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已经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中有所涉及。民间游戏是流传于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由于民间游戏是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因而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河北地区纯朴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丰富的儿童民间游戏,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省为例,通过调查发现,河北民间游戏正渐渐被人们淡忘而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在幼儿园的运用情况令人堪忧,据此本文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民间游戏;幼儿园;现状;调查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民间游戏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深入发掘河北民间文化资源,笔者就河北各地幼儿园中民间游戏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现状调查
  此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2011年参加“河北省幼儿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幼儿教师中进行,共发放自编的调查问卷172份,收回问卷137份,收回率为80%。问卷内容涉及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对民间游戏的了解、所持有的态度和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现状等等。
  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来自全省十一个地市的137所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其中来自城镇幼儿园的教师125人,乡村幼儿园教师12人;公办幼儿园教师126人,民办幼儿园教师11人。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90人,专科学历31人,其他学历26人。教龄在5年以下的3人,6-10年的14人,11年以上的120人。可见,工作一段时间的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的骨干力量,具备相当的工作经验,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一点与“培训对象为幼儿园在职优秀教师”为要求的项目研究是一致的。
  (一)教师们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在问及“你的童年是在哪儿度过的”的问题时,选择河北南部地区、河北中部地区、河北北部地区的人数,分别占到25.95%、37.4%和36.64%,说明这些教师来自全省各个地方且分布比较均匀。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在童年时都曾经玩过民间游戏。其中,59.7%的人玩过10种以上。在玩过的民间游戏中以丢手绢、跳皮筋、踢毽子等体育活动类最多见,占到46.79%,其余为歌谣类、棋类、拼插类等等。说明这些教师对传统的民间游戏还是比较熟悉的,回答“了解较少”的仅占7.3%,回答“不了解”的只有0.73%。
  (二)教师对开展民间游戏所持有的态度。调查发现,各幼儿园教师对开展民间游戏看法各异。针对“你认为开发民间游戏是否有必要”的提问,89.21%的认为很有必要,1.4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对“你觉得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有多大”的问题,回答意义非常大的占到70.07%,这些教师认为应在幼儿园开展各种类型的民间游戏。对“你认为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是否有意义”的问题,回答有意义的占到89.05%,但仍有8.76%和1.46%的老师认为意义不大和无所谓。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少数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现状。调查显示各个幼儿园中民间游戏的运用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你是否教孩子玩过民间游戏”,经常玩的有13.87%,偶尔会玩的84.67%,还有1.46%从来没有玩过。开展的频率也各有不同:8.03%的幼儿园是每周一次,2.92%的每月一次,时间不定、想起来玩就玩的幼儿园所占比例较大,为63.5%。可见,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分析原因,就“你认为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提问中,有46.8%的人认为是来自教师没有有效导入游戏,36.17%认为是场地条件不具备,17.02%认为是材料不够。
  二、结果分析
  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游戏在河北地区幼儿园的运用存在着令人堪忧的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对民间游戏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有些教师对开展民间游戏持无所谓的态度以及各个幼儿园中民间游戏的运用数量和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等。上述调查发现的幼儿教师对民间游戏在认识与态度、时间与频率、场地与材料方面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社会因素
  1.电子游戏冲击民间游戏。目前,游戏市场的大部分领域被各类电子和网络游戏所占据,民间游戏因生存在夹缝中而异常艰辛。
  2.民间游戏的空间范围因城市化的进程而缩小。迅速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绿地不断减少,而打陀螺、藏猫猫、滚铁环等游戏需要面积大的场地,加之变化的居住环境与空间,逐渐变少的邻里间交往,由户外向户内转移的游戏地点,由合作变孤立的游戏状态,进而使民间游戏的生存只能随之缩小空间范围。
  3.市场因素缺乏应有的材料资源。一些民间游戏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器材,比如打陀螺、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都需要器材, 由于这些材料较为少见,所以在市面上很难买到。
  (二)教师因素
  1.不想利用。在园内资源和现成的教材的影响下,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组织游戏受到限制。更有部分教师认为,民间游戏的组织费时费力,甚至“吃力不讨好”,故而将民间游戏纳入日常游戏的意识较为淡薄,这也造成了民间游戏资源的浪费。
  2.不敢利用。与一般游戏相比,民间游戏具有更富挑战性的组织和更难控制与调整的活动范围、活动量和形式,尤其是在偏大班容量的情况下,安全隐患在组织活动中是存在的,客观来看,这容易导致民间游戏的组织教师产生畏难情绪。
  3.不会利用。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在组织民间游戏的方面缺乏直接经验,同时在具体的策略操作方面比较匮乏。因此,在民间游戏利用时,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是教师开展活动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也就违背了民间游戏的很多功能,如自主、怡情和悦性等。   (三)课程因素。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参照冀教统编教材实施课程设置,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以主题方式呈现,有较详尽的五大教学领域内容设计,主要包括语言、科学、社会、健康和艺术。在组织此类型的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做到“随手拈来”,但对于民间游戏的指导内容却是空白,这也使得教师对民间游戏的组织“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应对措施
  民间游戏作为河北省民间文化的一块瑰宝,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体现出更重要的价值。
  (一)大力提高幼儿教师的认识水平。教师要想组织民间游戏就要充分认识到民间游戏的价值。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观摩培训等活动对教师进行教育, 让教师对民间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民间游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得以延续,让民间游戏创设幼儿的良好心理氛围,成为幼儿的自主游戏。
