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旋律在复调音乐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对“固定旋律”的研究,是研究西欧复调音乐发展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西欧复调音乐大约起源于十世纪。对复调音乐的产生起着直接的重要影响的单声部音乐形式是格里哥利圣咏,它作为多声部结构的一个基础声部而出现,后来即演变成为“固定旋律”。可以说“固定旋律”的起源也就是复调音乐的起源,它和复调音乐并存、发展,一直到十六世纪依然保持着其重要的作用和生命力。“固定旋律”对现代人来讲,总是把它和学院派的对位法的观念联系起来,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它并不是出于学院派的目的而出现的,而是作为音乐创作的一种手法,反映了古老的、逻辑的音乐思维,成为显示作曲家创作想象力和技巧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没有这一时期里“固定旋律”写作技巧的发展,复调音乐写作技巧是不可能达到巴赫时代赋格曲的水平的。本文从历史发展的演变和继承方面论述“固定旋律”和它对复调音乐发展的影响。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论述“旧艺术时期”(大体到十三世纪末)和“新艺术时期”(十四世纪)的“固定旋律”。下面摘发的是本文的第三和第四两个部分。
其他文献
目的单一图像往往难以捕获一个场景下所有的细节信息,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多传感器或同一传感器的不同方式来获取多幅图像,然后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将获得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
<正>《药》是鲁迅的小说名篇,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看客围观描写: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杀革命者的头,而革命者悲哀地成为了"被看"的对象。鲁迅用带有讽刺意味的描写,活画出了
期刊
<正> 湖北随县“曾候乙大墓”出土的六十四件成套编钟及大量有关资料,虽证实了我国先秦典籍中关于旋宫转调理论记载的真实性及其在音乐技术上的实质性意义,但人们迄今却仍未
淮海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促进这一城市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其作为我国东中西联动发展重要纽带、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重要支点的巨
近年来,我国围绕着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目标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不断地增加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
<正>岸边成雄先生(1912.6.16-2005.1.4)是日本的著名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学界的良师益友,他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一生。据《九十大寿纪念·岸边成雄博士业绩目录》的统
<正> 对“西安鼓乐”的定名,近几年出现不同意见的争论。余铸在《为〈长安古乐〉正名》一文(载《民族民间音乐》1987年第3期)中提出:“‘长安古乐’这一名称由来已久,凡是久
<正>【设计意图】孔子一直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让后人敬而又敬。事实上孔子首先是一个"人"。北大教授李零说:"历史上的孔子有两个,一个是《论语》中的,有血有肉,活生
<正>《江苏省考试说明·语文卷》在文学类文本中要求:"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能力层次级中将探究题列为F级,又作如下具体
期刊
将烧结的Al2O3/PSZ(3Y)陶瓷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处理,对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试样致密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材料中的各晶相的变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