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伦达坝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一个中型的铜钨锡银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砂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亦赋存有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萤石-白云母-电气石-锡石-黑钨矿阶段(Ⅰ阶段)、石英-萤石-黑钨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萤石-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银矿物阶段(Ⅲ阶段)和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阶段(Ⅳ阶段)。道伦达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伦达坝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一个中型的铜钨锡银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砂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亦赋存有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萤石-白云母-电气石-锡石-黑钨矿阶段(Ⅰ阶段)、石英-萤石-黑钨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萤石-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银矿物阶段(Ⅲ阶段)和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阶段(Ⅳ阶段)。道伦达坝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Ⅰ和Ⅱ阶段均
其他文献
吴春明利用天然变泥质岩在460~760℃和1~12 kbar温压条件下对石榴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石榴石-白云母-Al_2SiO_5-石英(GMAQ)地质压力计进行了经验校正.校准物白云母的化学成分范围分别为:Fe=0.03~0.21 atoms,Mg=0.02~0.32 atoms和AlVI=1.62~1.96 atoms,每公式单元以11个氧计算.石榴石-白云
胶莱盆地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郯庐断裂带东部,处于中国东部构造关键位置上.多年来,由于胶莱盆地一部分在海里,缺乏精度较高的物探资料,所以地质、地球物理学家对胶莱盆地的形成机制,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利用最新海陆高精度重磁资料,和成熟的重磁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前人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于断裂划分、重磁联合解释以及密度界面和磁性界面的反演结果进行构造区划,并结合基底特征、断裂特征、地层特征综合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和亚洲大陆在新生代碰撞的产物,是研究碰撞造山带变质作用,部分熔融和花岗岩成因的天然实验室.然而,位于喜马拉雅中东部的高喜马拉雅岩系中的变镁铁质岩石的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的条件和时间尺度尚存在争议.张泽明等对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镁铁质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这些富含浅色条带的镁铁
在储层岩石样品超声速度测试中,耦合方法的选择对信号幅度和测试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对于常压条件下测试时夹持器的使用对疏松样品造成的测试误差,随后针对不同耦合方法标定了铝块的纵、横波速度,并对比了液体耦合剂、固体耦合剂及其组合方式对信号的幅度与测试精度的影响.铝块速度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耦合方法时只要系统对零时间和波初至时间拾取准确,那么测试精度不受耦合方法选择的影响.粗颗粒样品纵波测试
煤层急倾斜(煤层倾角大于45°)情况下的地震观测条件十分复杂,如果按常规采集系统进行数据观测采集,将会引起较大的剩余时差,研究对煤层急倾斜地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十分必要.针对急倾斜煤层赋存特点,通过研究地层倾角与剩余时差,以及和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T"型观测系统,即:沿地层走向布设激发测线,把激发点放在其下倾的一侧,使激发点和接收点保持一定的距离,组成相对位置关系为"T"形的观测
测井资料已广泛应用于烃源岩识别与有机碳含量评价,但其他有机地化参数的测井评价方法则少见报道.要实现测井资料的烃源岩综合评价,仅有有机碳含量的评价参数是不够的,需要建立配套的有机地化参数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多个有机地化多参数的测井评价模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烃源岩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有机碳含量TOC采用较为成熟的ΔLog R法计算,热解参数S_2通过岩心分析数据刻度测井的方法获得.将测井资料
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湖泊表层沉积物参与卡尔文循环固碳基因多样性及其对盐度的响应.采用构建克隆文库、聚合酶链式反应、rbcL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研究青藏高原6个典型湖泊(洱海、青海湖、托素湖、尕海、小柴旦湖、茶卡盐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rbcL基因多样性,揭示不同湖泊中固碳微生物种群构成,同时初步分析各个湖泊中固碳微生物种群组成与环境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有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固碳微生物共分3个门,即:
山前带地震资料成像问题是我国中西部油气勘探的难点之一.基于常规CMP浮动基准面的成像技术在陡缓转折带一般很难获得较准确的速度模型,在复杂地表及地腹条件下,无法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地表一致性浮动面的双平方根动校正及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该技术包括以下4个关键步骤:(1)地表一致性浮动面计算;(2)叠前地震道集预处理以提高道集信噪比;(3)双平方根动校正、速度分析及剩
薄差储层具有"薄、小、散"的特点,储层精细刻画难度较大.本文分析了薄差储层精细刻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重点阐述了4项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基于小尺度-高密度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虚拟泥岩层段技术、基于频率补偿的曲线重构技术和基于地震反演的层间属性提取技术.在大庆长垣外围油田M402-3区应用效果证明:综合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薄差储层预测成果图,实现了薄差储层主力单元沉积微相有效绘制;结合构造、薄
基于时频分析技术的谱比法品质因子Q估算已成为地震资料Q估算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目前常用的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小波变换(WT)和S变换(ST)三种时频分析方法,基于三层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衰减地震响应,对比分析了三种时频变换谱比法品质因子Q估算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S变换的谱比法Q估算精度最高.进一步针对不同厚度气层楔状模型衰减地震响应,采用基于S变换的谱比法探讨了获得理想Q估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