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的“七善”原则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启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能否在工作当中施展才华?这些问题牵动着中国亿万家庭的心。本文针对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老子的“七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当中,以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七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 启示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所提出的“七善原则”,即“居善地”、“心善存”、“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体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敢为天下先”、“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后发制人”的理念,看似不争,实则事事争先,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将老子的“七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以“居善地”为基础
  “居善地”,指君王存身立世时喜好卑微处下。地,低下。《荀子·儒效篇》云:“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释名·释地》:“地者,底也。其体低下,载万物也。”[1]通俗地讲就是居住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老子所说的“居善地”,其核心就在于始终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其具体表现为:一家合适的单位、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等。要做到这些,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首先做到择世所需,分析社会的需求;择己所长,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择己所爱,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给人以满足感,这样职业生涯也将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其次,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且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位置。最后,“处众人之所恶”。在工作的选择上,要能够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样才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熟悉和了解整个组织的工作或是生产流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具备“心善渊、与善仁、言善地”的道德品质
  老子所谓的“心善渊”是指人的祥和心境与深思熟虑的谋略。心境祥和意味着能够适应突如其来的挫折。选择职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其间往往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障碍,使求职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挫败感。因此,我们要引导择业的大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审时度势,调整职业期望,适当地改变择业的目标,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大小,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能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重重障碍。要深信,生活中的阅历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深思熟虑则要求大学生在择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此外,“心善渊”还意味着要具备宽广的胸襟和丰富的知识。要具备这一点,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在与周围人交往的过程中,以豁达的胸襟接受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是为将来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权威而得到晋升奠定基础。
  老子重“与善仁”,用今天的观点来讲就是重人情、人际关系或者是社会关系。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决定,另外的85%则要靠人际关系。[3]人际关系是一笔财富,如能善于经营并利用它,将会使我们在择业过程中如鱼得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产生合力,与他人形成互补,联络感情,交流更多的信息。在现在的社会,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把握住了成功的主动权。一条珍贵的信息可以使人功成名就,而信息闭塞可能会使人贻误战机、抱憾终生。因此,社会交往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取得择业成功都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与人交往的技巧上,最关键的就是要懂得人情世故,做到宽厚仁慈,也就是能够做到乐人之所乐,悲人之所悲。这样才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放眼融入社会的大环境。
  所谓“言善信”也就是“守诺、践约、无欺”的意思,通俗地表述就是讲诚信,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诚信更是应聘者进入用人单位的通行证。当然,诚信的养成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要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甚至是必要的制度纪律约束,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小信诚,大信立”。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学生们通向就业之路的可靠捷径。[4]
  三、发挥自身“政善治”,“事善能”的能力
  所谓“政善治”,是指君王之治国施政能简要而条理。用今天的观点就是强调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就即将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则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管理,其中包括客观真实地评价自我,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并且制定一个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这就是“事善能”。但是“事善能”并不是追求完美、优秀的目标,而是强调你在哪方面能达到最优秀。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就应该对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评价,这样在应对将来工作上遇到的挑战才会更加有信心。
  四、抓住机遇,坚定果断,真正做到“动善时”
  “动善时”就是一旦有机遇,就应规避风险,坚定果断,毫不迟疑。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如果可供选择的职位多,那么就需要相对冷静地思量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那个与自己发展方向最为接近的位子,在选择前梳理好自己的思维脉络,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参考,多收集些相关的信息,但要记住,当断则断,好机会都有稍纵即逝的特点,犹豫过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懊悔。还要牢记,一旦作出了决定,就不要再去思量得与失,越是频繁地回头,就越觉得自己所选择的路有误,这是个心理定势,不要被这样的定势所左右,决断而认同结果,才能一往而无前。
  老子的“七善”原则是一个系统的思想方法,妥善运用,就可以达到无往而不利的境界。表面上根本不与人争,但最后整个大趋势依然往你所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辛站军.老子译注[M].中华书局,2008:34.
  [2]拜五四,赵海胜,李明.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
  [4]姜茂徐.大学生的职业,就业与创业[M].科学出版社,2006.
  [5]肖建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我国原有的教育观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师生关系的转变,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沟通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内部观点歧义杂陈、影响波及整个世界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现代主义的学术思潮。随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我国原有的教育观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绥化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归纳出了影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今后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现状  原因 应对策略    为掌握绥化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我们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设计了《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六年,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其原因的探究,我们发现首先应转变观念,走出误区,才能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机。本文作者主要从“教学中‘文’与‘言’应相生相融”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教学观念 “文”“言”相融    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六年,但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经修改,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
摘 要: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思想精髓延续至今。孔孟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其道德教育内容与自我修身有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关键词: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 当代大学生德育 现代价值    何谓“儒者”?可以概括简单地说,凡是有学问技能而又具有道德修养的人,即是儒者。换句话说,儒者就是品学兼优的人。有学无品,有才无品,只有知识技能而无道德,甚或假借知
摘要:香港职业剧于上世纪90年代产生,现已成为TTVB的主流剧种。本文通过对《妙手仁心》、《冲上云霄》、《法政先锋》、《随时候命》等职业剧的剧作特色分析,来完成对香港职业剧发展趋势的判断。  关键词:香港 TVB 职业剧 特色 分析    TVB于1967年正式在香港开台,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是香港最大的电视台,世界第二大中文节目制作公司。早期的TVB电视剧主要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现实题材,有粤语长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要圆满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但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相对单一,这就决定了要克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尴尬,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创新教材功能与呈现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最优化 创新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都对政治
摘 要: 历史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就是尘封的过去,对现代人来说遥不可及、如梦似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甚至是毫不相干。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始终持有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态度,严重影响着历史教学的质量。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抓牢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 现实 契合点    我国历史教育历来就有“以史为鉴
摘 要: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运用先进的教学典型对青年教师进行典型教育,是建立高校优秀教学典型的根本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之一。高校应以优秀教学典型为核心,以点带面,在教师群体中培养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优秀队伍,从而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高校优秀 教学典型 课堂教学质量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高
摘 要: 本文从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内部结构入手,探索了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本身是一个由声母、韵母、声调所组成的有层次的完整嵌套结构。音节绝大多数以元音结尾,且声调贯穿整个音调的变化,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声调。这些特点使汉语普通话的单个音节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和凝聚性,从而制约了普通话音节之间的连读现象。这种结构内部的制约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汉语普通话发音对英语连读的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 汉语音节
摘 要: 李大钊对中国文化发展作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两大主体力量是知识青年与人民大众。知识青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历史纯正的主位”,知识青年应该作为民众的先驱,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近代中国的确立。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人民大众 李大钊 文化发展 主体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他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作了认真的思考,特别是在推