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要与高职自身的特点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课程建设平台并充分发挥其支撑功能,发挥校企合作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以提高网络课程在校教育的效果,有助于建成受欢迎、有效果的网络课程。
  关键词 高职 网络课程 在线
  高等职业院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一般都达到50%以上。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在建设时也需要体现实践教学的功能。网络课程是基于Web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系列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涂料生产》课程是贴近涂料生产实际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网络课程的受众除了在校的学生,还有涂料及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业余爱好者等,因此在建设网络课程时也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在线教育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功能
  《涂料生产》网络课程以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程建设的平台,并充分发挥其功能。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和实施。设置了课程标准、教学材料、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等与学生在线学习息息相关的栏目,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在线学习。课程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课程网站中充满丰富的实践教学元素,着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学材料一栏,提供了根据课程内容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实训课操作过程录像以及与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的下载与浏览服务。只要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学习者就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实训观摩。课程最终以学生满意为标准,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开设了课程问卷、答疑讨论、教学邮箱等栏目。通过课程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课程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课程建设;通过答疑讨论栏目,及时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与学生讨论课程相关的问题,提高效率,同时也与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邮箱则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沟通渠道。此外,还设置了课程管理栏目,主要是给老师提供一个管理课程栏目、元数据和选课学生等内容的工具。通过该栏目,老师可以不断完善课程的栏目、样式,还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在线学习的各种情况,包括进入课程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提问次数以及阅读试卷库试卷次数等等。
  二、发挥校企合作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注重校企合作。网络课程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涂料生产》网络课程就是校企共建的成果。企业技术人员在该课程建设中,在课程内容的选定与编排、教学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实训视频的制作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学校专任教师在生产实际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企业技术人员也参与网络课程的答疑讨论,为学生解答问题,尤其是工厂生产实际的问题;回复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电子邮件等。由于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在涂料生产一线,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具说服力,对学生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手段
  《涂料生产》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
  1.形成性评价
  针对网络学习和课程特点,本课程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
  (1)平时在线作业评价:一般在线发布3 次作业(不含专题习作),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评价和成绩在教学平台都有系统的记录,作为总评成绩的主要参考。
  (2)网上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教师通过课程管理栏目,可查看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记录可作为评定总评成绩的参考之一。
  (3)网络答疑和专题讨论的情况:学生参加网络答疑提交问题次数,在BBS 专题讨论区的发文数也都有详细记录,作为总评成绩的参考之一。
  2.总结性评价
  对于在校学生,总结性评价主要采取期末书面考试方式,学生的总评成绩由网络学习参与情况、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网络课程答疑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书面考试成绩、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成绩等构成,比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非在校学生,课程提供自测试卷进行在线考核,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测结果了解本人学习的效果。
  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要以合适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为基础,课程建设者需要认真研究建设平台的功能并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人员是高职院校一支重要的兼职教学力量,要在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学习效果的评价形式和手段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适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能提高教学效果,不合适的评价形式和手段则会对课程教学效果带了负面影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严峻,养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养老方式日益多样化,老年人的选择意愿也不尽相同。从众多研究文献中,归纳出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人、家庭与社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方式选择 影响因素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因素,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
期刊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了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说,发挥好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我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应用,发现巧用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好的导入,能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
期刊
摘 要 说得到做得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延安时期中共转败为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为人民而“说得到做的到”,发扬延安精神,以史为鉴做好当下工作。  关键词 延安 说的到 做得到 下落实  说得到,做得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等格言无不体现出行胜于言,说的到做的到的极端重要性。  一首人民非常喜爱的歌叫做《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共产党好
期刊
摘 要 21世纪的今天,由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秘书工作内容不断拓展,秘书工作意识不断更新,秘书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我们发现,企业的秘书工作还存在一些落后与不足之处,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企业秘书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 秘书工作 现状 改进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种大趋势下,对秘书的工作提
期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接受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没有兴趣的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标志,也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学英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与其他国家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平台。重庆,一个是中国西部内陆直辖市。本文通过对重庆中学英语现状的分析介绍,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重庆中学 英语教育 建议对策  一、引言  “运动”、“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信息化时代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飞速发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将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必然要求。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外,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前提和创新思维的激发,提出了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2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他们在恋爱态度、恋爱动机、失恋态度以及性方面的态度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存在,但把恋爱看得并不太重要;在择偶方面,相貌等外在品质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性格和为人等内在品质;在恋爱动机方面,不同性别、不同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失恋态度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在性态度方面,男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
期刊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及其含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化技术人才,我国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得到了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一味地使用软件而无一丁点儿创新能力。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教育工作者没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情趣;②学生自我素质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