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永远让人感到惊讶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永远让人感到惊讶。我过了很久才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对他的惊讶,恰恰来自于他的惊讶,因此是一种惊讶的传递。他一生都在惊讶山水,惊讶人性,惊讶自己,这使他变得非常天真。正是这种惊讶的天真,或者说天真的惊讶,把大家深深感染了。
  我们在他的诗里读到千古蜀道、九曲黄河、瀑布飞流时,还能读到他的眼神,几分惶恐,几分惊叹,几分不解,几分发呆。首先打动读者的,是这种眼神,而不是景物。然后随着他的眼神打量景物,才发现景物果然那么奇特。
  其实,这时读者的眼神也已经发生变化,李白是专门来改造人们眼神的。历来真正的大诗人都是这样,说是影响人们的心灵,其实都从改造人们的感觉系统入手。先教会人们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发现,怎么联想,然后才有深层次的共鸣。当这种共鸣逝去之后,感觉系统却仍然存在。
  这样一个李白,连人们的感觉系统也被他改造了,总会让大家感到亲切吧,其实却不。他拒绝人们对他的过于亲近,愿意在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这也是他与一些写实主义诗人不同的地方。
  李白给人的陌生感是整体性的。例如,他永远说不清楚自己的来处和去处,只让人相信,他一定来自谁也不知道的远处,一定会去谁也不知道的前方;他一定会看到谁也无法想象的景物,一定会产生谁也无法想象的筆墨……
  他也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可以让任何人产生亲切感的诗句,但紧接着就产生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既然如此思乡,为什么永远地不回家乡?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拥有足够的自由,偶尔回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这位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执意要把自己放逐在异乡,甚至不让任何一个异乡真正亲切起来,稍有亲密就拔脚远行。原来,他的生命需要陌生,他的生命属于陌生。
  为此,他如不系之舟,天天在追赶陌生,并在追赶中保持惊讶。但是,诗人毕竟与地理考察者不同,他又要把陌生融入身心,把他乡拥入怀抱。帮助他完成这种精神转化的第一要素,是酒。“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都道出了此间玄机。帮助他完成这种精神转化的第二要素,那就是诗了。
  对于朋友,李白也是生中求熟、熟中求生的。作为一个永远的野行者,他当然很喜欢交朋友。在马背上见到迎面而来的路人,一眼看去好像说得上话,他已经握着马鞭拱手行礼了。如果谈得知心,又谈到了诗,那就成了兄弟,可以吃住不分家了。他与杜甫结交后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可见一斑。
  然而,与杜甫相比,他算不上一个最专情、最深挚的朋友。刚刚道别,他又要急急地与奇异的山水相融,并在那些山水间频频地马背拱手,招呼新的好兄弟了。他老是想寻仙问道,很难把友情作为稳定的目标。他会要求新结识的朋友陪他一起去拜访一个隐居的道士。发现道士已经去世,便打听下一个值得拜访对象,倒也并不要求朋友继续陪他。于是,又一番充满诗意的告别,云水依依,帆影渺渺。
  历来总有人对他与杜甫的友情议论纷纷,认为杜甫写过很多怀念他的诗,而他则写得很少。也有人为此作出解释,认为他的诗失散太多,其中一定包括着很多怀念杜甫的诗。这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而且也有可能确实是如此。但是,应该看到,强求他们在友情上的平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毕竟是相当不同的两种人。虽然不同,却并不影响他们在友情领域的同等高贵。
  这就像大鹏和鸿雁相遇,一时间巨翅翻舞,山川共仰。但在它们分别之后,鸿雁不断地为这次相遇高鸣低吟,而大鹏则已经悠游于南溟北海,无牵无碍。差异如此之大,但它们都是长空伟翼、九天骄影。
  (摘编自《中国文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起床洗漱后,吃到妈妈准备好的早餐;幸福就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解出了一道数学题;幸福就是难过失落的时候,死党在一旁安慰逗乐;幸福就是度过充实的一天,躺在床上安然入睡;幸福就是拼搏了一个学期,看到试卷上的对号越来越多;幸福就是下雨了,包里刚好有一把伞;幸福就是在假期里,坐在沙发上看一本喜欢的书……  生活中的小小幸福和快乐,是流淌在生命中的稍纵即逝的美好。请以“小幸福”为话题,
十八大以来,在我党持续高压反腐、从严治党的大背景、新常态下,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动摇了,认识模糊了。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不做事,也不做错事,终日“平平安安混日子、庸庸碌碌占位子”。省委书记李鸿忠曾为为官不为的人画了像,归结为“四类先生”,即“两不先生”“南郭先生”“撞钟先生”“好好先生”。这些问题,无论是不想为、不会为,还是不敢为,归根到底是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颁布
