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笔下的“花前月下”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吴县人。唐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的诗风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艺术风格多变,读其诗,可以发现唐寅笔下的花卉和明月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意象,分析这两个意象,发现其中寄予着唐寅的志向,含蓄地将心中块垒郁勃之气抒发出来。
  关键词: 唐寅 诗歌 意象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吴县人。唐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因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南京乡试第一,世称“唐解元”。唐寅少有隽才,善诗文,祝允明在《梦墨亭记》赞唐寅“天授其颖,才风无前”。唐寅潇洒率真,放浪不羁,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终其一生,唐寅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有过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毁;有高世之才,士不用而更摈。”(《唐伯虎墓志铭》)经历过丧亲之痛、科场蒙冤、穷困潦倒的唐寅,在桃花坞建了一所别业,过着“放情诗酒,寄意名花”的生活(杨静庵《唐寅年谱》),年五十四岁而卒。
  唐寅的诗风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艺术风格多变。可以发现唐寅笔下的花卉和明月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意象,分析这两个意象,发现其中寄予着唐寅的志向,含蓄地将心中块垒郁勃之气抒发出来。
  一
  《六如居士外集》卷二记载:“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征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唐寅的落花诗很多,如《和沈石田落花诗》便是写于此事,“杏瓣桃丝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从花落抒发了时光飞逝,自己的年少不再。再到“知到来年可烂开”由扫花时看到杏花、桃花零零碎碎掉落一地的哀伤,再到对于明年花重开的美好希冀,都是来说明自己的惜花爱花之情。再如《花下酌酒歌》“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唐寅面对一天之间花开花落,想到了“九十春光一掷梭”、“少年易老不重来”,由花期的短类比到了人生的匆匆,从而抒发了需要“莫把春光付流水。”自己要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一种超然豁达之感,但细看之下,也有“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花期一去不再的悲伤成分在其中。充分体现唐寅目睹残花败落时的叹花怜花之情。
  作者笔下的落花诗有些是寄托着作者个人的身世浮沉在其中:“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能赋相如已倦游,伤春杜甫不禁愁!头扶残醉方中酒,面对飞花怕倚楼。”“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通过飞花,表现出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花季一过花落于孤野无人欣赏的寂寞,用司马相如、杜甫、昭君等人的才华与遭遇自况,在落花中含蓄表达出自己身怀八斗之才却不被重用的愤慨,对任由花期渐过,花谢花落,自己青春不再,怀才不遇,无人欣赏的感伤。
  唐寅留下的诗歌中,花的种类更是多样。如“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惜花春起早》)“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的娇艳的海棠,“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似仙家”(《题画》)“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头转黄鹂。”(《题梦草图为陆勋杰》)的活泼的杏花,“雨打梨花深闭门”、“梨花风静鸟栖枝”的文静的梨花和“春雷一动花争发,”、“谁识一般清意味”的凌寒报春的无私清高的梅花。“谷雨豪家赏丽春,塞街车马涨天尘”(《题画牡丹》)的华丽的牡丹。其中无论是哪种花都是美好的象征,作者都用细腻的笔触来描摹,用来展现各种花的独特个性,使笔下的花更加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纵观唐寅诗歌,唐寅对菊花和桃花有着特别的偏爱。“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折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题菊花图》);“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题菊花》)“白衣人换太元衣,欲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题自画墨菊》)“黄菊预迎重九节,短篱先放两三花。”等诗歌都是歌咏菊花的。其中的菊花有着共同的特点:孤寂而高洁。唐寅笔下的菊花,“冷落疏篱”、“一生颜色付西风”,虽然菊花颜色美艳,却在篱下无人知晓,不知为谁而发,只能孤芳自赏,终其一生。这与唐寅一生不第、怀才不遇、建功无门对照,是自身年华流逝、孤寂处境的真实写照。而“节操非凡种”、“铁骨”、“满身香汗”则是讴歌菊花的洁身自好,清贫孤傲。唐寅生性清高、恃才傲物,早期的亲人相继离世、科场舞弊案后身陷牢笼,从而绝意仕途都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的斗争和市井的世态炎凉,只有借菊花高洁这一意象来抒发他内心愁苦和落寞。其中多处,都是与晋代陶潜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也曾感叹:“南山多少悠然意,千载无人会此心。”菊花这一意象,是带有独特的文化印记在里面的。菊花是陶渊明的最爱,与陶渊明一样,他选择菊花来激励自己的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样,唐寅选择过“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生活。
  唐寅也选择了桃花坞来过完自己的余生,可以说也是受到陶渊明的影响。陶潜有《桃花源记》,唐寅在桃花盛开的桃花坞建了一所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为“桃花庵主”。唐寅生有一女,取名为桃笙,在所居之处写下了《桃花庵记》。这里出现了唐寅另一个高频率的意象——桃花。看来唐寅对于“桃花”也有一种独特的偏爱。开篇两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重复不断出现“桃花”二字,给人以绚丽之感,诗歌流畅通达,浑然天成。
