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是如何演变成清明节的呢?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度过清明节的呢?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过清明节的那些事儿。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然而,清明是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的呢?这就要从一个失传多时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相传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
后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便带着老母亲隐居于绵山中。
为请介子推出山为官,晋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不料介子推和母亲都被烧死了。
晋文公后悔内疚,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逢该节都禁止生火,要求吃冷食,以示追怀故人之意。
寒食节的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在禁火期间,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后来逐渐融合扫墓、踏青等习俗,且尤以扫墓为重。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最盛。在汉代,寒食节的时间很长,最长的有105天,最短也有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食,这对人的健康很不利。于是便缩短日期,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了三天。因为寒食节后一二日是清明节气,所以人们通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寒食节的风俗逐渐与清明相融合,清明便由一个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清明节。
古人清明节放假吗?
唐
在唐代,清明节被正式编入礼典,与寒食节连在一起,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最开始是放三天假,后来逐渐加到了七天。
宋
在宋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已经完全融合为一体,宋代比唐代更看重清明节,有七天长假。
元
元代时,清明节仍是国家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但假期减少了,朝廷只放假三天。
明清
明、清两代清明节已不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因此不再放假。虽然不放假,但人们仍喜欢过清明节,会外出扫墓、踏青。
古人在清明節会做些什么?
扫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是在秦朝之后的事,到了唐代才开始盛行。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归乡扫墓。到了宋朝,参加扫墓者更是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全家出动。古代清明节祭祀的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整修坟墓,即清除杂草,培添新土。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受寒食节禁火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周围或用石块压在墓边。
清明节吃什么?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寒食节的冷食习俗也移植到了清明节。唐朝的寒食内宴可谓是最早的冷餐大会。冷餐,即已做成的熟食,古代常见的冷食有青团子、馓子等。
青团子
青团子由浆麦草或艾草加糯米制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更是软糯绵柔,甜而不腻,在中国江南一带十分盛行。
馓子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的食物就是馓(sǎn)子,馓子又称“寒具”。寒食节要禁火几天,人们便会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食物。
乌稔饭
乌稔饭又名乌米饭,一般用糯米加乌稔树叶制作而成。颜色乌黑,入口绵软微甜。常见于闽东和浙江一带的畲(shē)族地区。
清明螺
清明螺俗称田螺、螺蛳。清明前后是食用田螺的最佳时令,清明采食的螺蛳外形最为丰满,味道十分鲜美,有着“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盛行于南方水乡。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最特别的日子,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节气,它告诉我们切莫辜负这人间春色。作为节日,它让我们明白有些思念值得诉说千千万万遍。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然而,清明是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的呢?这就要从一个失传多时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相传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
后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便带着老母亲隐居于绵山中。
为请介子推出山为官,晋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不料介子推和母亲都被烧死了。
晋文公后悔内疚,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逢该节都禁止生火,要求吃冷食,以示追怀故人之意。
寒食节的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在禁火期间,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后来逐渐融合扫墓、踏青等习俗,且尤以扫墓为重。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最盛。在汉代,寒食节的时间很长,最长的有105天,最短也有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食,这对人的健康很不利。于是便缩短日期,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了三天。因为寒食节后一二日是清明节气,所以人们通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寒食节的风俗逐渐与清明相融合,清明便由一个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清明节。
古人清明节放假吗?
唐
在唐代,清明节被正式编入礼典,与寒食节连在一起,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最开始是放三天假,后来逐渐加到了七天。
宋
在宋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已经完全融合为一体,宋代比唐代更看重清明节,有七天长假。
元
元代时,清明节仍是国家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但假期减少了,朝廷只放假三天。
明清
明、清两代清明节已不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因此不再放假。虽然不放假,但人们仍喜欢过清明节,会外出扫墓、踏青。
古人在清明節会做些什么?
扫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是在秦朝之后的事,到了唐代才开始盛行。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归乡扫墓。到了宋朝,参加扫墓者更是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全家出动。古代清明节祭祀的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整修坟墓,即清除杂草,培添新土。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受寒食节禁火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周围或用石块压在墓边。
清明节吃什么?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寒食节的冷食习俗也移植到了清明节。唐朝的寒食内宴可谓是最早的冷餐大会。冷餐,即已做成的熟食,古代常见的冷食有青团子、馓子等。
青团子
青团子由浆麦草或艾草加糯米制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更是软糯绵柔,甜而不腻,在中国江南一带十分盛行。
馓子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的食物就是馓(sǎn)子,馓子又称“寒具”。寒食节要禁火几天,人们便会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食物。
乌稔饭
乌稔饭又名乌米饭,一般用糯米加乌稔树叶制作而成。颜色乌黑,入口绵软微甜。常见于闽东和浙江一带的畲(shē)族地区。
清明螺
清明螺俗称田螺、螺蛳。清明前后是食用田螺的最佳时令,清明采食的螺蛳外形最为丰满,味道十分鲜美,有着“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盛行于南方水乡。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最特别的日子,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节气,它告诉我们切莫辜负这人间春色。作为节日,它让我们明白有些思念值得诉说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