鳴门漩涡  两位小伙驾驶小木舟在湍急的入海口河流里来回躲避暗礁,眼看就要跌落尽头的瀑布,但娴熟的操作让他们成功化险为夷,安然驶入平静的大海……等等!怎么小船开始自己加速了?原来,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小船不自主地滑向漩涡中心,越来越快!此时两位小伙就算再怎么身怀绝技,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漩涡张开地狱之门一般的血盆大口,将他们连人带船卷入海底……  以上让人绝望的场景往往只会出现在
第一朵花儿,从枝头悄然落下,静静地落在翻开的扉页上,我沉醉于花儿散发的芳香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静谧与安宁,不知不觉一个下午悄悄过去了。  从小到大,已不记得多少次靠着树干看书而忘记时间的流逝了。  对书的热爱记不清是何时开始的了。也许是源于我的那满柜书籍;也许是源于摘抄的一段段美文佳句;也许是源于那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誉……  一朵花开的温柔,是席慕蓉用心等待的热情;一句如夢的话语,是冰心梦
缓缓推开木门,一道阳光直入心扉。眼前,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下舞蹈,身后,阴冷的小巷已无踪迹。心中的那道木门轻启,原来门的另一面,是灿烂阳光……  生活就像迷宫,每一道困难之门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美丽花园。  已是暮春,我随父母去乡下小住几日。驱车行在路上,过眼的葱郁风光尽数泛了黄,风似乎已褪去温度,让我的心中一片清冷。心中似乎被这暮春之景感染,阴暗得仿佛渗出水来。是啊,怎么高兴得起来?耳畔,似乎
摘要:本文在梳理地方性写作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周恺的长篇小说《苔》的文本价值。作品在运用方言、民间风俗、仪轨等地方性知识塑造四川乐山一地的地方感的同时,建构了一种可以被“异乡人”所认识、理解的“地方生活”,寻绎一个地方的文化表情与性格。以讲述革命如何发生为主题,让“地方”与“世界”充分互动,《苔》缝合了“地方”与“国家”、特殊与普遍以及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裂隙,为以方志面貌出现的小说叙事赋予了抽象、普遍
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成长是一場冒险,迷途的人先上路,年少时处处风景,不想回头。就像《少年哀歌》里住在濑户内海无名小岛上的打渔少年,他随父亲在轮船的主航道上撒网捕鱼,为了避免与客轮相撞,夜色浓重时,便点亮一组红灯。这一排灯的光芒,似乎隔绝开了两个世界——小小渔船在波涛中颠簸的小岛渔民的平淡生活,和避开的客船上光鲜华丽的都市摩登生活。  本来是没有交集的,直至那一日与客船打了照面,他与红男绿女之间短促
建服务平台助精准帮扶  今年以来,猇亭区建立一站式“党建帮扶”综合服务平台,围绕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电工、焊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加大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的帮扶力度,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减免挂号费,住院费等医疗费用的减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共投入22.4万元,投放垃圾桶150个,勾臂车厢15台,垃圾车1台,积极
最好是在暖意和花香交织在清风中的夜晚,如水般澄澈透亮的月光就那么轻轻柔柔地洒落在你的肩上,略带冷清却又毫不落寞。惬意地斜倚阑干,翻动早已熟记于心的书页,让那些早已作古的诗歌伴着一缕柔柔的茶香,和着一段浅浅的歌声,穿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眼前重新汇成一出动人心弦、辗转反侧的好戏。一个无伤人生、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幽幽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
2016年10月16日,第二十八届金鹰节,捧走最佳表演艺术奖的人,是那个领了无数次奖,仍旧有些腼腆的老爷子李雪健。演员胡歌向着他鞠躬,一旁的女艺人,光是看着他,就开始不自觉地流泪,全场鼓掌向他致敬。  身体不太好的李雪健戴着助听器,走路、说话都有些吃力。他的获奖感言简单质朴却让人感动:“得奖了,我挺激动的,很让我难忘。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我的追求……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继续和他们合作,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