  “桃花”意象在唐寅诗中并不少见。“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把酒对月歌》);“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题画》);“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桃花坞》)“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题画》)描写的都是春意盎然,清新隽美的自然图景。“桃花”如此频繁出现,足见其对于桃花的喜爱。但桃花相比菊花,寄托的又是别样的心情。不是寂寞与哀伤,也不是愤懑与不满,而是展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桃花源记》中在一片桃花林中有一群“避秦时乱”的百姓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桃花坞明显是唐寅在看透世俗的避乱之地。在与世隔绝的万树桃花中,唐寅得到了心灵上的宁静,桃花无疑是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而且是亲近自然的。唐寅在桃花上寄托的情感则更加丰富。不仅是对于自己身处世外桃源远离世俗烦恼的愉悦,而且桃花还寄托着作者对于世间的美好理想,自己的凌云之志。   二
  唐寅诗中的月也是相当频繁的一个意象。最有名的一首写月的诗是《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这首诗是借鉴李太白《把酒问月》创作而成的。文中的“李白”更是多次出现,与作者相互比较,突出李白的“豪气”和“才气”,强调了对李白的敬佩与仰慕。纵观唐寅一生与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一样率真浪漫,放荡不羁,才华横溢却又遭遇坎坷。李白是“诗仙”,唐寅更是自号为“逃禅仙吏”。唐寅曾与朋友在雨雪天扮乞儿,唱莲花落,得钱则沽酒去寺中痛饮,并大呼:“此乐惜不令太白知之?”对于李白的崇拜,更多是与自己相比,表现面对强权,依然高尚,不畏权贵的态度和与世无争的超然姿态,用李白来激励自己。李白善于写月,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的明月诗在月中寄予了心,寄予了情。唐寅的明月诗也有很多,如“醉来举盏酹明月,自谓此乐能通仙。”(《咏渔家乐》)对月饮酒,抒发出“富贵于我如云烟”的感慨,月是不慕名利,远离尘世的。“饮如长鲸吸巨川,吞天吐月鼋鼍吼。”(《烟波钓叟歌》)诗中的浪漫主义气息浓郁,吞天吐月的气魄,表现的也是仰视青天的豪气。与李白一样,唐寅想象奇特,故意模仿李白的“狂”、“傲”,这是在历史中寻找一个知己来抒情,其中很多诗中月的意象都与李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寅笔下的月还与自己的心志有着联系,唐寅的《世情歌》中写道:“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此句来自于苏轼的《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明月是清高而长存,存着一种不慕功名富贵的超然脱俗之感。还有“白日苍松尘外想,清风明月醉时歌”(《题辋川》)此中的明月清新空灵,充满宁静。描绘出的是一幅自然图景。原本蕴蓄心中的远离世俗,亲近自然的向往便油然而发。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感怀》)这是唐寅与徐氏离婚后,又遇到了和她志趣相投的沈九娘,沈九娘与唐寅琴瑟和谐,两人生活十分美满。故用“月同圆”来喻两人婚姻的美满。在唐寅的《警世》诗中也有“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用“月圆月缺”来阐发哲理,来表现人世悲欢离合。
  三
  还有一些诗则是既有花又有月,两者组合在一起。其中的意象便更加有深层含义在其中。如《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这是唐寅在病中写给友人的,回顾了他的人生经历,在花和月下过着纵酒狂歌的日子。在《把酒对月歌》中的“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最后一句是描写自己在桃花庵与桃花为友,以月为侣,渲染出一种安逸舒适的氛围。《一世歌》“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这是唐寅希望能放诞不羁,吟唱花月间。上文诗中的花与月,都是唐寅历经科场舞弊的牵涉入狱、妻离子散后写下的诗歌中的意象。其有个共同之处,就是放弃了科场、脱离了功名利禄的争夺后,看破了人生的无常,人情的冷漠后抒发自己的及时行乐。
  文人雅士赏花、赏月,唐寅也不例外,他想用潇洒的姿态活着,唯有超脱一切,过着神仙的生活。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他笔下的花与月带有一种豁达后的感伤在里面。表面上看,诗中花与月是典型的及时享乐的意象,表现简单纯朴,毫无掩饰的轻松惬意的乐趣。透过这个意象,看到的绝不是简单的及时行乐。在“花前月下”的前后句中,摆脱不了的是“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他的行乐并不单纯,在其中也不忘叹一句仕途迷茫虚幻不可求,怀才不遇的孤独怨恨。唐寅从小接触的就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内心的“学而优则仕”是根深蒂固的。何况少年时意气风发,颇有才情,备受瞩目和称赞,对于科举,他更是充满信心。由于命运的捉弄,他不得不抛弃科考,但心中渐渐积累的仕途理想却是很难消除的。只好在花开烂漫时月下独酌,索性追求仕途的另一面,逃离官场,找个僻静的地方忘记一切。这种佯狂的生活又排遣了多少心中的愤懑与哀伤呢?如果真的放下了,就不会再次为了建功立业而险些卷入宁王事件。寄情花与月是最好的排遣方法,便只有劝解自己人生美好的时光太过短暂,及时行乐,好好享受了。虽有淡淡消极的情绪在里面,但整首诗都是将富贵如浮云,人生无常及时行乐抒发地淋漓尽致,一泻无余地表现自己、诉说心声。也有随性旷达寓于其中。
  还有花与月意象最典型的《花月吟》。《花月吟》一共有11首,共88句。用连环体的方式写下来,每一句都有“花月”。现摘两首如下: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
  月下几般花意思?花间多少月精神?待看月落花残夜,愁杀花间问月人!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其中花与月交汇,创造出一种画一般的意境。好花好月是唐寅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隐射自己一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然品格。也许是想到曾经的少年得意,“月落花残”则已韶华不再的哀伤,也有勉励自己逍遥豁达生活、乐天知命之意。
  唐寅的诗意象尤为丰富,如“花”、“月”、“酒”、“琴”等,早期诗歌意气风发,春风得意。晚年时诗歌有一种抛弃尘世,风流洒脱,放荡狂傲的消极之感。这些意象与他的内心、性格都是息息相关的。
  参考文献:
  [1]周道振,张月尊辑校.唐伯虎全集[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2]宋戈.唐伯虎诗选[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3]谢丹.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略论唐寅的桃花情结[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
  [4]祝允明.怀星堂集·唐子畏墓志并铭.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260册)[M].文渊阁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605.