  (二)广泛搜集幼儿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素材很广泛,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搜集。例如幼儿家长就是征集民间游戏素材的一个很好的对象,让幼儿在家学习爸爸妈妈儿时的游戏,并与班级的小朋友相互分享彼此的游戏。幼儿教师也可对儿时玩过的民间游戏进行相互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补充。
  (三)精心筛选幼儿民间游戏。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风俗习俗有一定关系,然而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民间游戏。因此,筛选和整理所收集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在筛选民间游戏时,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是要充分注意的,同时积极健康、寓教于乐和适合幼儿年龄等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适宜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社会背景,从游戏玩法上进行改编与创新。可对原有民间游戏进行组合或拓展,使之更加符合幼儿成长过程中脑力和身体健康所需。比如将“抛纸球”、“跳格子”和“石头、剪子、布”组合成新游戏,可以设计新的游戏规则,更吸引幼儿的参与。
  (五)合理组织民间游戏活动。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需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以及幼儿自身的需求相符合。例如幼儿精神集中的程度与活动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相关性,幼儿在晨间、上午和下午这种较长的活动时间里,更容易掌握像跳绳这样难度较大的活动,因此可将幼儿不易掌握的活动安排在此类的时间段。同时,教师在给予幼儿自由的同时,还需要仔细的观察和贴心的关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
  参考文献
  [1]徐玲芳.民间游戏“缺场”原因及“在场”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87-88.
  [2]秦莉.川西北幼儿民间游戏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3):150-151.
  [3]智学,张建岁.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20.
  [4]丁亚红.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河北省民间游戏活动的探索和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12-14.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线学习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面对一个相对新兴的学习方式,教师既要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也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研究学法指导。对于学生对在线学习的认识问题,结合在学习中出现的因态度问题而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定点打击”,是迅速帮助学生对在线学习形成科学认识的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建构性的学习可以解决方法问题,基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可形成有价值的“事实”,从而
[摘 要] 金课建设的核心在于围绕着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创造、分析和评价等能力构成了高阶能力的基础;同时,相对于一般知識目标而言,高阶能力需要更长的周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实体课堂的平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是选修类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选修课的课时与课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取舍,课程的具体评价。一方面,高阶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海量学习资源,简化知识
[摘 要] 装饰工程制图课程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识图与制图能力。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训练中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岗位实际所需职业能力。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使室内设计专业装饰工程制图课程能更好地实现职业化教改目标。  
[摘 要]从“特殊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出发,以教学民主的可能性、必要性、缺失缘由、复归路径为线索,考察教学中的民主问题。通过上述理论前设,证明民主不是外在的附加,而是教学内在的需要,是教学天性的一部分,是教学存在一般的、普遍的自在规定,是具体教学性质的内在依据。教学民主的失落源于功利主义的兴起,而教学民主的首要条件,在于人们对教学应抱有理性的期待。  [关键词]教学;民主;交往;对成  随着新课程理
[摘 要] 作为数学科目教学内容的核心构成之一,学生在该科目上的基本活动经验是促使数学课程不断产生以及不断进步的前提。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教育的施事和受事都意义非凡。提醒教师更多地关注在以课堂为基础活动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安排,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涵养,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累积。  [关键词] 引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作为数学科目教学内容的核心构成之一,学生在该科目上的基本活动经验是促使
[摘 要] 中学地理教育重在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堂,因此,课堂的结构决定了课堂的功能。与传统课堂相比,较为新颖的课堂翻转课堂,在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基于翻转课堂环境下的安徽省地理优质课大赛”的部分优秀案例,分析了翻转课堂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翻转课堂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素养是指
(致远外国语小学,江苏 南京)  [摘 要]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三篇课文与练习内容看作一个整体,设计群文阅读,读懂作者借以景色表达强烈情感,探求写景的秘诀,以此来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向融合。  [關键词] 抓住共性;聚焦个性;对比阅读;探究表达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为《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
[摘 要] 高中语文课程由18个“学习任务群”组成。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可对课程结构进行归类化简,分别构建阅读研习课型的“读—思—用”教学模式、写作表达课型的“感—写—评—改—说”教学模式和专题式综合课型的“选题激趣—设计实施—总结分享”教学模式,此举既能保证教师遵循基本的教学规程,又便于教师灵活、弹性操作;既有助于深入贯彻课程改革,又能保证教学实效。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基本课型;课程结
[摘 要]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内容相对以前更为丰富、形式多样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发现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健全的校本研修制度,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仍较单一,成效不明显。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完善制度,激发内驱力;顶层设计,建设研修资源体系;内容多维度,提高针对性;形式多样,提升研修效果。  [关键词
内容提要 在全球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文化产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形成之时,也就是城市完成发展转型,实现和谐发展目标的分水岭。本文以西安市“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关理论,从宏观策略和路径选择两个层面对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