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al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文化是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阐述了“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 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 影响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8
  “孝”文化,一般意义上来说包含着意识与行为内容,是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延伸的总和。“孝”作为儒学的中心内容,将子辈与长辈的人文伦理关系蕴含其中。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几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且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 不可否认的是,“孝”文化中存在着局限之处,从殷周时期孝观念的形成到先秦儒家孝道的确立,“孝”文化是产生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所形成的“孝”文化也受一定的局限。但是“孝”文化的一些成分至今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1.“孝”文化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观念,同其他道德观念一样,“孝”文化从形成、发展演变到成熟也具有一个过程。在原始社会末期,“孝”的观念缘于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使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财产继承关系,“孝”的观念便伴随着子女在回报这种关系之时产生。这种观念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都有所体现,于是成为一种“孝”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中,孝文化深深印刻并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融化于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接受“孝”这一美德的熏陶,这种熏陶可能来源于书本、讲堂的学习,也可能来源于他人的言传或生活中亲眼所见的事实。例如,从小就广受传播的卧冰求鲤、小黄香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从而传递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孝”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对父母的“孝”是牢记他们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情,在“孝”文化的传递和发展中,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延伸到了感恩社会和祖国,正所谓“小孝持家、中孝立业、大孝报国”,把感恩化作为爱心,通过具体的行为帮助他人,并对社会和国家进行回馈。这是“孝”文化所展示出来的对民族的一种认同,是爱国这一传统美德的诠释。
  2.“孝”文化传承中国敬老尊老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尊老敬老是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代际情感模式的独特文化,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孝”文化开始产生并不断发展以来,“孝”已经从家庭层面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孝不仅能治家,而且能够治国。在历史上,我国一直有“举孝廉”的做法,孝廉成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可见尊老敬老行为是中国古代社会很被看重的一种文化。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说道:“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 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其次是‘仁爱’,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是常讲的。 ”“孝”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孝也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尊老敬老被传承下来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孝”文化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而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个体只有被某种关系连接起来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够称之为家庭,“孝”文化就能起到這种维系家庭关系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重视亲情已经是普遍的社会心理,这种亲情由上而下表现为长辈对子辈的关心与爱护,由下而上则表现为子辈对长辈的尊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尊老爱幼”。这种长辈与子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纽带和生育与抚养的基础之上的, 它对家庭伦理体系的构建具有宝贵的价值,“孝”文化使得一个家庭能够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排除家庭成员日常的矛盾之外,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相处方式,家庭之间能够和谐地相处。俗语云“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关系着家庭成员的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由“孝”文化促成的和谐的家庭关系为社会关系的向好发展提供了润滑剂。
  二、“孝”文化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孝”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孝”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为解决养老困境提供思想支持两个方面。
  1.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对父母的孝、对先祖的孝、对君王的孝以及继志述事、立身扬名。传统的“孝”文化的内涵由家庭层面逐步向社会层级扩展。在当代中国,“孝”文化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家庭内部,而是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具有很大的扩展性、伸缩性。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追求高水平的精神生活,而家庭、社会中的伦理关系日趋紧张却成为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孝”文化是构建良好的代际关系,建立人际和谐的重要精神资源。“孝”文化中蕴含着仁爱精神,包括亲亲,即关爱自己的亲人;仁民,即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所有人;爱物,指像爱人那样爱世间万物。仁爱精神对于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孝”文化中还提倡感恩,对父母的养育进行报答,还要感恩社会和国家,并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孝是展现出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在父母的照料下成长,孩子懂得孝顺,一个家庭就能和谐的相处,进一步为构建社会的和谐打下基础。在“孝”文化中蕴含着和谐的价值追求与观念,这推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 展现出了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们对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的一种愿望。社会环境的营造是在人与人沟通互动之间形成的,所以要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前提下进行,“孝”文化的传承对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有助于为解决养老困境提供思想路径
  中国有着14亿人口,截止2009年底,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2.5%,中国已经面临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现象。中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老人遭受虐待、无人赡养的问题,空巢老人的数量也不在少数,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严重,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留守在家。要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充分发挥“孝”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尤为关键的因素,基于其能够有效增强儿女的道德责任感,让他们进一步明确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而父母在晚年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使子女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传统“孝”文化体现了养亲、敬亲的普世价值,因此,“孝”文化能使社会成员树立自觉养老的价值观念,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多发展活力。
  中国“孝”文化对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对于现代文明具有普遍的精神意义。我们一方面要批判传统“孝”文化中腐朽的成分,比如否定个人价值、钳制个性自由的负面价值以及屡见于史册的愚孝行为,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现代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中的积极成分,使之传承下来, 构建符合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并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比如,传统“孝”文化中的养亲、敬亲的基本内涵不仅要保留、继承,更需要弘扬和提倡,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实现对“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娟《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23期。
  [2] 杜玉霞《传统孝文化在文化养老中的价值作用及传承问题探讨》,《大众文艺》2018年第22期。
  [3] 郭清香《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实践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2期。
  [4] 汪倩倩《孝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改革与开放》2017年第5期。
  [5] 季荣、李江南、何召建《消费文化背景下“百帕”品牌形象推广策略研究》,《大众文艺》2018年第22期。
  (梁佳彬,1999年生,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开始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本文将从中国民间艺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入手,全面展开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15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数学学科中,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学生的逻辑思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05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感受中国古诗词的文化美感,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素养和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的精华思想、增加民族认同感,同时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 数学 传统文化素养 教育创新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13  一、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分析  1.从小培养学生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读过“邃心所欲——薛邃·九秩画展”,如展名所言——随心所欲,或者说,逍遥,微醺,畅神,且又见出自在与高远之境.笔迹见心迹,心性得大自在,笔下自然是大自在.rn个人以为,鲐背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高中生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愈发严重,为了提升高中生母语文化水平,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高中 英语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18  目前,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对于外来文化则过于关注。英语科目本身拥有较强
摘 要:传统文化是指我国上下五千年来先哲智慧总结的文化内容,其中主要劝人向善以及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为核心,是我国历史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开始提倡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播。而小学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刚刚萌芽,这个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中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能够深刻、全面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逐渐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与伟大复兴提供支持。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
摘 要:从整体情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略显缺失或不足。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模式以及重要价值
巢宗祺教授在《文汇报》发表的《语文学科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个方面(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属于语文独有,它们是语言建构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伴随语言建构而发展的,是结合在语文的运用中而发挥作用的。若说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最容易产生困难点的无疑是现代诗部分。本文尝试阐述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并以此理论对《汗血马》一诗进行文本解读,来印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传统文学作品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占有较重的比例,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不可能所有的文章都能反映传统文化,但是其中的文言文、散文、诗词等都是进行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