  [5]王晓辉.从辞采镂金到芙蓉出水——论唐寅诗风的转变[M].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怎样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直面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研究并找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化建设 领导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网络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网络社会
摘 要: 波波的《绾青丝》是穿越文发端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文典型地体现了穿越文的文体特征、情感价值与叙事理念。《绾青丝》所写的人与事是古今时空交汇的产物,它通过“架空”的历史想象,生动、完美地诠释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哲学与崭新形象。今天,重读《绾青丝》这部穿越文,对于探析该种“类型文学”的内涵与特征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穿越文 波波 《绾青丝》 女性意识  近些年来,穿越小说可谓异军突起
摘 要: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极其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应该利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的理论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立身社会大环境,立足于自身实际,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未来,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力献策。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 健康成长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吸纳区域文化和行业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行业性 高职高专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多元融合 建设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对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形成独
摘 要: 本文从追“新”入手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公共艺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启迪智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作者结合当前本院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生公共艺术课程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与方法,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 环艺专业研究生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
摘 要: 夏朝的文化渺渺茫茫,历史文献亦不足徵。殷商时代,不仅已经把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已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系谱。周灭商后,继承了殷商文化的一绪,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西部特征。周人完成了祖先神与至上神的二元化革命。周人的伦理政治孕育了民本主义思潮的萌芽。这种人本主义思潮的萌动,更鲜明具体地体现在周公制礼作乐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完成了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过渡。  关键词: 神本 人本 文化 趋势 
摘 要: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塑造了南方破落家庭康普生一家的诸多悲剧角色,只留下年迈的黑人女仆迪尔西给人带来一丝希望。本文通过分析迪尔西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挖掘作者对于基督精神重生的呼唤。  关键词: 小说《喧哗与骚动》 迪尔西 基督精神 重生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本人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作者以康普生家族的命运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情感[6]P8。作品分为四部分
摘 要: 美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文体家纳博科夫的文体代表作《微暗的火》,在文本解读方面有众多不同的说法,近年兴起的叙述学热更是让很多学者都运用叙述学原理来分析这部后现代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叙述层次中的不同叙述者,一一来剖析文本的几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关键词: 小说《微暗的火》 叙述层次 叙述者 解读方式    一、绪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微暗的火》的出版,大大
摘 要: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玛因不满足于生活的平淡而去追求理想的爱情,却一步步走向了悲剧。本文将对包法利夫人的一生进行综合分析,从四个方面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感受她的多情、理想、虚荣与幻灭,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 爱情 理想 现实 虚荣 悲剧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位美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艾玛的情感
摘 要: 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是保障我国顺利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作者以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活动取得一定经验与成果的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考核评估机制研究,了解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使研究成果推广到完善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考核评估机制中,为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 考核评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