:孙亦峰,1969.10,男,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关键词 : 网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非特异性腰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网球运动员中腰痛常见。 网球运动员运动发力的来源主要是腰部,每一次击球动作都离不开腰部旋转动作[1-3]。 有研究表明,躯干旋转运动与腰痛有关,是诱发腰痛的危险因素之一[4, 5]。鉴于此, 本研究探讨网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与腰部疼痛的关系,为网球运动员更好地预防腰部运动损伤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网球集训队男子运动员18名,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9名、国家一级运动员9名;右手持拍16名、左手持拍2名;首先通过发放基本信息表, 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和腰痛情况,再通过特殊实验、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排除标准,确定9名网球运动员为非特异性慢性下腰痛患者(在测试阶段,9名运动员均处于无痛期)。 健康组为从未出现过腰痛的9名网球运动员,并且没有其他身体疾病。 2组基本情况见表1。
腰痛组的纳入条件为:(1) 背部第12肋至臀横纹持续性疼痛;(2)主诉痛区可有压痛和(或)肌痉挛;(3)在1年内单次或累计病程超过3个月,反复发作;(4)无系统性疾病和神经受累;(5) 排除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9名非特异性下腰痛运动员的腰痛程度VAS评分 在3~7之 间,即疼痛程度表现为轻度或中度。
1.2 研究方法
对运动员躯干双侧旋转肌群的最大力量、 躯干双侧旋转肌力比(正手侧/反手侧)进行测试,评价躯干双侧旋转肌群之间的差异,探讨此差异与腰痛的关系。
1.2.1 测试仪器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设备型号:ISOMED2000,德国)。
1.2.2 测试方法和步骤
运动员坐姿,身体直立,髋关节、膝 关 节 屈 曲90°,膝关 节 下方、髋关节、躯干上部固定,运动员双上肢放松,肘关节屈曲,双手放于胸前把手上。 运动员先在旋转角速度为60°条件下,尽自己最大努力连续做5次躯干左右旋转动作, 在角速度为120°时, 做5次躯干左右旋转的动作。
1.3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7和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运动员躯干双侧旋转力量(组内运动员自身正反手侧躯干旋转力量),腰痛组运动员和健康组运动员的躯干双侧旋转力量,腰痛组与健康组运动员双侧躯干力量比值(正手侧比反手侧),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腰痛组运动员和健康组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2 研究结果
2.1 优秀网球运动员躯干最大旋转力矩测试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角速度为60°/s时,健康组和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角速度为120°/s时,健康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 异(P<0.05);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腰痛组和健康组的反手侧躯干旋转最大力矩, 在60° /s和120° /s时均大于正手侧躯干旋转最大力矩。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组与腰痛组相比, 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即腰痛组并未出现最大旋转力矩显著下降的现象。无论是健康组还是腰痛组,角速度为120°/s时的躯干最大旋转力矩,与角速度为60°/s时的躯干最大旋转力矩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正手侧旋转指右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右侧向左侧旋转,左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左侧 向右侧旋转;反手侧旋转指右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左侧向右侧旋转,左手持拍运动员躯干由右侧向左侧旋转。
2.2 腰痛组与健康组双侧躯干旋转力矩比值
由表3可以看出,在角速度为60°/s和120°/s时,健康组的正手侧旋转力矩/反手侧旋转力矩的比值均大于腰痛组, 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腰痛组的躯干双侧旋转力矩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健康组躯干双侧旋转力矩之间的差异,即腰痛组运动员正反手侧躯干旋转力量不平衡程度大于健康组。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腰痛组与健康组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躯干旋转最大力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腰痛组的躯干双侧旋转肌力相对于健康组而言并没有显著下降, 腰痛并未显著影响躯干旋转的最大力量。 腰痛组在60°/s和120°/s时双侧躯干旋转力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腰痛组运动员的正手侧和反手侧的肌力比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说明腰痛组运动员躯干正反手侧旋转肌力不平衡的程度要大于健康组。
上述结果提示,腰痛组躯干正反手侧肌力不平衡过大,可能进而导致腰痛的产生[6]。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 腰痛组运动员是在练习网球运动之后才出现下腰痛,推测长期不对称运动导致躯干旋转肌力不平衡,若这种肌力不平衡的差异过大,则会使腰椎关节失稳,进而引起下腰部疼痛[7]。对于优秀网球运动员而言, 腰痛并没有导致旋转肌群的废用性萎缩现象,其原因可能在于:腰痛组运动员在腰痛发生的急性期之外,会坚持每天训练,而每次击球练习中,几乎都包括躯干旋转动作;在腰痛的恢复期, 腰痛组运动员会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包括腰背部的力量练习[8]。本研究显示, 在两种角速度下优秀网球运动员反手侧躯干旋转的力量大于正手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原因可能有:网球运动员反手击球时,上肢的反手侧肌力比较薄弱,躯干作为动力链的一部分,为了弥补这一弱点,发挥了更多的力量,以保证动作顺利完成;此外,网球运动员快速正手击球,产生较大的旋转爆发力同时,反手侧躯干需要产生较大的离心力量起制动和减速作用,所以每次大力正手击球的同时,也练习了反手侧躯干的旋转力量[7, 9]。 长期的不对称运动和运动员发展力量的倾向,导致躯干双侧旋转力量差异的产生,随着这种差异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损伤发生。 4 小结
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躯干旋转力量有正反手侧失衡现象,反手侧躯干旋转力量大于正手侧躯干旋转力量。 健康组与腰痛组之间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腰痛组运动员躯干旋转肌力失衡程度大于健康组运动员,提示躯干旋转肌力失衡过大可能是导致乒乓球运动员腰痛的原因之一。
5 参考文献
[1] Ng J K F, Parnianpour M, Richardson C A, et al. Effect of fatigue on torque output and electromyographic measures of trunk muscles during isometric axial rotation[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3, 84(3): 374-381.
[2] 李博,鲍勤,缪律,等. 网球运动生物学特征综述[J]. 中国体育科技. 2017, 53(05): 69-83.
[3] 吴洪波. 网球发球运动轨迹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7, 34(03): 243-246.
[4] 牟柳,陈马强,田广. 优秀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03): 61-65.
[5] 庞雅静,罗筱. 腰腹肌运动联合超声波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及机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39(01): 357-364.
[6] 向云平. 网球运动旋转特征的图像跟踪分析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7, 40(24): 134-136.
[7] 金宗学,熊开宇,何辉,等. 不同落点网球大力发球肌肉用力特征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4(1): 100-104.
[8] Kent P, Mj?sund H L, Petersen D H. Does targeting manual therapy and/or exercise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i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Medicine. 2010, 8(1): 22.
[9] 顏于力,郭立亚. 跑步搭配下肢加压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06): 167-175.
作者简介:孙亦峰,1969.10,男,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