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正确导向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中考改革是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之一。由于中考关系到诸多学子后续的受学历程以及学子后期的人生发展,使得如何进一步完善中考相关制度以不断推进中考改革的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重点研究方向。要想有效推进我国中考制度的改革发展,首先就应明确当前中考改革中的一系列缺陷与不足,从而才能够就这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考改革;“两考合一”
  一、 前言
  古往今来,考试一直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进行综合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同时亦是选拔人才的传统依据。就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地区依旧实施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而中考改革与教育资源分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切实与广大青年学子的个人命运挂钩,同时亦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作为连接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点,中考改革对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对高中教育事業的发展基础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本文就如何推进中考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深入探讨,现总结如下。
  二、 我国中考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制定方面的问题
  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类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遍做法是首先以相关通知为依据将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为道德品质以及公民素养等多个方面,而后再就每个方面进行深入性和细致性的划分。良好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类体系的不同维度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上述综合素质评价分类指标中的一集指标却易在内容上出现交叉或重叠等问题。
  (二) 高中招生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教育部所出台的高中招生制度“指标到校”政策旨在帮助妥善解决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但该种招生制度却属于一种不公平的行政手段。自该项政策实施后,全校范围内的择优录取逐步取代了以往全区域范围内的择优录取,而城乡教育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优质初中学子的录取分数线要比薄弱初中学子的录取分数线高得多,从而导致出现“同分不同命”的不良现象,引发新的公平教育问题。与此同时,该项政策的实施也导致各高中学校的生源综合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亦较大,因此这就给各高中教育机构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除此之外,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许多农民工子女陆陆续续在城市中入学,若仅单纯地从考生人数方面来分配招生指标,那么这一逐步壮大的流动群体该何去何从。
  (三) 高中学校招生录取顺序方面的导向问题
  目前,“优质高中—普通高中—民办高中—中职”是全国各地高中录取的最主要录取顺序,从中不难看出这种招生录取顺序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精英式教育体系。一方面,这种录取方式在广大学子和学生家长中形成了升学竞争,但另一方面,将民办高中与中职学校放在录取顺序的最后,势必会导致其出现生源质量低下的问题,并且还会使其处于“生源差-教育质量差-生源差”的无限恶性循环中。因此,即便政府相关部门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但也无法吸引广大学子的注意力。除此之外,相对固化的录取招生顺序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校的自主权,减少自身的教育活力,不利于发展特色教育。
  三、 推进中考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 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以不断完善“两考合一”
  绝大部分相关理论以及大量相关实践结果证明,遵循质量与效益优先的科学原则来合理实施并完善“两考合一”改革是我国中考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尽管如此,“两考合一”这一改革制度不仅存在着影响考试评价功能的缺陷,同时亦会在限制学生选择权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质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些都不容忽视。所以,要想不断完善“两考合一”这项改革制度,首先就应确保中考的命题质量,在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引导下,在命题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综合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和自我创新精神。
  (二)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以优化配置到校指标
  从根本上来看,“指标到校”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对弱势群体实施差别性以及补偿性策略来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一方面,为进一步妥善处理“指标到校”政策中实质公平与形式公平等方面的价值冲突问题,各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为主,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各方面资源的投入量,注重提升薄弱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以尽可能地缩短城乡教育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为避免中考改革过程中出现以一种新的不公平来实现另一种公平的不良现象,各教育相关部门可利用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来进一步平衡各利益群体的多方面分配,并确保分配的合理性。
  (三) 明确政府职能以优化学校自主招生权
  一方面,为进一步落实“阳光招生”政策,为各高中教育机构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应以明确并转变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为着手点,有效分离其在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中管、办、评方面的职能。与此同时,各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在建立健全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对专业化考试服务机构的发展力度。
  另一方面,普及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当前的发展愿景,这就意味着把初中毕业生分配和安排到适合其发展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中等教育之中转变为中考的核心功能侧重点。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适当性与合理性地赋予各高中教育机构更多的自主招生权,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良好发展的同时形成多元录取模式,有效构建衔接各阶段教育的“沟通桥梁”,从而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推进中考改革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之一。要想促进中考改革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各相关部门结合课程对各方面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切实抓住中考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扎扎实实地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弘.着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稳步推进“体育中考”改革——以宁波市“体育中考”改革为例[J].运动,2014(89):9-10.
  [2] 褚宏启.城镇化进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与教育机会均等——如何深化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10-16.
  [3] 冯川钧.中考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21):118-121.
  [4] 卢鸿鸣.长沙市十年中考改革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5(8):19-21.
其他文献
摘 要: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常以两种方式考查:一是通过装置图的形式考查,二是通过叙述或描述操作方法及其原理进行考查。本文主要分析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  关键词: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  一、 过滤(图1)  1. 适用范围: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或难溶物与易溶物分离)。  2.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
摘要:烙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是用烙铁在物品上烫出烙痕作画,它的创作具有浓厚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如何让幼儿欣赏感知烙画作品及其创作呢?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爆绘作品恰巧与烙画的创作方法类似,都是火烧痕迹形成的作品。运用“仙女棒”自由创作泉州古城榕树的不同姿态,不仅能让幼儿在别样、趣味的绘画中感受榕树包容、有力、温暖的乡情,还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烙画的魅力。如何在幼儿园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学情,阐述了“共情”历史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应用和实践效果,同时强调了共情历史教学法中史料开发和利用要遵循写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的原则,并澄清了共情历史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共情历史要力戒形式化;共情历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共情;有效性  一、 主题与研究背景  “共情”是指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上,
摘要:“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有效认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前概念思维可视化、学生思维可视化、板书设计可视化、学习效果可视化等方法,能够找准科学探究的开端,把握科学课堂的节奏,了解科学探究的效果,促进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修正学生的错误,构建全面完善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前概念;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构建认知  科学课是对思维逻辑要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环境下,需要注重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基于这一方面则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实现创新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三角形教学,一定要主动和新课程教学需求密切结合,优化设计三角形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思维潜力,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创新型教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传统教学模式在经过改进和改善后,已经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学生能够在充满自主性的语文课堂中学习,更加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语文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式也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课标解读也在课堂中得到了应用。本文首先简单了解高中地理中“课标解读”中的应用要素和具体应用作用,利用“课标解读”策略在高中地理的实际应用过程进行设计并分析其中的具体内容,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具体观察解读策略的应用效果。通过本文对“课标解读”策略的初步探讨和应用,推动课标解读策略的完善。  关键词:课标解读;高中地理;课标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自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教改实践实施要求颁布以来,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在发生着质的转变。我园大班幼儿“自主签到”环节的教学实践,就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自主签到;大班;自我服务能力  《3~6岁儿童
摘要:第一课时的教与学,是学生对文本的“初见”。在此过程中,我们切实需要一堂熟悉字词、梳理结构、凝练文本的教学。第一课时是学生触摸文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必经过程。多元化地识记字词,多样化地初读课文,培育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第一课时;词串;概括;取主舍次  人生中的初见,是一种无比美好的感觉,每个人都有憧憬初遇的情结。对于初次阅读的课文,我们
摘要:如何将“让儿童追赶课程”变成“让课程追随儿童”,真正确立“儿童中心说”的课改理念呢?学校经历了16年的探索,打造了“城小之最”特色课程,蹒跚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路子。  关键词:课程;追随儿童;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程评价  2014年11月,我们学校学生自编自排的一个“创意变变变”节目——《蜕变》,在苏州市现场比赛获得银奖,被评委之一——中央电视台导演选中,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